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波蘭
我國的會計經歷了手工會計、電算化會計和智能會計三個發(fā)展階段。手工會計完全由工作人員完成會計信息處理和賬目制作。電算化會計由財會軟件自動處理會計信息,但會計憑證填制與審核仍離不開人工操作[1]。2016年,稅務和審計以及會計等行業(yè)引入了人工智能,一年時間之后,德勤財務機器人上市,標志著我國進入智能會計時代。比起傳統(tǒng)的會計人員,財務機器人可更快、更準確地計算,還能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連續(xù)工作。那么是不是人工智能將會取代會計人員的工作呢?這成了當下會計界熱議的問題,也讓眾多的會計從業(yè)人員和學生在選擇專業(yè)時十分迷惑和猶豫,尤其從2017年開始,國家取消了會計從業(yè)資格證的考試,會計界和會計人士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觀望、猜測和探索之后,發(fā)出會計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聲音,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不斷融合[2]。
一、人工智能時代對會計行業(yè)的影響
智能會計由智能化的財會軟件完成會計業(yè)務處理所有流程,通過語音錄入、自動掃描、智能軟件處理等方式,就能自動完成會計業(yè)務處理流程,有利于加快會計信息處理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給整個會計行業(yè)帶來了深遠影響。實務界和理論界這樣認識人工智能:高程序化和高標準化的財務會計工作可由人工智能來替代,但是人工智能卻無法有效地替代高靈活性的管理會計工作。人工智能不同于以往的模式,其是對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進行采用,讓機器人判斷、思考,甚至工作[3]。
從當前的發(fā)展形勢來看,具備一定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夠完成未來大部分的會計核算工作,即人工智能將會替代更多的基礎性會計工作,重復的機械性勞動對于機器人而言更具優(yōu)勢。但人工智能無法替代更高級的會計工作,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不斷提升自己,朝著更高的工作崗位努力,充分利用智能機器人得出的會計數據進行分析、控制、預測和決策,盡快由核算型會計轉變?yōu)楣芾硇蜁媅4]。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專業(yè)課程設置
1.資產、負債、權益核算和控制課程設置
(1)資產核算和控制課程。資產的核算是傳統(tǒng)會計課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主要以核算為主,較少涉及資產的控制,為順應新時代的變化,本課程應當包括應收賬款控制和核算、無形資產控制和核算、存貨控制和核算、貨幣資金控制和核算、固定資產控制和核算等。對貨幣資金控制和核算課程應當有貨幣資金使用核算、決策、評價、管理,貨幣資金籌集核算、決策,貨幣資金預算等內容,即融入貨幣資金的評價和核算、預算與決策等內容。實務工作中,上述評價和預算、決策和核算等數據都在數據庫儲存,以備相關的控制模塊和核算模塊調用,在下次會計循環(huán)的貨幣資金控制和核算中可作為基礎[5]。
(2)負債核算和控制課程。負債核算和控制課程應當包括以下的重要內容:債務重組的核算和決策、長期借款的控制和核算、金融負債控制和決策、融資租賃核算和決策、債券控制和核算、短期借款控制和核算、負債結構控制和分析等。其中債務重組核算和決策這一內容,當前在許多的財務會計課程中,只對具體的一種債務重組方式的核算方法進行講授,并未涉及怎樣對債務重組效果進行評價,怎樣對債務重組方式進行決策,以及不同的債務重組方式的具體操作方法等內容。而對債務重組進行正確的會計核算必須掌握以上內容,所以,會計課程通過控制和核算的融合,并經過改造,除了能夠同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需求相適應,還能夠使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3)權益核算和控制課程。應當包括利益分配決策和盈余公積核算和使用,資本公積使用決策和核算以及形成,未分配利益的利潤分配決策和核算以及形成使用,以及股份核算、發(fā)行和資本結構決策等。在當前財務會計的課程設置中,只有所有者權益核算包括在其中,而利潤分配決策、股份發(fā)行以及資本結構決策等都在財務管理課程當中或管理會計課程當中分布,在權益控制和權益核算課程當中整合上述內容,對會計人才的培養(yǎng)有極大的幫助,能夠讓會計人才充分地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運用,確保資本機構優(yōu)化的實現。
2.成本核算和控制課程設置
成本核算和控制課程應當是傳統(tǒng)成本會計課程的發(fā)展,教學內容除了傳統(tǒng)成本法下的成本分配核算和歸集方法,還應當包括戰(zhàn)略性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中的作業(yè)成本法等。本課程的設置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傳統(tǒng)的成本核算方法,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將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從大局出發(fā),先懂得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再利用人工智能得出的數據進行成本核算、分析和決策[6]。
3.損益核算和控制課程設置
損益核算和控制課程應當有以下的重要內容,如所得稅費用籌劃和核算、營業(yè)成本控制和核算、計入當期損益損失與利得的控制和核算、期間費用控制和核算以及營業(yè)收入控制和核算等。通過對損益控制和核算進行整合,從事會計行業(yè)的相關人員可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采用,對費用合理性和收入質量進行評價和分析,并使其組織績效能力得以提升。
4.會計報告課程設置
會計報告課程設置應當包括責任中心報告分析和編制、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分析、編制,預測決策報告等。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有效地銜接管理會計報告以及財務報表,這樣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才能夠讓會計人才具備一定的評價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
對于會計行業(yè)來說,人工智能的出現能提供更大的便利。會計人員應積極主動的在會計領域中引入人工智能,而并非采取消極的措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相關高職院校怎樣改革會計專業(yè)的教學,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以改革專業(yè)課程為思路探討了這一問題。相關研究表示,人工智能的出現可確保會計控制系統(tǒng)以及會計信息系統(tǒng)融合的實現,如果依舊按照管理會計以及財務會計分別對課程進行設置,已無法滿足學生所需。所以,應按照業(yè)務模塊對課程進行設置,確保每一業(yè)務的控制以及核算能夠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林曉薇,徐 艷,曾驍昳,等.非會計專業(yè)《會計學原理》課內實踐教學改革[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3):66-69.
[2]胡南薇,曹 強,潘倩倩.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13-115.
[3]郎豐瑋.互聯網技術下成人教育《會計學基礎》課程考核方式改革芻議[J].濰坊學院學報,2014(3):82,115.
[4]方佳敏,馬春靜.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yè)審計學課程考核改革的思考[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6(3):120-122.
[5]高丹桂.《會計學基礎》課程“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整體設計[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5):134-135,149.
[6]張 穎.高職會計專業(yè)“成本核算與控制”課程的教學創(chuàng)新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5(3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