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針對今年年底舉行的“九合一”選舉,臺灣島內部分政黨與政治人物為使選舉利益極大化,除力拼“公投”綁選舉實現政治動員外,還伙同“臺獨”勢力操作統(tǒng)“獨”議題撈取深綠選票?!肮丁迸c選舉產生強烈共振效應,臺灣社會撕裂、島內政局動蕩、兩岸關系緊張的風險隨之升高。
10月16日,臺當局“中選會”公布十項“公投案”第二階段聯署查對結果。國民黨提出的“反空污”“反核食”“反深澳電廠”,“下一代幸福聯盟”發(fā)起的“愛家3公投”,“挺同”團體領銜的“同性婚姻合法”“性別平等教育入校園”以及深綠勢力發(fā)起的“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等九項“公投案”可在11月24日與“九合一”選舉合并投票,并于當日開票。馬英九等人支持的“以核養(yǎng)綠公投”后經臺“高等法院”裁定,已達規(guī)定之聯署人數門坎,這樣總共將有十項“公投”捆綁“九合一”選舉。
早在2004年,陳水扁一手策劃“防御性公投”時,民進黨就評估只要“公投”與選舉一起辦,即可增加4%~8%投票率。針對今年年底舉行的“九合一”選舉,島內各政治勢力亦篤信“公投”綁選舉可提升民眾投票意愿。觀察島內“公投”活動,不論是政黨投入資源規(guī)模、參與聯署人數或議題論述廣度等,“公投”活動對民眾有較大吸引力,特別是“東奧正名”“同婚合法”等爭議性極大、內容高度敏感的議題,極易制造“劇場效應”,激起民眾投票欲望。尤其是對于青年群體,青睞“非傳統(tǒng)”“非常規(guī)”政治活動的年輕選民,服從傳統(tǒng)及權威規(guī)范的意愿較低,傾向直接參與政策決策。加之“東奧正名”“以核養(yǎng)綠”等“公投”長期在臺北市西門町等鬧市區(qū)進行宣傳、聯署,吸引了年輕人目光,將“公投”與選舉綁定,或增加部分原本不想出門選舉、但想“公投”的年輕族群的投票意愿。此外,政黨公布“公投”議題、舉行聯署造勢的時間節(jié)點,大多配合島內外熱點事件,能在緊縮的時間里,制造出緊繃的政治張力,拉攏基本盤,最終將支持者送到投票現場。
參照世界其他地區(qū)的選舉經驗,在“公投”與選舉同時舉辦、且候選人為“公投”發(fā)起者的情況下,候選人得票率可得到提升。因此,投身島內年底“九合一”選舉的政黨提名人爭相將“公投”視作先手棋,竭力推動、參與“公投”活動。
一是發(fā)起“公投”議題增加曝光度。為避免競選宣傳過度浪費資源、干擾民眾生活,島內現行選舉制度嚴格規(guī)范了候選人宣傳造勢行為。然而,各政黨候選人為規(guī)避法規(guī)掣肘、最大限度增加曝光度,屢以“公投”提案發(fā)起人或支持者身份占據媒體版面。年初,國民黨將選舉文宣主軸錨定為“反空污”等三項“公投”后,臺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臺中市長候選人盧秀燕等多次就“公投”舉辦記者會,并擔綱發(fā)言人角色。而民進黨、“時代力量”“社民黨”等黨派的候選人同樣不甘落后。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公開聲稱自己是“東奧正名公投”志工?!皶r代力量”縣市議員候選人為在地方基層打響知名度,不斷鼓噪“奧運正名”議題?!吧缑顸h”臺北市議員候選人苗博雅發(fā)起“同婚合法公投”,多次接受《民報》等媒體專訪,輿論熱度迅速躥升。此外,依“中選會”規(guī)劃,擬在投票日28天前為每項成案“公投”舉辦至少五場電視、網絡同步直播的發(fā)表會,盧秀燕、苗博雅等人皆有機會借此向民眾展示個人形象。
二是參與“公投”與選民“博感情”。對力推“公投”的候選人而言,通過舉辦、參與聯署活動,可獲取與選民互動的機會,一方面向選民傳遞個人政策主張,另一方面可樹立“親民”形象。盧秀燕、侯友宜即多次奔赴選區(qū)基層,與民眾共同手持“反空污”“反深澳”等標語合照,搶占民意高地。近日,丁守中還在媒體鏡頭前公開表態(tài)支持“反同”團體的“愛家3公投”,現場“凍蒜”(當選)聲不絕于耳。姚文智則主動擴大與“獨派”團體聯手支持“東奧正名”的力度,稱樂見民眾到其服務處參加相關活動。而多位“時代力量”縣市議員候選人,也曾以協助“奧運正名行動小組”為名,密集參與“東奧正名”聯署活動。
由于蔡當局政績乏善可陳,民進黨傾向淡化“公投”。相對地,作為在野黨的國民黨則想把握民眾對當局施政不滿的契機,利用“反空污”“反核食”“反深澳電廠”三項“公投”教訓民進黨。其一,劍指蔡當局施政不力。針對臺中民眾飽受空污荼毒、新北民眾對興建燃煤電廠心有疑慮、島內民眾憂心當局進口日本核災食品的現狀,國民黨整合有限資源,力推上述三項“公投”追打蔡當局,望喚起民眾對民進黨執(zhí)政不力的體認。其二,力抗民進黨政治追殺。民進黨依仗“全面執(zhí)政”優(yōu)勢,強力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從物質、精神層面對國民黨展開政治撲殺,使國民黨深陷“斷糧”“斷根”危機。為紓解選舉困境,國民黨安排多名“立委”加入盧秀燕等候選人陣營協助推動“公投”,并規(guī)劃王金平、黃昭順等黨內高層操盤彰化、臺中等地“公投”活動,力圖借此引爆民怨,挫敗民進黨長期執(zhí)政的圖謀。
面對藍營咄咄攻勢,自知政績不佳的民進黨企圖用執(zhí)政優(yōu)勢化解“反空污”等“公投”對其選情的傷害。其一,抹黑國民黨“公投”。國民黨發(fā)起的“反空污”等“公投”,直擊蔡當局施政痛點,因此,“中選會”多次稱這些“公投”存在嚴重“死人聯署”情況。10月15日,“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又稱,將依現行法律處理“死人聯署”,提案發(fā)起人須承擔法律責任。其二,操縱選務降低“公投”對蔡當局沖擊。“中選會”決議在年底選舉及“公投”中采用“兩階段領投票”方法,要求選民先領、投“九合一”選票,再領、投“公投”選票,且“公投”“一案一票”,民眾需一次領完十張“公投”選票,并分別投至三個票匭。“中選會”之所以設計如此復雜的投票流程,目的就是讓部分選民嫌麻煩,拒領“公投”票,降低“公投”對蔡當局殺傷力。其三,營造藍綠對決氛圍替執(zhí)政不力解套。近期,蔡英文在多個公開場合稱國民黨強勢集結力量發(fā)起“反空污”“反核食”等“公投”,意圖就要是阻擋民進黨推動的“改革”。蔡當局用意識形態(tài)化的政治語言對國民黨推動的多項“公投”大發(fā)誅心之論,目的是讓民眾視線偏移民進黨執(zhí)政不力的焦點。
2017年12月17日,由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fā)起的“反空污抗暖化”大游行在臺中舉行。
此外,由于臺灣地區(qū)現行政治體制與選舉制度不利小黨生存發(fā)展,“時代力量”“社民黨”等“第三勢力”為打破藍綠兩黨對政治資源的壟斷,在“公投”問題上大做文章?!皶r代力量”“社民黨”持續(xù)關注“挺同公投”,欲爭取支持“同婚合法”與“性平教育入校園”的年輕選民的認同,在“九合一”選舉中催出青年族群選票,間接拉高其候選人得票率?!皶r代力量”全力支持“東奧正名”,目的是討好“獨派”勢力,吸引部分深綠選票。
值得關注的是,在選前敏感時期,民進黨當局雖不愿在“東奧正名”“臺獨公投”等問題上完全屈從“獨派”要挾,但出于選舉利益考慮,民進黨在實際政治動作上逐漸向“獨派”靠攏。10月20日,“喜樂島聯盟”召集人、臺“民視”電視臺董事長郭倍宏集結“時代力量”“社民黨”“臺聯黨”等本土政黨以及島內外“獨派”人士,在臺北市發(fā)起“全民公投反并吞”游行,要求“獨立公投,正名入聯”。早前有意與“喜樂島”進行切割的民進黨,一度下令禁止黨公職及候選人參加、參與游行動員,最終引爆黨內“獨派”不滿,加之高雄市選情告急,民進黨匆忙決定在高雄自辦“反并吞、護臺灣”活動。其如意算盤是搭“獨派”便車,仿效“喜樂島”的做法,重演陳水扁“牽手護臺灣”戲碼,安撫深綠群體,挽救低迷難振的選情。
綜上所述,“公投”綁選舉不但無助化解島內社會爭議,反而會引發(fā)新的社會爭端,助長族群對立意識,進而將政黨政治競爭窄化為統(tǒng)“獨”之爭,勢必為兩岸關系增添未知風險。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