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楠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新課標卷的題目設置越來越靈活,各種新題層出不窮,令諸多考生擔憂不已,其中壓軸題更是以其復雜與煩瑣令人望而生畏.作為一名對數(shù)學有著濃厚興趣的中學生,我想就2017年課標Ⅱ卷(理)第21題來談談解題中的“說清楚”問題,以及如何在考場快速理清頭緒,使解題過程更加條理清晰.
分析 此題屬于根據(jù)不等式恒成立求值問題,通常我們解的題目是由不等式恒成立求解參數(shù)的范圍,題目看似簡單,但卻極易失分.對于不等式恒成立求參數(shù)范圍問題,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參變(參數(shù)和變量)分離.
1.角度一(參變分離)
通過分離我們遇到了討論x與1的關系的問題,但分離確實簡化了我們所要研究的函數(shù)!但解析的過程卻遇到了極限的思想,要用到洛必塔法則來解決函數(shù)趨近于“1”時的值,能否避免這個問題呢?我們再來看看含參討論.
2.角度二(含參討論)
含參討論避免了我們在分離時遇到的洛必塔法則,但繁瑣的討論和每個區(qū)間內的研究在思維上都要比分離顯得困難.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問題的本質.
3.角度三(數(shù)形結合)
回顧這個題目,并沒有太多用普通思維很難想到的東西,可為什么它是個難題呢?關鍵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當?shù)搅四骋粋€環(huán)節(jié),做不動了,是因為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到底為什么卡住,做題時多想想每一步的原因,做到每一步有理有據(jù),比做大量不經(jīng)思考的題效果要好得多.比如解決此題時,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想想自己在解決什么問題,而自己又是到底什么地方解決不了,細化到這種程度,能力自然就出來了,這也是有些數(shù)學老是徘徊在130分左右的同學想要考到145分的法寶!
總的來說,說清楚,顧名思義,清晰、條理、完整.關于說清楚,尤其是解題能力較強的同學,我有兩點建議:
1.做題時每一步做到有理有據(jù),不枉下結論,每一個問題的分析都隱含了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在解題過程中養(yǎng)成“有理有據(jù)”對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很有幫助,所謂有理即是數(shù)學概念,以及數(shù)學學習中富有普遍意義的結論;有據(jù)即是數(shù)學公式和定理,以及解題所需的數(shù)學計算式.
2.切忌順水推舟,說清楚要的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順水推舟式的做法看似流暢,但不明白其中奧妙所在,只會讓自己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推不動舟”.要辨析清楚這一步這么做不是靠的一氣呵成的豪邁,而是上一步給了自己的哪些鋪墊,下一步又是在做什么,這么做到底是不是在靠近結論.多這樣想想遠比做太多的題有用得多!
做到以上幾點,再加上自己平時的刻苦努力,相信大家一定能在高考數(shù)學中披荊斬棘,做到心中勝負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