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現(xiàn)代性視域下古鎮(zhèn)旅游場中的懷舊旅游體驗研究
        ——以安仁古鎮(zhèn)為例

        2018-11-23 20:53:51余志遠
        旅游科學 2018年5期
        關鍵詞:安仁旅游者古鎮(zhèn)

        余志遠 游 姣

        (東北財經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遼寧大連 116025)

        0 引言

        懷舊氛圍幾乎彌漫于今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人們開始渴望返璞歸真、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致青春》《芳華》等懷舊體裁的影視作品相繼涌現(xiàn);現(xiàn)代人對歷史街區(qū)和復古文藝小店的追捧,表現(xiàn)了當代社會對典型時代的記憶和思念;人們還試圖通過到訪一些保留著歷史痕跡的場所來撫慰他們的心靈,獲得鄉(xiāng)愁的慰藉,譬如參觀歷史博物館、游覽工業(yè)遺產地、探訪名人故居、體驗古鎮(zhèn)老村等。懷舊旅游在我國日漸盛行,各類懷舊旅游產品不斷涌現(xiàn)。懷舊旅游,已然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研究主題。

        懷舊最初屬于病理學范疇,后逐漸延伸至營銷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乃至哲學、人類學等多個領域(趙靜蓉,2009)。在旅游研究領域,研究者們主要集中探討懷舊旅游動機、懷舊旅游類型及其影響因素、旅游中懷舊情感的觸發(fā)媒介以及懷舊旅游資源開發(fā)等。

        就懷舊旅游動機而言,Pearce等(2005)指出,游客選擇懷舊旅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種愉悅性的休閑體驗;Willson等(2007)和Leong等(2015)則揭示,旅游者的懷舊之旅是出于對歷史文化遺產知識的探索;而吳必虎(2001)指出,懷舊旅游者的出行目的主要是為了尋找關于自己過去的生活記憶。

        在懷舊旅游體驗的過程中,旅游者常常會產生個人和集體兩種懷舊情緒(陳貞吟,2005)。旅游景區(qū)的客觀環(huán)境、服務、擁擠感、商業(yè)化以及個體的年齡、懷舊動機、懷舊傾向、偏好、旅游態(tài)度、過去經歷、生活方式、傳統(tǒng)觀念和價值觀等因素都會影響游客的懷舊旅游體驗及其情緒的生成(邱扶東,1996;周宥任,2008;Asenjo et al.,2009)。目前相關研究重點從感官層面討論懷舊情感的產生,例如:Belk(1990)認為,懷舊情感會受到過去的物件、場景等直觀的視覺沖擊,它們可能是社會上留存的老物件,也可能是人們特意收藏的與個人美好記憶相關、具有特殊情感符號象征的物品;Orth等(2008)指出,嗅覺和觸覺感官對懷舊情感的刺激主要與氣味和味道有關,像“媽媽味道”這種美食體驗帶給人們的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此外,不同個性的人所感受到的氣味在觸發(fā)懷舊情感上具有差異性(Wildschut et al.,2006)。譬如,最能讓老年人回憶起童年的氣味是“大自然的味道”,最能誘發(fā)中青年人童年記憶的卻是一些“人造的氣味”,如零食、小吃等食物的氣味(Hirsch,1992)。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有關懷舊旅游體驗方面的研究較少,且鮮有研究將懷舊在社會學領域形成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旅游研究中。本文立足于國內的時代背景,通過對懷舊現(xiàn)象的考察,以四川安仁古鎮(zhèn)為研究案例地,主要依托社會學領域的現(xiàn)代性視角對古鎮(zhèn)旅游場中的懷舊旅游體驗這個主題予以學術關照。本文不僅是對懷舊旅游體驗研究領域的一種理論補充,同時也進一步審視了懷舊旅游體驗之于人的意義,并對未來懷舊旅游產品的設計與開發(fā)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啟發(fā)。

        1 懷舊:從思鄉(xiāng)病到世紀愁

        1.1 懷舊的內涵

        “懷舊”(nostalgia)一詞是17世紀晚期由瑞士醫(yī)生Hofer創(chuàng)造的,該詞由希臘語詞根“nóstos”(回到過去)與“álgos”(渴望、懷念)組合而成,意為鄉(xiāng)愁,即懷想起過去的記憶而傷感(Hwang et al.,2013)。該詞起初主要應用于醫(yī)學領域,專用于描述在遠方征戰(zhàn)的士兵因思念家鄉(xiāng)而引發(fā)的一些生理性疾病(Chen et al.,2014),后多用于表達人的一種情緒。Boym(2001)的研究發(fā)現(xiàn),懷舊這種情緒體驗僅存在于某些特定的人群,如在外打仗的瑞士士兵、在法國和德國做仆人的人以及從伯爾尼共和國赴巴塞爾學習的學生等。但Zhou等(2008)指出,懷舊的發(fā)生是跨群體、跨年齡的,它不僅限于士兵、船員和移民,狀態(tài)良好的成年人、兒童甚至癡呆病人都能產生懷舊情緒。也就是說,懷舊這種情緒會廣泛地存在于各個群體(Hepper et al.,2014;Leong et al.,2015)。在Stephan等(2012)看來,懷舊描述的是人們對昨日的渴望或對過去事物的懷念,他們認為這個概念不應局限于個人的經歷,還應包括集體的歷史。懷舊不同于回憶:回憶是對過去的一種回想;懷舊則是伴隨部分記憶的苦樂參半,是一種甜蜜的憂傷,即人們通過回憶過去而感到溫暖、愉悅和甜蜜,但由于過往不能再創(chuàng)造,人們會感到悲傷和失落(Holak et al.,1998)。一個人可以沒有懷舊情緒卻能回憶,但是不能沒有回憶而懷舊(Batcho,2007)。伴有懷舊的記憶常常是愉悅的,即便是喜憂參半,也是于人有益的:個體可以通過懷舊減弱孤獨感、滿足歸屬需要、增強人的自尊,促進人體心理機能的適應,并且能夠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競爭力(Batcho,1995;Zhou et al.,2008;Loveland et al.,2010;Routledge et al.,2013)。

        1.2 懷舊、現(xiàn)代性與古鎮(zhèn)旅游場

        懷舊是人類自古就有的思鄉(xiāng)情結,如漢代班固于《西都賦》中曾言:“愿賓攄懷舊之蓄念,發(fā)思古之幽情?!蓖瑫r,懷舊也是一個現(xiàn)代問題。趙靜蓉(2005a)指出,現(xiàn)代性是造成現(xiàn)代懷舊的重要因素?,F(xiàn)代性表達的是現(xiàn)代時期的社會生活及其事物所具有的性質和狀態(tài),其本義描述的是現(xiàn)代社會與傳統(tǒng)社會的差異,表達了現(xiàn)代社會對自由和進步的追求,批判的是傳統(tǒng)社會的宗教迷信和愚昧(李留義,2016)。但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yè)發(fā)展,現(xiàn)代性的內涵已與最初的含義相悖離而出現(xiàn)一種異化,呈現(xiàn)為一種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因此,弗洛姆(1987)、西美爾(2002)和韋伯(1987)等哲學家對現(xiàn)代性展開了激烈的批判,他們認為,現(xiàn)代性賦予人以自由的同時又將人異化為物欲的奴隸,給人帶來了新的不自由。在現(xiàn)代社會,由于科技空前發(fā)達以及社會散發(fā)出濃厚的商業(yè)化、市場化氣息,人們逐漸變成技術和金錢的奴隸,人性隨著日益發(fā)達的技術而被異化,金錢成為人們追求的最終目標,人與人的關系變成了物與物的關系(舒楊,2009)。在弗洛姆(1987)看來,西方社會中大量的喪失自我的異化現(xiàn)象完全扭曲了人的個性,把人變成了一臺臺虛偽的機器。李長成(2013)也將現(xiàn)代社會比作一臺“僵死的機器”,認為每個人都成為這架龐大機器上的一個“齒輪或螺絲釘”,個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及理想價值而行動的自由將會受到極大的壓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工業(yè)革命的飛速發(fā)展使得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升,人類開始肆無忌憚地對大自然進行掠奪,以主宰者的姿態(tài)揮霍著大自然的一切(白慶華,2018)。人類對地球的征服導致了人類自身“根基持存性”的淪喪,也導致了人類喪失了自己的家園,讓自身陷入一種漫無目的、無家可歸的漂泊狀態(tài)(姬君,2011)?,F(xiàn)代性導致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徹底喪失,人們逐漸開始懷念過去慢節(jié)奏的生活,努力尋找最原始的文化生態(tài)風貌借以回歸自然和傳統(tǒng),找回迷失的家園。但由于不能重返過去,人們試圖通過旅游的形式訪問和探索那些保存著歷史遺跡的地方來喚起曾經美好的記憶,表達個體對過去的追求與渴望。Leong等(2015)的研究指出,擁有歷史和遺產吸引物的地方尤其會對懷舊旅游者產生更強的拉力。懷舊旅游者之所以偏愛選擇文化遺產地旅游,主要是由于這些地方擁有一種簡單的、溫暖的氛圍,能夠引發(fā)人產生平和、復合的情緒,讓人產生對遺產地的懷戀(曾光華 等,2004)。作為一個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的地方,古鎮(zhèn)在今天備受懷舊之人的青睞(Cameron et al.,1994),它也幾乎成為了一個代表著美好過去的代名詞(Merriman,1991)。古鎮(zhèn)包含了諸多懷舊符號,當旅游者穿行在青磚白墻的古建筑之間,凝視著那些飽含歷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群,觸摸著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磚石,這些符號自然而然地喚起他們對過去歷史和生活的遐想與回憶。肖瓊等(2012)表示,由于古鎮(zhèn)連接著過去和現(xiàn)在,它一方面以鮮活的形式展示著人類曾經的歷史,另一方面它卻又是現(xiàn)實地存在于現(xiàn)在的時空框架,展示著現(xiàn)在和過去在經驗事實中的不同,提醒著已經迷失了自我的現(xiàn)代人找回本真的自我,重新獲得源自過去的生命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古鎮(zhèn)承擔了人們暫時性地擺脫當下困境的功能,讓人們找尋到與過去、家鄉(xiāng)、故土的聯(lián)系,使人們獲得歸屬感、家園感。

        2 研究設計

        2.1 案例地概況

        安仁古鎮(zhèn)是國家級重點鎮(zhèn)、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地處四川成都平原西部(蔡金娥 等,2011;楊利 等,2012)。該古鎮(zhèn)歷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縣,隸屬于劍南道邛州(邱盼 等,2009)。本文選擇安仁古鎮(zhèn)作為研究案例地,主要基于3個方面的考慮:其一,安仁古鎮(zhèn)以擁有中西結合、清末民初風格的舊式街坊建筑而聞名,整體環(huán)境莊重、典雅、古樸、幽靜,具有比較濃郁的懷舊旅游體驗氛圍。其二,安仁古鎮(zhèn)的懷舊旅游資源豐富多樣,主要由三劉公館、建川博物館聚落、民國風情情景體驗區(qū)等組成。其三,安仁古鎮(zhèn)保留相對完好,整個古鎮(zhèn)還一直延續(xù)以紅星街、樹人街、裕民街等3條古街為中心的商業(yè)發(fā)展,但整體商業(yè)氛圍不濃,這可減少商業(yè)化過濃對旅游者懷舊旅游體驗的影響。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質的研究方法,通過搜尋攜程、去哪兒、途牛、驢媽媽、馬蜂窩、窮游網等知名旅游網站上關于安仁古鎮(zhèn)的游記資料來獲取研究數據。值得說明的是,由于馬蜂窩網站上關于安仁古鎮(zhèn)的游記資料詳盡且豐富,其他網站上的資料更多的是游后評價及對網站銷售服務的評價。因此,本文最終選擇馬蜂窩網站上的游記作為核心分析資料,其他網站來源的游記作為輔助分析資料。經過甄選,共獲得58篇符合條件的游記資料作為本文的研究樣本。在具體的質的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使用類屬分析法、話語分析法探索旅游者懷舊旅游體驗的類別和內容,通過對文本進行編碼歸類,獲得類屬與概念,并通過對其內在關系的分析建立相關理論聯(lián)系。本文采用的質性分析軟件為Maxqda 10。

        3 懷舊旅游體驗源:旅游者懷舊情感的觸發(fā)媒介

        懷舊旅游體驗源是指旅游場中能夠觸發(fā)旅游者回憶,并能使其產生懷舊情感的外部因素的總和。當旅游者漫步在飽含歷史意蘊的古鎮(zhèn)旅游場中,他們與古鎮(zhèn)人、古建筑、古物件等產生視覺、聽覺及觸覺等感官接觸,常常會聯(lián)想起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場景,從而引發(fā)對那個時代的思考。根據對研究文本的編碼分析,本文把懷舊旅游體驗源劃分為場景、人物、物件和事件4個類別,其中場景指的是那些由零散的“點”串聯(lián)形成整體性的畫面所表現(xiàn)的景象。需要說明的是,場景中的點可能是人物、物件或事件,所以這種分類并不具有完全意義上的互斥性。

        3.1 場景

        安仁古鎮(zhèn)除了完整地保存了20余座民國時期的公館群和安仁鎮(zhèn)特有的街區(qū)、古巷和古建筑之外(梁萌,2005),還引入了一些民國風情建筑景觀、特色交通方式(黃包車、民國風情電車)及參與性的主題活動(民國服飾秀)。這些符號元素建構起一個個透射著歷史和文化氣息的場景,營造出一種過去時空的氛圍,讓游客回憶起過去的歲月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謝彥君(2018)看來,旅游世界其實存在兩種形態(tài)的場:一種是氛圍場,籠罩在“旅游凝視”之下;另一種是呈現(xiàn)在游客行為環(huán)境中足以喚起游客種種即時行為的行為場。按照結構同型論的觀點,游客高峰體驗感的獲得或實現(xiàn)需要旅游世界的氛圍場和行為場達到高度同構(謝彥君,2018)。借助這個理論,我們其實也可以推論:旅游者懷舊情感的生成不僅取決于旅游者內心所擁有的懷舊情愫,同樣需要依托于對懷舊氛圍場的營造(使其懷舊特質更為突出)。本文提煉出了能夠觸發(fā)旅游者懷舊情緒的三大場景,具體包括:其一,歷史場景,主要指懷舊主體受環(huán)境刺激而引發(fā)對過去某個歷史年代里某些情景的想象。大到歷史建筑,小到景觀小品,它們或許都可以成為引發(fā)旅游者回憶、聯(lián)想并產生懷舊情感的場景。如“喜娃游天下”在游記中提到,“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劉氏莊園里‘收租院’的文物雕塑,每一個雕塑都活靈活現(xiàn),眼神里飽含著被壓迫的凄慘目光。你仿佛身臨其境一般,看到他們正受欺負的樣子,將我拉回到了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跋餐抻翁煜隆睆膭⑹锨f園的文物雕塑中聯(lián)想到了民國那段歷史,想象那個年代的農民慘遭地主壓榨收租的場景。其二,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中的場景,也就是作家筆下所描繪的引發(fā)旅游者的想象、并觸發(fā)其懷舊之情的場景。如“丟失的青春”在游記中提到,“安仁車站、安仁戲院,一下想起電視里大上海的樣子,有點情深深雨蒙蒙的感覺”。這是電視劇作品《情深深雨蒙蒙》帶給懷舊主體的懷念和聯(lián)想。其三,個人親身經歷的場景,這種場景主要指的是與個人切身相關,懷舊主體受環(huán)境刺激而對過去親身經歷過的場景的回憶。如“再別康橋”在參觀電影博物館后敘述道,“童年時期最愛跟著父母去看電影了,當時電影院里播放最多的就是各種朝鮮電影……每次放映可謂是萬人空巷,爭先前往,當時的電影插曲也是流傳甚廣,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兩句”。從游記中很明顯地解讀出,“再別康橋”參觀電影博物館時聯(lián)想到了童年時期跟隨父母一塊兒看電影的場面,并產生歲月流沙、似水年華的惋惜之情。

        3.2 人物

        對于古鎮(zhèn)而言,“人”的因素至關重要,因為“人”在古鎮(zhèn)繁衍生息,保留了古鎮(zhèn)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了古鎮(zhèn)獨特的民俗文化,賦予了古鎮(zhèn)靈性與活力。本文還發(fā)現(xiàn),古鎮(zhèn)人同樣會成為懷舊情感的觸發(fā)媒介,他們能讓旅游者產生懷舊情感。其實,Holak等(1992)曾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人物因素(如家人、同學、朋友)可以引起人們產生懷舊情感。Hwang等(2013)的研究也指出,社會方面的因素是觸發(fā)懷舊情感的一個重要因素,重點指的是回憶起某位朋友或是曾經邂逅的熱情的人。我們通過編碼分析,提煉出古鎮(zhèn)旅游場中激發(fā)旅游者產生懷舊情感的人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現(xiàn)實中遇到的人,主要是指旅游者在體驗過程中遇到的原住民,并因其而回憶聯(lián)想起自己以往的生活或是舊友親朋,譬如“佚名”在其游記中提到,“當我看見一家店鋪里坐著一位正在納鞋墊的阿姨,我的思緒一下子被拉回到了童年時代,仿佛又見到了以前常常在縫紉機前忙碌的母親”;另一種是歷史人物,如“會飛的毛驢”談到,“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仇恨,仇恨四大惡霸地主,還有‘紅色娘子軍’里的南霸天,欺負‘白毛女’的黃世仁,‘半夜雞叫’里的周扒皮”。結合前文所提及的氛圍場理論,本文再作個補充性的說明,盡管我們認為現(xiàn)實中遇到的人能夠讓旅游者產生懷舊情感,但需要強調的是這些現(xiàn)實中遇到的人應保留或賦予自身濃郁的懷舊特質而讓旅游者獲得高強度的懷舊情感體驗。具體而言,古鎮(zhèn)人之所以能讓游客產生懷舊情感,是因為他們保留的一些民風民俗、傳統(tǒng)禮儀等讓懷舊的氛圍場得以強化。從懷舊旅游體驗的視角來看,文化的原真性保護與開發(fā)也十分重要。

        3.3 物件

        這里所言及的物件主要是指那些帶有時代印記的真正的老物件,但也包括一些飽含著懷舊符號的做舊物品。這些物件既包括特殊歷史年代集體記憶中的物品,也包括那些旅游者過去常見的、對其而言具有特殊意義的物品,它們以視覺沖擊引領著游客置身于過去的年代,激發(fā)旅游者產生懷舊想象,生成懷舊情緒。Reisenwitz等(2004)更是指出,那些具有過往特征和元素的物品更容易觸發(fā)消費者懷舊,且對他們而言更具意義。截至2016年,安仁古鎮(zhèn)共有保存完好的中西合璧老公館27座、現(xiàn)代博物館(含展示館)32座、文保單位16處,其中藏品800余萬件[注]陸培法.穿行博物館,感受活文化——成都民間博物館巡禮[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06-05(5).。當游客置身于安仁古鎮(zhèn),那些古老的有軌電車、老照片、舊標語、古書籍、過去的生活用具與衣著配飾等都能成為觸發(fā)他們懷舊情感生成的媒介。譬如“北碚陳哥”提到,“轉到廣場,有一輛有軌電車,號稱是西南地區(qū)第一輛有軌電車,此車過去在重慶曾經一度作為公交車的,而在這里就變成了觀光游覽車,車身上張貼著三四十年代的招貼畫,坐著它逛劉氏莊園與民國風情街區(qū),將安仁的歷史與民國文化濃縮其中,暢游古鎮(zhèn),回味年華”。物件之所以能夠成為觸發(fā)旅游者懷舊情感的媒介,主要原因在于:這些物件本身標志著過往時間,是特定時代的符號表征,因此對于擁有那個年代記憶的人而言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尤瑞(2009)曾指出,旅游者看到的事物都由符號組成,它們都表征著某種意義。所以,當旅游者在追溯過去的情感記憶時,老什物是他們所要尋找的承載著情感記憶的“舊有”符號。

        3.4 事件

        觸發(fā)懷舊旅游體驗的事件包括兩類:一類是個人事件,是指個體親身經歷,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并與個人過去相關的事件;另一類是歷史事件,是指主體情感在懷舊旅游場中受到觸發(fā)的具有時代意義、影響歷史進程的史事或者是一些重大災害性的事件,這些事件對于許多安仁古鎮(zhèn)的旅游者而言只是存在于他們的共同記憶中,并沒有親身經歷。譬如:有旅游者在其游記中提到,他花10元錢買了把彈弓,使他回憶起兒童時期握著自己制作的彈弓漫山遍野尋找山雀的時光,這屬于對個人親自經歷事件的聯(lián)想;“小白小小白”到訪建川博物館,被展館里的展物觸動而產生對抗日戰(zhàn)爭、知青下鄉(xiāng)等情境的聯(lián)想,主要是由于他閱讀過近現(xiàn)代史,對其中的歷史事件有些了解,但自己并沒有親身參與過,這就屬于歷史事件。相對而言,個人事件更易觸發(fā)個人懷舊,而歷史事件更有助于引起集體懷舊。這是由于個人懷舊以個人的過去經驗為基礎,與個人的生活圈子密切相關(Stern,1992),而集體懷舊是基于關系導向,趨于社會、文化、世代、團體等層面,強調個體與過去共有經驗的聯(lián)系(Baker et al.,1994)。在Holak等(2006)眼里,集體懷舊比個人懷舊具有更大的共通性,它更有助于商家利用其尋找到更大規(guī)模的細分市場。從這個角度而言,試圖開發(fā)懷舊旅游產品的景區(qū)可以利用旅游者的集體記憶,憑借懷舊性的旅游產品喚起他們的共同回憶,從而達成情感上的共鳴。就具體策略而言,這些景區(qū)應更重視對歷史事件這一集體記憶載體的挖掘及其具象化的表達。

        最后,本文根據場景、人物、物件、事件的共同特征,又將它們進一步歸納提煉為個人懷舊源和集體懷舊源兩大主類目。本文的提煉與Davis(1979)的分類趨于一致。Davis(1979)曾將懷舊分為個人懷舊和集體懷舊,這是出于對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的不同追尋,是從個體化和社會化兩個維度展開的分類。個人懷舊主要懷念的是個體過去實實在在發(fā)生的經歷,屬于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具備更多個人經歷屬性的特點,這是對個人記憶的追尋;集體懷舊是大眾群體受到共同記憶的刺激而引發(fā)全民性的回望過去的感傷,更多的是對某個年代、某些歷史事件、某些共同記憶場景的懷念,具有高度公眾化的特征。按照這種劃分標準,本文最終做出的歸類為:個人懷舊源包括個人親身經歷過的場景、現(xiàn)實中遇到的人、個人常見或使用過的物品與個人事件等4個次類目,集體懷舊源則包括歷史場景、影視作品或文學作品中創(chuàng)作的場景、歷史人物、集體記憶中的物品以及歷史事件等5個次類目。從情感體驗的結果而言,游客通過對懷舊旅游體驗源的感知與體驗最終產生包括欣喜愉悅、欽佩崇敬、愜意悠閑、震撼壯觀、新奇有趣和沉重憤懣等喜憂參半的情緒。

        4 古鎮(zhèn)旅游場中的懷舊旅游體驗:現(xiàn)代性的視角

        安仁古鎮(zhèn)在歷史上充當客流、貨流集散地,對推動當地的社會經濟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然而,當古鎮(zhèn)扮演起現(xiàn)代人懷舊旅游的對象時,古鎮(zhèn)的意義就遠不止此。這是一個與現(xiàn)代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圖景,它給現(xiàn)代人帶來的是一種特殊的感受和體驗。

        4.1 日常生活世界的補償體驗

        人們的生活方式已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fā)展逐漸從以前傳統(tǒng)、純真、充滿詩意的生活轉變成現(xiàn)在充滿壓力、機械化并乏味的現(xiàn)代場景(利奧塔,2001)。現(xiàn)代社會與傳統(tǒng)文明在歷史的延續(xù)上表現(xiàn)出極大的斷裂,并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兩面:過去的觀念是靜止的、結構式的、有規(guī)律的、線性的、有序的,但現(xiàn)代社會的主要特征則是特別強調多樣的、隨機的、獨特的、另類的、相對的、個人的、能動的等觀念(肖瓊 等,2012)。在瞬息萬變的現(xiàn)代生活中,個人內心的安穩(wěn)喪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緊張和朦朧期待帶來的暈眩感”“秘密的煩躁”“起始于現(xiàn)代生活之忙亂和刺激”和“無力的急迫感”,這種煩躁不安在城市生活中最為明顯(戴維·弗里斯比,2013)。從社會批判的視角來看,構成現(xiàn)代都市人的體驗是:生活沒有了意義。現(xiàn)代性并不一定意味著有一個玫瑰色的未來,我們很可能面對的是一個冰凍冷酷的漫長冬夜(李長成,2013)。由于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充斥著焦慮與煩躁不安,為了減弱這種心靈上的負面情緒體驗或感受,控制過度的沖動、情感和本能欲望,以保持內心的平衡(李長庚 等,2009),人們常常借助于弗洛伊德(2015)所提及的各種心理防御機制加以實現(xiàn)。補償,則是其中一種有效的心理防御機制。而懷舊心理及其所構筑的文化記憶,恰恰是圓滿的、統(tǒng)一的、穩(wěn)定的和完整的(趙靜蓉,2005b)。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懷舊心理恰恰構成了對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補償,而懷舊旅游則是現(xiàn)代化背景下懷舊心理和意向的外在表現(xiàn),即懷舊心理的滿足可以通過懷舊旅游得以實現(xiàn)。青磚綠瓦、古色古香的安仁古鎮(zhèn),少了都市的喧囂與吵鬧,多了一份寧靜和放松。旅游者置身其中,靜靜地享受這里的悠閑和愜意,平復內心的焦慮,尋得身心的放松。我們從“afra沐木”的游記中可以得到印證,“安仁古鎮(zhèn)沒有摩肩接踵的人,沒有吆喝賣東西的人。一條古街走過去,店家都在安靜地打理自己的小店。有做清潔的,有澆花的,有聊天的。放松的環(huán)境可以放下平日的浮躁,慢慢地逛著,和店家聊聊天,愜意、悠閑”。事實上,人生來就容易對長期生活的環(huán)境產生厭惡,不論是好是壞,都有對區(qū)別于自我世界的另一世界的渴求,并且這種心理在現(xiàn)代人心中越來越普遍。

        4.2 復歸精神家園的體驗

        懷舊初始本是一種因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而引起的憂郁、焦躁及痛苦等癥狀。直到20世紀初期,懷舊開始去醫(yī)療化,逐步從一種病癥轉向熱切渴望過去的情感(李夢雅,2012)。也就是說,懷舊已不再被視為諸如憂郁癥、強迫癥或幽閉癥之類的癥狀,而是屬于像愛、嫉妒和恐懼等這些表達情感的范疇(Davis,1979)。但無論是生理上的疾病還是心理上的情感,懷舊最本質的特點則是人們表現(xiàn)出對家的回歸。最初懷舊中的家鄉(xiāng)指的是那個人們經歷了成長,并真正生活過的故鄉(xiāng)。但當懷舊作為一種大眾情懷時,家的意義其實有所改變。對于遠離故土的當代人,尤其是遷居都市的人來說,他們常常會因孤身一人而感到失落、寂寞,甚至無助。在他們眼里,家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物理空間,而是一個象征著美好與溫馨的情感之域。大都市的居民以冷漠作為相處之道,無論是對待鄰近的人,還是對待那些在日常社會環(huán)境中遭逢的人(田婷婷,2014)。這是由于大都市里的人際交往從性質上來說并非本真性交往,彼此間滲透著利益,并更多以貨幣交易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因為貨幣交易只關心交換價值,所以某個人對待他人和事物的純粹客觀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導致了對一切獨特的東西都漠不關心。除此之外,由于深受現(xiàn)代人類中心觀的影響,現(xiàn)代人對自然的盲目索取帶來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因此,直至今天,呈現(xiàn)在人類面前最普遍的圖景則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人與自然之間的沖突?,F(xiàn)代性逐漸消解了傳統(tǒng)家園帶給主體的居家安全感、穩(wěn)定感和溫暖感?,F(xiàn)代人的這種異化生活方式,迫使他們必須尋求新的體驗空間來釋放被壓抑的情感或情緒(Hwang et al.,2013)。熊劍峰等(2012)指出,作為理性動物,面對混亂不堪的現(xiàn)在與模糊不清的未來,人類選擇往回看。人們希望借助懷舊旅游這種方式重返自己記憶中的家園,重溫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對于許多旅游者來說,安仁古鎮(zhèn)帶給他們更多的是寧靜、淳樸、溫暖、神秘、久遠和返璞歸真的感受。從精神層面上說,這場安仁古鎮(zhèn)之旅即是一場復歸精神家園的旅行。在這些懷舊旅游者的眼里,他們所抵達的旅游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和諧的詩意棲居之所,即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圓潤統(tǒng)一的理想世界。

        4.3 反思性的體驗

        反思性的體驗是指人們受到懷舊觸發(fā)媒介的直接刺激,引起對各種懷舊內容的感知,生成不同的懷舊情感,再從自身原發(fā)性心理對這些內容進行反思體會。旅游者深陷當前的懷舊旅游場中無法自拔,不能從眼前的事物中痛快地抽離,而是陷入了沉思,其過程也同樣豐富多彩。針對研究文本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旅游者在其游記中表達了他們在旅游體驗過程中的反思。這主要是由于旅游者內心的懷舊情懷與外部的懷舊景觀碰撞相遇,從而激發(fā)并引起旅游者對過去的想象、陷入對往日的沉思,而現(xiàn)代社會的高速流動所帶來的今昔巨大差異同樣引起了他們更多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懷舊旅游者的反思性的體驗還是對真實過去的理性追求,是懷舊主體對過去相關歷史或事件價值意義的重新審視,更是一種包含復雜思緒的關于過去與現(xiàn)在的對比反思。譬如,“再別康橋”的安仁古鎮(zhèn)之旅就包含了這樣的反思性的體驗,“知青們對新生活的憧憬、對革命的熱情沖淡了離別的悲傷,沒有誰會想到,等待他們的是什么,他們會為信仰付出多少?也許,在這,你會有所感觸:我們信仰的缺失和崩潰是從何時開始!”

        從“再別康橋”的表述中不難看出,他從博物展館里關于知青時代的展示中,聯(lián)想到知青們對信仰的堅持、今日社會中信仰的缺失,最后引發(fā)對現(xiàn)實社會的思考。同樣,網友“寧小娜”在觀看了建川博物館里的展品后(如三寸金蓮物品),領悟到封建社會傳統(tǒng)禮教文化對女性自由與肉體的摧殘,回望封建年代的農民因飽受地主欺壓剝削而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并反思現(xiàn)在生活的來之不易。安仁古鎮(zhèn)這類懷舊旅游場通過對歷史文化的真實展現(xiàn),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旅游者反思,并感受到現(xiàn)代生活的來之不易。

        4.4 身份認同建構的體驗

        身份認同,即一個人在集體中對自我身份的確定(李倩倩,2016)。在當代社會,身份認同便是在全球化的生存世界中確定自己的身份位置?,F(xiàn)代人普遍感到認同危機,即找不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合理地位,無法確定自己的存在和生活的意義。認同危機是流動現(xiàn)代性帶來的社會問題,是現(xiàn)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在以速度和變化為特征的21世紀,本身就危機重重的主體人格會受到社會高速變化所帶來的現(xiàn)實生存沖擊而直接生裂,甚至背離主體人格的最初意識,變得模糊不清。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失去了方向感,對自己的生活價值感到迷惘,對在新舊更替的高頻率和不斷喪失已有事物的高速率下的碎片化生活感到無所適從。以至于劉小楓(1998)不無悲觀地指出,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當前這樣,人對自身如此地困惑不解。那么,現(xiàn)代人該如何才能建構身份認同?有觀點認為,我們的認同,是某種給予我們根本方向感的東西所規(guī)定的(泰勒,2001)。由于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了現(xiàn)代人的迷茫與困惑。相反,傳統(tǒng)能夠給予我們根本的方向感(趙靜蓉,2006)。要重新找回失落的方向感,重新確定自我的身份,必然要向歷史、向傳統(tǒng)進發(fā),重回過去(李倩倩,2016)。懷舊作為一種對過去的回望,使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的高速度在人們心理上慢慢放緩,這是對快節(jié)奏生活的一種反抗,一種想要回到過去的沖動,同時也成為一種人們尋求自我的統(tǒng)一與連續(xù)的途徑。在眾多的表述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旅游者從懷舊旅游場中尋找到了那個近乎迷失的自我,就像旅游者“Vicers”敘述的那樣:

        “來到安仁古鎮(zhèn),沒有上司的催促,沒有下屬的請求,有的只是一份安靜,是周圍居民真真切切的生活。我竟感到前所未有的寧靜與美好,原來在我內心真正的渴望是這樣的。突然想起以前自己還特別愛做菜,愛跟媽媽聊家常,但現(xiàn)在好像都沒有時間。我本是一個渴望享受生活的人,卻被現(xiàn)實變成了生活的奴隸,我本是一個渴望溫暖又脆弱的人,卻被現(xiàn)實逼得強大。安仁古鎮(zhèn)這一趟算是值得的,至少我認真地傾聽了我的心,找到了自我?!?/p>

        現(xiàn)代人為了防止自我迷失在虛幻中,希望以懷舊來找尋自我,體驗真實。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每個人都具有保護、維持和提高積極自我的動機(薛婧 等,2011)。自我保護和提高的機制在收到外界威脅自我的反饋信息時常常會被激活(Sedikides et al.,2004),這種機制之所以能夠起作用從而具有肯定自我的潛能,主要是由于它補償了人格中其他相關的重要方面。一個已得到實驗支持的觀點指出,個體可以通過懷舊來避開威脅且有助于恢復積極的自我(Widschut et al.,2006)。換言之,當人們面對不穩(wěn)定的世界時,懷舊能夠作為適應性的反應來處理關于自我發(fā)展的問題,維持自我的統(tǒng)一。熊劍峰等(2012)對懷舊旅游進行了更深的思考,試圖探究懷舊旅游的本質。他們從懷舊旅游的最終目的著手,發(fā)現(xiàn)懷舊旅游究其根本是對漸漸失去的傳統(tǒng)文化的探索和對家園感的重溫,甚至還表現(xiàn)出在斷裂的現(xiàn)代社會中對主體身份認同連續(xù)性與一致性的維系。因此,懷舊旅游體驗是一個主體自我完善、自我重新發(fā)現(xiàn)與建構的過程。

        5 結束語

        利奧塔(2001)曾經用一個希臘詞“Domus”來表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它象征著與自然、神、詩意的親密接觸。而在趙靜蓉(2005b)看來,現(xiàn)代社會中的家是以“大都會”(megalopolis,又有研究者將其譯為大都市)為代表,它不再拘泥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而只是現(xiàn)代生活場景中的一個“流動的帳篷”,從家園向大都會的轉變,意味著人類的生活從詩意化的田園場景蛻變?yōu)槔硇曰募夹g場景。家園感的喪失,導致現(xiàn)代人普遍感覺焦慮和惶恐,懷舊也因此日益占據現(xiàn)代人的精神生活。它對人的意義也變得更為正面、積極與肯定。時至今日,懷舊的場景已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不再是戰(zhàn)場和醫(yī)院,而是霧靄迷蒙的景色,倒影依稀的池塘、飄移的浮云和神秘而古老的廢墟(Batcho,2007)。古鎮(zhèn)因其斑駁的歷史、慢節(jié)奏的生活吸引著現(xiàn)代的旅游者,并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可資回憶、充滿詩意的棲居地。對于游憩于古鎮(zhèn)的人們來說,他們在那里獲得了與日常生活呈現(xiàn)逆轉的反結構式體驗,不僅身心得以放松,還能從古鎮(zhèn)的人物、事件、物品及場景中獲得懷想,并從中感悟人生,尋找鄉(xiāng)愁的慰藉。這是一個精神層面的“重返家園”的過程,同時亦是一個自我認同的建構之旅。

        猜你喜歡
        安仁旅游者古鎮(zhèn)
        賡續(xù)紅色血脈,再創(chuàng)安仁輝煌
        王江薈國畫系列作品《安仁古八景》
        喀拉峻風景區(qū)旅游者的生態(tài)意識和生態(tài)行為研究
        古鎮(zhèn)之旅
        古鎮(zhèn)——鎮(zhèn)遠古鎮(zhèn)
        同里古鎮(zhèn)
        旅行社未經旅游者同意安排購物屬違約
        女子世界(2017年4期)2017-04-13 19:36:33
        千年古鎮(zhèn)
        袁隆平在安仁設立院士工作站
        淺論生態(tài)旅游者的分類與識別方法
        決策探索(2014年6期)2014-04-22 01:37:58
        日韩亚洲在线观看视频|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 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日韩一欧美内射在线观看| 水蜜桃一二二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成人综合亚洲欧美一区h|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地址| √新版天堂资源在线资源|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 久久亚洲精彩无码天堂|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永永|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日本女优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中出人妻希奇杰卡西av|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伊人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成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州9| 老少交欧美另类|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艳妇| 白白色发布的在线视频|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pp| 欧美a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沈先生| 永久免费a∨片在线观看| 又硬又粗又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无码国产一区二区色欲| 一本色道久在线综合色| 自愉自愉产区二十四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中文乱码字幕人妻熟女人妻|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国产精品亚洲婷婷99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