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有的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非常重視講授古典詩詞的考試重點,重視其工具性的特點,卻忽略了古典詩詞蘊含的深刻的人文性,把美好的古典詩詞分析成了一句句重難點的文言句子、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句子翻譯等等。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臺下低頭“快快抄寫”,把古典詩詞的鑒賞課變成了文言文的讀寫課,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也變得功利和浮躁,難以體會古典詩詞的情愫。由此可見,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是教學中的當務之急。筆者以為,詩詞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融入感情朗誦,領略詩詞魅力
1.感受語言美。朗誦,課文內容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多方感知,對文章感受極為深刻。朗讀課文以至于成誦,文章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詩歌語言形象、精煉,這就要求學生用心去讀,久而久之,培養(yǎng)了語感,進而化為自己的東西,終身受益。
2.體味感情美。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fā)”。朗讀者必須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這就要求學生朗讀時必須先體會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務求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方能打動聽眾。文章言有盡而意無窮處,更需要細心揣摩。
3.理解思想美。古人讀書當是今人之朗誦。朱自清先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音里頭。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誦的先決條件,同樣,學生也因朗誦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領悟。朱熹也有同樣的體會:“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爾?!?/p>
二、明寫作背景,知人論世
讀詩,必須關注詩人的遭遇、境況,關注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了解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等?!爸苏撌馈庇兄跍蚀_地把握特定時代的詩歌藝術。
先看主體風格,是現(xiàn)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是豪放派,還是婉約派。后看個體風格,一個作者的整體趨向和風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深沉,李賀的險怪,蘇辛的豪放,姜柳的婉約。但也要考慮作家多樣的風格。如豪放派作家蘇軾也有如訴如泣的《江城子·十年生死》,還有借詠楊花來抒發(fā)幽怨纏綿的離情別緒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注意走近作者,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張等方面的內容。作家的思想和經(jīng)歷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古詩詞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實流露。了解作者,認識作者,是理解作者作品的前提條件。只有對作者的生平閱歷、思想品質、政治主張、成功失敗等情況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才能對其作品有比較深刻的解讀,才能成為作者的知音,才能走進他們豐富而細膩的情感世界,和他們進行心靈的對話。詩詞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反映作者所處的時代特征、社會歷史。這樣,才能明白作者創(chuàng)作的緣起,才能明白詩歌內容和思想的指向。例如李白本想積極入世,卻又鄙棄世俗、蔑視權貴,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時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了解了他的這些思想和經(jīng)歷后,我們才能準確地解讀他的作品。
三、抓關鍵字詞句,學會理解鑒賞
有人說,中華民族是個含蓄的民族。因此,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直抒胸臆的作品是很少的。如果說作品中出現(xiàn)了直接表現(xiàn)情感的詞語,那么這個詞就是非用不可的了,也就是說,該詞在作品中必定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愛”,“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中的“悔”等,都可謂一字傳情,一詞凸現(xiàn)主旨。所以,我們鑒賞作品時,這類情感詞是不容錯過的。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典詩詞中,詩人們總喜歡借助一些鮮明生動的意象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世界。如在賞析柳永《雨霖鈴》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時,我們必然會抓住“楊柳”之依依,“曉風”之清冷,“殘月”之孤寂,去感受詞人此時此刻的特殊的心境。
四、體會詩詞意境,把握詩詞靈魂
在掌握了詩詞的基本內容后,就要指導學生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與意境都是詩歌中用來寄托情感,表達思想的自然附著物,它們的作用都是化抽象的情感為形象可感的具體形象,使得自然之物脫離了原來的客觀物象而上升到了一個藝術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古典詩歌中組成意境的單個物象是意象,意境就是一個個單個物象組成的有機的景觀。意象既是自然之象,也是作者感情之象,意境既是由意象構成的自然之景,同時也是作者的心中之境。
在詩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入探求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學會通過意象把握古典詩歌的意境。因為意象和意境是古典詩歌思想感情的直接附著體,是經(jīng)過作者高度濃縮了的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藝術載體,對它的準確領悟和把握,是對古典詩歌藝術特點、思想內容和審美特征深刻理解的關鍵。比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遍_頭就用“寒蟬”“凄切”“驟雨”渲染了一種清冷的氣氛,為后文的戀人分別做鋪墊。古人往往習慣借助一些固定的意象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比如“月”是用來思鄉(xiāng)的,“落日”表達凄涼失落的情感,“楊柳”怨別,“松”正直,“菊”高潔,“梅”堅貞等,學生可以抓住這些意象來體會意境。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朗讀的前提下,在理解作者寫作背景的基礎上,抓住關鍵字詞和詩句的特點,找尋詩詞中的意象,體會詩詞意境,從而理解詩詞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把握住詩詞靈魂。
古詩詞是人類語言文化最精華的體現(xiàn),也是最能集中體現(xiàn)語言“文學性”的文學樣式。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展現(xiàn)了古人豐富的情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分析和鑒賞古典詩詞,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贛州市定南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