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大腦損傷后的最佳恢復方法不是靜養(yǎng),而是工作。
研究人員將小鼠放進黑暗的箱子中,訓練其通過胡須觸碰來搜索附近物體。用爪子按壓搜索到的物體后,小鼠可以喝到美味飲品。研究人員用激光照射小鼠大腦中負責感知信息的皮層區(qū),使該區(qū)域細胞在一段時間內(nèi)無法正常工作。小鼠大腦表現(xiàn)出與人類中風后相似的受損狀況。隨后,一組小鼠立即重返箱中,繼續(xù)在黑暗中進行搜索物體的工作,另一組小鼠休息3天。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工作組小鼠在24小時后用胡須感知周邊環(huán)境的能力逐漸開始恢復;3天靜養(yǎng)期結(jié)束的小鼠該能力仍然未恢復,且隨后的恢復速度也非常緩慢。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大腦受傷后應(yīng)當靜養(yǎng),才能盡快復原,此次新研究則為腦損傷治療方案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研究人員表示,在康復治療時,應(yīng)該考慮對大腦進行適當?shù)拇碳?,而不是單純讓患者靜養(yǎng)。
美國塔夫茲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吃早飯會令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升高2.5倍。
動脈粥樣硬化是堆積在血管內(nèi)的脂肪和鈣質(zhì)變成斑塊后導致的血管變硬、狹窄狀態(tài),可能引起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病癥。研究人員以無心血管疾病史的4052位40~54歲西班牙人為對象,進行無癥狀動脈粥樣硬化情況調(diào)查。受試者參與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血管超聲波檢查及生活習慣調(diào)查,并按照不同的早餐模式被分成三組——無早餐組(占3%,晨間攝入的熱量比例不及全天的5%);低熱量早餐組(占70%,晨間攝入的熱量比例為全天的5%以上),高熱量早餐組(占27%,晨間攝入的熱量比例超過全天的20%)。結(jié)果表明,三組人的無癥狀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分別占比75%、64%和57%。
研究組織者、塔夫茲大學營養(yǎng)科學與政策學院若澤·佩納爾沃先生表示,不吃早餐可以說是影響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一大因素,因為這樣會使斑塊容易沉著在動脈內(nèi),對血管造成傷害。為保持心血管健康,應(yīng)按時攝入健康營養(yǎng)早餐,同時注意調(diào)整作息、定期運動。
我國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竹筍纖維在預(yù)防肥胖和提高胰島素靈敏性方面顯示出強大作用。該成果日前發(fā)表于國際食品類期刊《功能性食品》上。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張萍介紹,竹筍是深受中國人喜食的蔬菜,除了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科研人員通過多年研究還發(fā)現(xiàn),竹筍具有減肥和提高胰島素靈敏性的功效。
研究人員采用小鼠模型揭開了竹筍纖維的功效之謎。研究者用高脂肪飼料添加纖維素的方法誘導小鼠進食,并把這些小鼠分成4個組:高脂飼料添加微晶纖維素組、添加西雙版納甜龍竹纖維組、添加麻竹纖維組、低脂對照組,共喂食了13周。
結(jié)果表明,喂食兩種竹筍纖維的小鼠體重和身上累計的脂肪量,遠遠低于微晶纖維素高脂組,且與低脂組接近。食用兩種竹筍纖維的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島素也處于正常水平。
張萍說:“很多代謝性疾病都是由于人們吃肉太多、過度攝入脂肪造成。這項研究結(jié)果可以證實,如果人們在飲食中吃多了肉類,那么多攝入一些竹筍膳食纖維就可有效對抗脂肪沉積,從而抑制體重增加,并使胰島功能處于正常范圍。”
研究者表示,竹筍膳食纖維作為一種新型的膳食纖維,未來將有望應(yīng)用在減肥和提高胰島素靈敏性的功能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