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陳書強,張亨德,黃劍磊,李博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婦產科生殖醫(yī)學中心,西安 710038)
單基因遺傳病是一類由1個或1對等位基因的突變引起的疾病,符合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雖然每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發(fā)病率較低,但是因為其種類繁多,總體患病率并不低。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單基因遺傳病有7 000多種,涉及基因3 000多個。目前大多數(shù)單基因遺傳病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致死率、致殘率均很高[1-2]。胚胎植入前單基因病檢測(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 for monogenetic,PGT-M)是一種與輔助生殖(ART)相結合的遺傳學診斷技術[3],即在胚胎植入前進行特定的遺傳診斷,從而避免單基因病患兒出生。這為單基因病受累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但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PGT-M技術的累積妊娠率并不高,本文將針對這一現(xiàn)象做初步探討,為PGT-M臨床遺傳咨詢提供參考。
收集我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接診的PGT-M患者,共31個促排卵周期、102枚胚胎。患者平均年齡(32.4±4.1)歲。其中常染色體隱性遺傳(AR)8個周期,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D)7個周期,X連鎖隱性遺傳(XR)15個周期,X連鎖顯性遺傳(XD)1個周期。
同時收集我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進行胚胎植入前染色體非整倍性檢測(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 for aneuploidies,PGT-A)患者[3],90個周期,350枚胚胎?;颊咂骄挲g(31.9±4.2)歲。
患者納入標準:PGT-A:(1)復發(fā)性流產(≥3次);(2)反復胚胎種植失敗(≥3次);(3)不良孕產史;(4)嚴重男性不育。PGT-M:有明確單基因病致病風險?;颊吲懦龢藴剩?1)不符合上述入選標準者;(2)中途放棄檢測,導致無實驗結果者。
1.胚胎活檢:PGT患者,體外受精后116~144 h,待胚胎發(fā)育到囊胚期(D5-D6),并達到活檢標準時(4B-C+以上胚胎),在內細胞團對側使用激光在透明帶上打一直徑6~10 μm的孔,繼續(xù)培養(yǎng)4~6 h,待滋養(yǎng)外胚層細胞形成疝,激光法活檢5~10個細胞,PBS洗滌后,裝入預先準備好的0.2 ml EP管內。
2.胚胎擴增:使用Qiagen REPLI-g single cell kit(212768,RUBICON GENOMICS,美國)提取試劑盒,對胚胎活檢細胞進行裂解、DNA提取、全基因組預擴增及擴增。然后用QubitdsDNA HS Assay Kit(ZYKW-KY-002-2,嘉寶仁和)對全基因組DNA產物進行定量檢測。
3.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本研究所有PGT檢測,均是以高通量測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為基礎,采用Ion PROTON進行檢測。對于PGT-A患者,采用胚胎植入前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試劑盒(ZYKW-X-013,嘉寶仁和)行染色體非整倍性檢測。對PGT-M患者,采用S-PGDM法:胚胎植入前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試劑盒/胚胎植入前單基因病檢測試劑盒(ZYKW-X-013/ZYKW-X-016,嘉寶仁和)進行染色體非整倍性及單基因異常檢測。
PGT-M患者與PGT-A患者相比,在女方平均年齡、平均Gn使用量、平均Gn使用天數(shù)、平均獲卵數(shù)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GT-M患者染色體非整倍性胚胎占比與PGT-A患者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患者平均內膜厚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1)。
表1 PGT-M患者與PGT-A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s),n(%)]
PGT-M患者31個促排卵周期,共計獲得卵母細胞434枚,成熟卵母細胞351枚(80.88%),形成胚胎271枚(62.44%),最終獲得可行遺傳學診斷的囊胚102枚(23.50%)。PGT-A患者,90個促排卵周期,共計獲得卵母細胞1 393枚,成熟卵母細胞1 132枚(81.26%),形成胚胎871枚(62.53%),最終獲得可行遺傳學診斷的囊胚350枚(25.13%)。
本研究用于PGT-M檢測的102枚胚胎,其中94枚進行了染色體非整倍性及結構異常NGS檢測,8枚胚胎由于單基因病結果異常,未繼續(xù)進行染色體檢測。在94枚胚胎中,染色體整倍性胚胎43枚(45.74%),染色體非整倍性胚胎51枚(54.26%)。PGT-A檢測的胚胎350枚,染色體整倍性胚胎169枚(48.29%),染色體非整倍性胚胎181枚(51.71%)。
本研究用于PGT-M檢測的102枚胚胎,96枚胚胎進行了單基因病致病位點的檢測,6枚由于已檢測為染色體異常的胚胎而未繼續(xù)單基因致病位點檢測。在96枚胚胎中,完全正常胚胎28枚,攜帶胚胎29枚,致病胚胎37枚,無法判斷胚胎2枚。完全正常胚胎占29.17%,表型正常胚胎占59.38%。根據(jù)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本研究所涉及的不同類型單基因病周期,96枚胚胎中,理論完全正常胚胎40.5枚,占42.19%,理論表型正常胚胎66.75枚,占69.53%。
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完全正常胚胎,實際占比顯著小于理論占比(P<0.05);表型正常胚胎,實際占比較理論占比低,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2)。
表2 PGT-M患者胚胎單基因病診斷結果及孟德爾理論預測結果[n(%)]
注:與理論完全正常相比,*P<0.05
31個促排周期所獲得的102枚胚胎中,染色體整倍性胚胎43枚,其中有效胚胎(即表型正常胚胎,包含正常胚胎及攜帶胚胎)28枚,占27.45%,其中完全正常胚胎(不含攜帶胚胎)13枚,占12.75%。
染色體非整倍性與女性年齡、復發(fā)性流產、染色體結構異常等密切相關[4-7]。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染色體非整倍性比率增加,流產率增加[5-6,8]。遺傳因素在復發(fā)性流產的誘因中占70%,染色體非整倍性異常是遺傳因素中的最主要原因[7,9]。
PGT-A主要適用于存在高度胚胎非整倍性風險的夫婦,以提高胚胎著床率及活產率,降低流產率[10];PGT-M主要針對存在單基因病致病風險的夫婦,以減少出生缺陷,實現(xiàn)優(yōu)生。我們的檢測結果顯示,PGT-A患者囊胚染色體非整倍性占比51.71%。這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11-12]。PGT-M患者,均是以排除單基因病致病位點為目的,并不屬于不孕不育人群。有最新的研究報道顯示,在非不孕不育人群中,胚胎染色體非整倍性顯著低于不孕不育人群[13]。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顯示:PGT-M患者在平均年齡與PGT-A患者無顯著差異的條件下,PGT-M患者的整倍性胚胎(45.74%),與PGT-A(48.29%)相比并無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PGT-M患者所獲得的染色體整倍性胚胎與染色體非整倍性高發(fā)的不孕不育人群(PGT-A)水平相當,從占比上看,甚至整倍性胚胎占比更少。僅通過染色體檢測這一項,就已經淘汰掉了54.26%的胚胎,導致后續(xù)可用胚胎數(shù)驟減。分析原因,可能與Gn用量有一定關系。研究指出胚胎非整倍體形成與排卵藥物劑量相關[14-15]。發(fā)生機制可能是,在促排卵過程中,生理條件下的激素節(jié)律和穩(wěn)態(tài)發(fā)生急劇變化,增加卵母細胞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分離錯誤,最終導致受精胚胎發(fā)生染色體異常,造成流產率增高[16]。本研究顯示,雖然Gn用量在PGT-M與PGT-A之間無顯著差異,但PGT-M患者促排卵狀態(tài)已屬于非自然狀態(tài),很可能胚胎染色體非整倍性會隨之增加,因此,這可能是PGT-M患者累積妊娠率低的可能原因之一。
在單基因病致病位點檢測中,實際檢測完全正常胚胎占比(29.17%)顯著低于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預測的完全無致病突變胚胎占比(42.19%),而實際表型正常胚胎占比(59.38%)與預測值(69.53%)相比雖然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也較預測值低大約10個百分點,這一結果并未見相關文獻報道。這意味著單基因病致病位點檢測可能會淘汰掉40%~70%的胚胎,筆者猜測這是PGT-M患者累積妊娠率低的可能原因之二。
目前,臨床醫(yī)生在PGT-M患者輔助生殖助孕之前行遺傳咨詢時,往往是以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為參考,估算最終可用胚胎數(shù),對患者的臨床結局預期過高。而患者在最終選擇胚胎植入時,由于家庭壓力或心理焦慮等原因,往往又傾向于選擇完全正常的胚胎而不是表型正常的攜帶胚胎,這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導致可用胚胎數(shù)再次減少。
PGT-M患者胚胎遺傳學診斷后,臨床可以使用的有效胚胎,需滿足染色體非整倍性正常且至少單基因病診斷表型正常。綜合本研究中31個周期的PGT-M胚胎檢測結果,能夠供患者選擇的染色體正常且表型正常的有效胚胎28枚,只占遺傳學檢測囊胚的27.45%,而染色體及單基因病致病位點完全正常的胚胎13枚,僅占12.75%。目前還不能準確統(tǒng)計出PGT-M患者31個促排卵周期的累積臨床妊娠率,但通過檢測結果可判斷出理論值:表型正常的胚胎存在于11個促排卵周期中,也就是說如果移植這些胚胎,最多能夠使11個周期獲得臨床妊娠,PGT累積臨床妊娠率最高為35.48%(11/31);完全正常胚胎存在于9個促排周期中,同理推算,PGT累積臨床妊娠率最高為29.03%(9/31)。而在90個PGT-A周期中,有可用胚胎的周期81個,PGT累積臨床妊娠率最高可達90%(81/90)。根據(jù)我中心2015年至2016年數(shù)據(jù)顯示,PGT-A患者,累積臨床妊娠率為70.75%。由此可見,PGT-M患者累積臨床妊娠率遠低于PGT-A患者。
綜上所述,PGT-M患者要經歷胚胎染色體非整倍性篩查及單基因病診斷雙重篩選,使得可用胚胎驟減,最終導致累積臨床妊娠率降低。隨著檢測患者增多,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量的增大,我們將繼續(xù)關注此類患者的累積臨床妊娠率,驗證并進一步尋找可能的形成原因,為臨床遺傳咨詢提供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