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珺珺
糖能帶來甜蜜感,甚至讓人們吃“上癮”。但據(jù)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在心臟病、糖尿病等致死率排名前15的疾病中,高糖飲食是共同的一個致病因素。攝入過量的糖還會使內分泌系統(tǒng)變得紊亂,皮膚變差,身體炎癥反應增加。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查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后發(fā)現(xiàn),長期高糖飲食者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者短10年~20年。
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每人每天糖攝入量應控制在總能量的10%以下,按輕體力活動女性每天1800千卡總熱量來計算,大約是45克。
吃甜食太多會給身體帶來以下10種傷害:
果糖會加快肝臟細胞儲存脂肪的速度,長期的高糖飲食,會導致脂肪像一個個小球一樣,聚集在肝臟周圍,是“非酒精脂肪肝”的前兆。
預防建議:盡可能減少糖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多吃優(yōu)質蛋白,限量飲酒,堅持適量鍛煉,有助于清除肝內脂肪。
長期吃糖太多會擾亂身體向大腦發(fā)送信號。體重超標和2型糖尿病患者,身體會減緩釋放瘦素激素,導致已經吃飽了但還是覺得餓。
預防建議:想吃糖的時候,就步行15分鐘。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步行15分鐘,能將人對巧克力的渴望降低12%。
當你吃糖過多時,人體需要快速反應來應對它,血糖水平會突然到達峰值,隨后又陷入低谷。這種變化就有可能引發(fā)頭痛。
預防建議:了解糖分的不同名稱和說法,警惕成分表中出現(xiàn)“糖”“糖漿”等字眼的食品。
血液中的糖會附著在蛋白質上,破壞膠原蛋白、彈力蛋白等蛋白纖維,導致皮膚出現(xiàn)皺紋或松弛下垂,還會使身體的“天然抗氧化劑”酶失效,招架不住紫外線等的外部侵害。
預防建議:少喝添加了大量糖分的飲品,即使是聽上去很健康的“鮮果”奶昔,含糖量也非常高。
糖除了會擾亂膽固醇外,還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血管壓力。冠狀血管特別薄,任何狹窄都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可能誘發(fā)心臟病。
預防建議:精米和白面含糖量較高,升糖指數(shù)也較高,應有意識多吃粗糧。
研究表明,糖類帶來的滿足感,只能維持30分鐘,之后便消失殆盡。此外,糖分還會刺激睡眠“調節(jié)器”——血清素的產生,導致人昏昏欲睡。
預防建議:當你感覺沒精神時,不妨吃點水果或來個水煮蛋。
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每天只要多攝入由糖分轉化而來的熱量150卡,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高出1.1%。
預防建議:務必警惕“隱形糖”。來自含糖飲料的糖分僅占你攝入糖分總量的1/3,一定要仔細閱讀食物標簽,番茄醬、速凍食物、牛肉干、面包等都含有不少糖分。
糖會導致人體內的尿酸、壞膽固醇升高,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從而導致心臟病、中風風險增加。
此外,與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心臟病風險高出48%,心臟衰竭的風險高出65%。
預防建議:了解食物大致的含糖量。一般來說,一罐蘇打水含糖量為12克;一片全麥面包含糖量為8克;一塊奶油糖含糖量約20克;兩三塊甜味餅干的含糖量很可能超過20克。
過量的糖分不僅會刺激肝臟不斷產生壞膽固醇,還會抑制身體對壞膽固醇的代謝能力。
預防建議:控制好熱量,堅持吃早餐。研究顯示,肥胖女性早餐吃含高蛋白的雞蛋,午餐熱量攝入會減少160卡。不吃早餐后果更嚴重,肥胖風險會高出4.5倍。
一項針對2011例絕經后婦女的研究發(fā)現(xiàn),血糖水平高的人,患上直腸癌的風險比正常人幾乎高兩倍。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血糖高的人,更容易患上肝癌、乳腺癌等。
預防建議:嚴格控制糖分攝入量,均衡飲食。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建議,每天單純攝入的糖,女性最好不超過20克,男性不超過36克,兒童不超過12克。
大家都知道,多吃甜食對身體無益,以下4種情況下吃甜更傷身。
焦慮不安時,很多人會求助于蛋糕、面包等含糖量高的甜食。雖然甜食可以在短時間內發(fā)揮鎮(zhèn)靜情緒的作用,但因為含糖食物會快速被腸胃吸收,造成血糖急劇上升又下降,反而會讓精神更加不濟,也影響情緒的平穩(wěn)。
吃太多甜食,會大量消耗體內的B族維生素,從而加重舌炎、口角炎、眼痛等“上火”的癥狀。另外,當人體缺少B族維生素時,不僅會疲乏無力、消化不良,還會有情緒沮喪、反應遲鈍等表現(xiàn)。
甜食中糖分含量較高,會抑制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而這兩種營養(yǎng)素能夠緩解肌肉緊張,減輕子宮收縮狀況,對于緩解疼痛有一定的效果。吃甜食還會造成血糖不穩(wěn)定,影響體內激素的平衡,加重不適。
很多人會覺得,甜食可以迅速補充體力,是感覺饑餓時的好選擇。其實,空腹時糖分基本不經消化就會被立即吸收,這會導致血糖水平在短時間內快速升高,尤其不適合血糖控制不好的人食用。暫時性的高血糖會與體內許多重要組織中的蛋白質產生反應,使其受到損害,導致患慢性疾病的危險增大。
糖分會促使人體分泌出刺激大腦快感的多巴胺等。人體還會對糖產生耐受性,此后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產生快感。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營養(yǎng)學副教授洛林卡尼認為,大多數(shù)糖對身體沒有好處。針對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制定了21天“戒糖”計劃,希望幫助嗜糖者改變飲食習慣,逐步減少糖攝入。
從第一天開始,就要下定決心不買、不吃任何含有精制糖的食物,包括低糖食品,但天然的甜味水果要適量補充。
在第3天~第5天沒有糖的生活中,戒糖者可能會感到身體不適應、疲憊,這時可以進行散步、冥想等,調整生理狀態(tài)。
在第8天~第10天,味蕾開始改變,不那么渴望甜味了。
第15天~第21天,當再次想吃糖時,身體就能識別出到底是需要補充糖還是因為饑餓需要攝入營養(yǎng)物質了。
第21天后,戒糖者就可理性把握糖的攝入量了,能夠自主在不危害健康的范圍內適度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