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雅旭
摘 要: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更是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思想內容。數(shù)千年以來,中國傳統(tǒng)社會以"孝道"為中心建立了一套倫理秩序。而中學校園培養(yǎng)學生的孝德,對中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對班級管理工作也有顯著促進作用。
關鍵詞:孝道;德育;意義
孝道文化是華夏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一個家庭只有弘揚了孝道文化,人人尊老愛幼,才能真正體現(xiàn)人間真情,才能真正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宏揚文明新風。孝道教育融入學校班級教育管理之中,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自有其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當代中學生孝道教育的現(xiàn)狀
隨著改革開放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人民的經(jīng)濟水平有了極大得提升,與之而來的是寵愛、溺愛孩子造成的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當代學生,尤其是當代中學生群體,思想道德教育不容樂觀,打罵父母、辱罵老師,甚至雇兇殺父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作為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核心的孝道教育,更是當代教育者們不能回避的問題。
案例1:
2013年5月12日凌晨,河南省周口市發(fā)生了一起慘案:周口市中院審判委員會委員高天峰和女兒高瑋藝在家中被人殺害。警方目前初步查明這一慘案系高天峰之子高煒晟一手策劃。18歲的高煒晟原是河南省漯河高中高三年級學生。他供述自己從今年2月起就開始在網(wǎng)上聯(lián)系殺手,準備對父母和姐姐痛下殺手。他最終從網(wǎng)上以60萬元的價格聯(lián)系到兩名殺手,并將作案時間定在5月12日凌晨。高母當天外出拜佛,僥幸躲過劫難。
由此不難看出中學生孝道情形非常嚴峻,目前仍有很多中學仍然認為孝道教育仍然屬于純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本職工作。而在這部分德育工作者中,孝道教育無法有效的與其他資源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此外,絕大多數(shù)中學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需學生是否真正明白道理、是否合理運用毫不關心。更不用提德育教育,這也導致了中學生基本道德修養(yǎng)和孝道教育出現(xiàn)了明顯的缺失。
二、增強中學生孝道教育的對策
眾所周知,“百善孝為先”,只有懂得孝順父母、尊重長輩的人,才會成長社會中的棟梁之材!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根基,孝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而學校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在學校教育中滲透富有時代感的孝文化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的。
學校是中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在中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和塑造的過程中,學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必須扮演在孝道教育中領頭羊的角色,整合教材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營造孝道氛圍、引導學生自律,使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孝道踐行習慣。
整合教材資源加強孝道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教材作為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學校和老師需要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斷灌輸孝道文化。例如《陳情表》、《二十四孝》等都蘊含著孝道文化的精髓。
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有利于學生更主動的接受孝道文化。課堂教學是對中學生接受孝道文化知識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孝道文化傳授的方式應該多種多樣,課堂內容需豐富多彩??梢杂妹抑v座、家長互動等方式來進行孝道文化課堂的展開。課堂教學必須結合實際生活,通過現(xiàn)實生活具體的孝道現(xiàn)象,給學生加強孝道文化的認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正反案例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擁有正確的是非觀。讓孝道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孝道文化的教育需要知行結合,知行合一。這就要求了在孝道文化教育中,課外實踐需要有可操作性。若課外實踐過于難做,或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未免會矯枉過正,達不到教育者預期的效果。且教育者需對課外實踐進行檢查和點評,更好地改進和完善孝道教育。必要時需要建立獎懲機制,對孝道教育 的實際情況要有反饋,從而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夠將孝道文化深入于心。
三、孝道文化對中學德育管理的促進作用
孝道文化能夠極大的降低學校的管理成本。孝道文化能夠培養(yǎng)學生明善惡、辨是非的基本能力。學生能夠明善惡、辨是非,自然而然的就能夠更容易聽從父母和學校的管教。而在理解和真情基礎上建立的對學校規(guī)則的遵從,能夠極大的方便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大大降低了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有利于學校對學生管理的長治久安。
孝道文化教育的本質實際上是感恩教育。通過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進而學會感恩師長、感恩國家。臺灣著名作家劉墉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勸勉一些年輕人要心存一顆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中學生提早學會感恩,人與人的距離才會拉近,少一點冷漠。這樣也會使得我們所處的校園更文明,學校管理也能更加輕松有效。
案例2
2012年起河南開封求實中學通過課堂實踐結合、請專家鄒越等講座的方式貫徹實施了孝道教育。特別是鄒越講師的感恩父母的演講“讓世界充滿愛”讓人潸然淚下,通過多種方式的孝道文化的灌輸和教育,令數(shù)萬學生家長將以感恩為核心的孝道教育深入每一個師生和家長的內心。學校的學生尤其是自律能力較差的學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任務。孝道文化的發(fā)展極大的方便可學校的管理工作,也體現(xiàn)在了開封求實中學強大的教學成績上,連續(xù)多年在開封市中考中屢屢名列前茅。
加強孝道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自尊、自信、言行一致等理想人格具有積極作用,能使學生更加注重與父母溝通,接受父母的指導,樹立遠大的理想,從而培養(yǎng)素質和諧的學生群體,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人人有孝心,人人內心和諧,人人熱愛自己的學業(yè),校園自然和諧。
四、孝道文化助推校園文化建設。
孝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內容。在大力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將中華傳統(tǒng)的孝文化精華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會使校園文化建設更具特色。
1、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孝文化建設,比如,建立校園孝道文化墻,孝道展廊,利用母親節(jié)、端午節(jié)、教師節(jié)等廣泛開展活動,開展主題班會、講故事、繪畫、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等等,這些感恩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良好品質,持之以恒,逐步把學生培養(yǎng)成心中有父母,尊重他人,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2、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一個民族只有傳承和宏揚了推動社會前進的先進文化,也就是傳統(tǒng)的孝道文化,該民族才能具有較高的素質修養(yǎng),才能傳承禮義之邦文明精神,才能使國民經(jīng)濟興旺發(fā)達,才能成為永讓世人仰慕的民族。因此,校園推廣孝道文化應及時及早廣泛進行,讓孝道萬世傳承,讓我們孝民族立于世界前沿!
誠然,中國自古以來的孝道文化有值得效仿學習的地方,也有應該摒棄的地方。當前我國中學生仍然大量存在盲目攀比,孝道意識淡薄,以自我為中心的現(xiàn)象。打罵父母、辱罵師長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做的則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能夠完善我們每個人人格的孝道文化部分教育給廣大的中學生。
少年強則國強,中學生不僅僅是祖國的年輕人,遲早有一天他們會肩負復興中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任。所以,在中學階段傳授孝道文化顯得尤為必要。一個人只有擁有完整的人格,才有可能完成真正的大事。筆者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有家庭、社會、學校各方形成孝道文化教育的“合力”,才能夠改變現(xiàn)階段滯后的孝道教育,從而讓學校的管理依存于孝道文化的基礎走向嶄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