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魯儀增 韓義 王艷 解孝滿 吳丹 劉立江 咸洋
摘要:為建立北京花楸組織培養(yǎng)高效繁殖技術體系,本試驗以新抽生枝條的頂部帶芽莖段為材料,探索了基于MS培養(yǎng)基的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對北京花楸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響。結果表明,6-芐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是影響北京花楸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因素,吲哚丁酸(IBA)是影響根分化的主要因素。北京花楸的最佳芽增殖培養(yǎng)基為MS+1.25 mg/L 6-BA+0.25 mg/L NAA+0.25 mg/L IBA+30.0 g/L蔗糖+7.0 g/L瓊脂粉(pH值為5.8),可使平均出芽數和平均有效出芽數(芽高≥0.7cm)達到26.50個和5.0個以上。北京花楸的最佳生根培養(yǎng)基為MS+1.25 mg/L IBA+30.0 g/L蔗糖+7.0 g/L瓊脂粉(pH值為5.8),可使生根率達93.33%。建立的煉苗方式可使移栽成活率達100%。
關鍵詞:北京花楸;外源激素;不定芽分化;生根;煉苗移栽
中圖分類號:S792.250.4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8)08-0067-05
Effects of Different Exogenous Hormones on Adventitious
Bud Differentiation and Rooting of Sorbus discolor
Sun Tao, Lu Yizeng, Han Yi, Wang Yan, Xie Xiaoman, Wu Dan, Liu Lijiang, Xian Yang
(Shandong Forest Germplasm Resources Center,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To establish the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technology system of Sorbus discolo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xogenous hormone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on the adventitious bud differentiation and rooting of S. discolor were studied based on MS medium with the stem with buds as materials which newly sprouted on the branch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6-benzyl aminopurine (6-BA), NAA and indole butyric acid (IBA) we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ed the adventitious bud proliferation of S. discolor; IBA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its root differentiation. The average number of shoots and its average effective number of shoots (shoot height over 0.7 cm) of S. discolor could reach more than 26.50 and 5.0 respectively by using the optimum medium MS+1.25 mg/L 6-BA+0.25 mg/L NAA+0.25 mg/L IBA+30.0 g/L sucrose+7.0 g/L agar (pH 5.8) for bud proliferation. The rooting rate could reach 93.33% with MS+1.25 mg/L IBA+30.0 g/L sucrose+7.0 g/L agar as the optimal rooting medium. The seedling survival rate reached 100% with the established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ethod.
Keywords Sorbus discolor; Exogenous hormones; Adventitious bud differentiation; Rooting; Seedling transplanting
北京花楸(Sorbus discolor)為薔薇科(Rosaceae)花楸屬(Sorbus L.)植物,是中國特有喬木樹種,葉色隨季節(jié)多變,果白色或黃色,抗逆性強,具有園林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1,2],是花楸屬種質創(chuàng)新的重要親本[3]。北京花楸實生育苗的后代變異較大,扦插無性繁殖時生根率低,存在大量擴繁困難的問題,導致推廣應用受限,而組織培養(yǎng)育苗技術是解決其繁殖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
辛寶英對北京花楸的培養(yǎng)基選擇、增殖培養(yǎng)與生根培養(yǎng)等的組培體系進行了首次研究,并篩選出相關技術環(huán)節(jié)的最佳培養(yǎng)基,其中芽誘導培養(yǎng)基為MS+3.0 mg/L 6-BA,增殖培養(yǎng)基為MS+3.0 mg/L 6-BA+0.2 mg/L NAA,生根培養(yǎng)基為1/2MS+0.2 mg/L NAA,但該體系下側芽誘導率僅為76.41%,生根率僅為86.71%,并未報道繁殖系數及其煉苗方案[1]。許多學者對北京花楸的不同近緣種組織培養(yǎng)方案也進行了研究[4-7],核心培養(yǎng)基多以MS培養(yǎng)基為主,激素以6-芐氨基腺嘌呤(6-BA)為主、吲哚乙酸(IBA)和萘乙酸(NAA)等為輔,其中百花花楸(S. pohuashanensis)[8](其增殖系數為4.5,生根率80%)和西伯利亞花楸(S. sibirica)[9](叢生芽誘導率和增殖系數分別為100%和13.6±2.3,最佳生根率為82.6%)的方案最佳。由于不同物種的生物學特性與繁殖特性不同,上述研究并不能直接應用于北京花楸。本研究以北京花楸新抽生枝條的頂部帶芽莖段為材料,探索基于MS培養(yǎng)基的不同激素配比對北京花楸不定芽分化及其生根的影響,初步建立北京花楸組織培養(yǎng)育苗技術體系,以期為北京花楸快速高效繁育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2016年春季采集的2年生北京花椒新抽生枝條頂部帶芽莖段,由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棗園庫提供。
1.2 試驗方法
1.2.1 外植體消毒 剪取北京花楸新抽生枝條的頂部帶芽莖段,去塵后用洗衣粉進行清洗,再用細流自來水沖洗20~24 h。將其置于超凈工作臺上用75%酒精處理35 s,5%次氯酸鈉消毒9 min,無菌水漂洗3次,切成0.7~1.5 cm帶芽莖段并置于MS空白培養(yǎng)基中在溫度(25±2)℃、光照5 klx下培養(yǎng)30 d。
1.2.2 增殖培養(yǎng) 基本培養(yǎng)基為MS+30.0 g/L蔗糖+7.0 g/L瓊脂,pH值為5.8。激素配比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設計,不同激素梯度設置為6-BA(1.25、1.50、1.75、2.00 mg/L)、NAA(0、0.25、0.50、0.75 mg/L)、IBA(0、0.25、0.50、0.75 mg/L)。將選取的無菌帶芽莖段分成16組,每組30個分別接種于相應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為:白天溫度(25±2)℃,夜間(18±2)℃,光照時間16 h,光照強度5 klx。培養(yǎng)35 d后調查平均出芽數及有效出芽數(芽高≥0.7 cm)。
1.2.3 生根培養(yǎng) 基本培養(yǎng)基與激素配比設計方法同增殖培養(yǎng),不同激素梯度設置為6-BA(0、0.25、0.50 mg/L)、NAA(0.01、0.02、0.03 mg/L)和IBA(0.50、1.00、1.50 mg/L)。每組30個無菌苗分別接種于相應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為:白天(25±2)℃,夜間(18±2)℃,光照時長16 h,光照強度為5 klx。培養(yǎng)35 d后調查生根率及平均生根數。
1.3 數據處理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北京花楸增殖培養(yǎng)
將無菌外植體接種到增殖培養(yǎng)基上,10~15 d后芽開始分化(圖1A),25 d左右成叢生狀(圖1B)。
由表1可知,不同增殖培養(yǎng)基下平均出芽數為15.20個。其中9個培養(yǎng)基中的平均出芽數不低于平均數,以2號培養(yǎng)基最多,為26.50個。平均有效出芽數為3.98個,其中12號培養(yǎng)基上的最多,為7.00個。
由表2可知,6-BA、NAA、IBA的P值均小于0.05、且6-BA和IBA的P值均小于0.01,表示3種外源激素均對平均出芽數產生影響,其中NAA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6-BA和NAA的影響達到極顯著水平;上述3種外源激素均對平均有效出芽數產生一定影響,其中僅IBA的P值小于0.05,表示IBA對平均有效出芽數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
2.2 生根培養(yǎng)
由表4可知,1—3號培養(yǎng)基中北京花楸的生根率及其平均生根數隨IBA與NAA濃度升高呈現增加趨勢。4—9號培養(yǎng)基中,添加6-BA后,北京花楸未生根,表明6-BA對北京花楸生根具有抑制作用。
以1.25 mg/L IBA + 0.05 mg/L NAA的激素配比開展北京花楸生根培養(yǎng)的重復試驗,設置3次重復,每次重復50個莖段,生根數量分別為46、47、47(圖2),對應生根率為92.00%、94.00%、94.00%,平均生根率可達93.33%。經驗證,該培養(yǎng)基可作為北京花楸的最適生根培養(yǎng)基。
2.3 煉苗移栽
將生根苗移至溫室中先封口煉苗5 d,后去除無菌蓋繼續(xù)煉苗3 d,此時應維持室內濕度50%以上,溫度25~30℃。再用清水沖洗掉幼苗根部的培養(yǎng)基,將其移栽至經0.5%高錳酸鉀消毒的配方基質(草炭∶珍珠巖∶蛭石=6∶1∶1)中繼續(xù)煉苗15 d,每天觀測光照及溫濕度情況,前5 d濕度不低于50%,溫度維持在15~30℃。15 d后可以進行正常培養(yǎng),移栽成功率為100%(圖3)。
3 討論與結論
(1)不同激素對北京花楸不定芽分化及其生根的影響較大。6-BA、NAA和IBA均對平均出芽數產生影響,其中NAA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 6-BA的影響達到極顯著水平,但僅IBA對平均有效出芽數(芽高≥0.7cm)產生顯著影響。增殖培養(yǎng)6-BA最佳濃度為1.25 mg/L,NAA為0.25 mg/L,IBA為0.25 mg/L。IBA與NAA促進生根及其平均生根條數,其最佳濃度分別為1.25、0.05 mg/L,而6-BA抑制生根。
(2)本試驗獲得北京花楸組織培養(yǎng)最佳育苗配方。最佳增殖培養(yǎng)基為MS+1.25 mg/L 6-BA+0.25 mg/L NAA+0.25 mg/L IBA+30.0 g/L蔗糖+7.0 g/L瓊脂,pH值5.8。最佳生根培養(yǎng)基為MS+1.25 mg/L IBA+0.05 mg/L NAA+30.0 g/L蔗糖+7.0 g/L瓊脂,pH值5.8。
(3)本試驗建立一種北京花楸組織培養(yǎng)苗適宜的煉苗方式,可使移栽成活率達100%。
參 考 文 獻:
[1] 辛寶英.北京花楸微型繁殖技術的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3(5):28.
[2] 李法曾,李文清,樊守金.山東木本植物志(上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361-362.
[3] 湯薇,于雪丹,張川紅,等.粉色果實花楸母本起源的分子證據[J].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16,29(6):834-838.
[4] 王愛芝,沈海龍,黃劍,等.花楸嫩葉和莖段的愈傷組織誘導[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05, 33(2):12-14.
[5] 韓焱.4種歐洲花楸的組織培養(yǎng)及其生根機理的研究[D]. 大連:遼寧師范大學, 2005.
[6] 郭艷茹,詹亞光,紀麗麗.花楸腋芽增殖途徑快繁技術研究[J].植物研究,2007, 27(2):224-228.
[7] 高英凱,范皓翊,吳愛軒,等.西伯利亞花楸組培苗擴繁與生根培養(yǎng)技術[J]. 吉林農業(yè), 2016 (10):69.
[8] 白卉,王秋玉,曹焱,等. 花楸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研究[J].林業(yè)科技,2007, 32(3):53-55.
[9] 詹立平,趙鑫.西伯利亞花楸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 201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