鄧木輝
父親離開我們整整20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關于父親的一些往事又在我的腦海閃現(xiàn)。
父母一共養(yǎng)育了6個子女。我們六姊妹的出生給家庭帶來了歡樂,也給父母帶來了艱辛。父親與母親歷盡艱辛,雖然日子過得很清苦,卻為我們經營了一個和諧溫馨的家,使我們在艱難困苦的年代也能健康地成長。
1964年,農村蔓延“種莊稼”(天花?。謇锼懒撕芏嘈『?,我和二妹及三弟也不幸染上。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我和二妹痊愈,三弟卻因病情嚴重,長時間昏迷不醒。父親四處求醫(yī)問藥,最終將他從死神手里救回。
農村家庭一般重男輕女,不讓或少讓女孩讀書,父母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重男輕女思想。對六個子女,無論聰慧愚笨,父親都一視同仁,且對弱小無助或能力低下者格外關愛。三弟智力低下,手有殘疾,能力欠缺,格外讓父親操勞和擔憂。三弟結婚后,我勸父親與我們住在一起,少點勞累,享點清福,可他不愿,他對三弟放不下心。父親在彌留之際仍諄諄叮囑:“你們弟兄姊妹要互相幫助,多多關照老三啊……”
父親對子女的教育講究方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子女犯了錯,他從不輕易訓斥,總會輕言細語,耐心開導和教育。有一次,我去自留地搬包谷,因為疲倦想休息一下便在地里睡著了。父親因事晚來,看我呼呼大睡,不僅沒有生氣,還對我滿懷慈愛之情。四弟初中畢業(yè)后參加中考,考分遠遠達不到高中的錄取線。當時,母親已經去世幾年,家里經濟仍然困難,勞力緊缺,四弟自然不敢有補習復讀的想法。父親每天帶著他上坡干活,讓他切身感受做農活的不易與艱辛。到了開學報名的前一天,父親突然對四弟說:“去陸坪中學補習吧!機會難得,好好珍惜;干活不易,努力學習!”四弟如愿以償,喜出望外,于是更知珍惜,更加發(fā)奮努力,補習一年后終于考上中師。
母親去世時,父親才42歲。他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我們六姊妹撫養(yǎng)成人。可我們結婚成家后,或工作在外地,或生活在他鄉(xiāng),除三弟外都不在他的身邊??粗諠u衰老、更顯孤苦的父親,我勸他找個老伴,彼此能有個照應??蔀榱瞬唤o子女們增加負擔,他始終不愿。
父親操勞一生,在可以享點清福的時候卻患了絕癥。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為我們操心,主動安排好自己的后事。父親就是這樣,操心了一輩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作者系全國優(yōu)秀教師,貴州省特級教師、教育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