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學 周國林 張潤花 周豪 程婷 張潔好 鄧耀華
導讀:秋延后辣椒栽培7月中旬育苗,8月中旬定植,10月上旬采收,可以實現(xiàn)持續(xù)上市到4月中旬。通過優(yōu)良品種選擇、育苗精細化管理、定植后溫光水肥管理等,辣椒可耐-15~-10℃低溫,落花落果落葉明顯減少,次品率降低,產(chǎn)量和效益顯著提高,滿足了辣椒淡季的需求,單價高、效益好、操作簡便、成本低,易于推廣。
辣椒是一種淺根系作物,根系不發(fā)達[1],其生育適溫是12~25℃,低于12℃或高于35℃均不宜生長。10℃以下生長停止,5℃以下植株受不同程度的冷害,0~1℃以下易受凍害。
華中地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溫、降水集中,冬季稍涼濕潤等特點。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3.0℃,極端最低溫度-18℃;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9.3℃,普遍高于37℃,極端最高氣溫44.5℃。初夏梅雨季節(jié)雨量集中,年降水量為1100 mm。而秋延后栽培時間跨度大,華中地區(qū)栽培時間為7月中旬到次年4~5月,溫度變化幅度大,技術要求較高[2]。尤其是在低溫的冬春季節(jié),生長環(huán)境差,病害較多,易造成落花、落果、落葉、植株早衰、果實畸形,次品率較高[3]。近年來華中地區(qū)經(jīng)常會遇到極端低溫造成蔬菜大面積死亡,給種植戶造成較大損失。
本文以華中地區(qū)多年實際種植經(jīng)驗出發(fā),從品種選擇、溫濕度管理、肥水管理等方面總結出低溫下提高秋延后辣椒商品性及產(chǎn)量的管理技術,操作簡單、成本低?,F(xiàn)將栽培要點總結如下。
選擇矮稈、既耐高溫又耐低溫、皮薄肉厚、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種,如新佳美2號。
選用常規(guī)基質(zhì),草炭∶珍珠巖的體積比為2∶1,于大棚內(nèi)穴盤育苗,播種期為7月中旬,高溫達35℃時用六針遮陽網(wǎng)覆蓋遮蔭;子葉期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施葉面,7天噴施一次,共噴施2~3次。
對定植大棚進行強還原處理[4]:大棚土壤深耕覆膜暴曬7天后,撤掉地膜,加入粉碎玉米秸稈(長1~3 cm)600~700 kg/667 m2和發(fā)酵牛糞 900~1100 kg/667 m2,深翻至少30 cm,旋耕混勻后灌水至飽和,用塑料薄膜密封,阻隔空氣進入土壤,覆蓋大棚膜進行高溫強還原處理至少20天。
每667 m2施入史丹利牌15-15-15復合肥70~90 kg、商品有機肥(含生物菌的腐熟雞糞或羊糞或牛糞)220~260 kg作底肥,均勻全田撒施,耕翻入土,按1.3 m起廂,廂面90 cm,用開溝機起30 cm溝,溝寬40 cm,廂作好后覆蓋1.3 m寬黑色地膜,8月上旬準備完畢。
定植前3天覆蓋無滴大棚膜及遮陽網(wǎng),選擇無病壯苗定植,株行距30 cm×45 cm,澆足定根水,連續(xù)澆水3天,緩苗后培土平穴。
利用遮陽網(wǎng)、大棚膜和中棚膜覆蓋通風調(diào)節(jié)溫度和濕度,白天溫度保持在30℃以下,晚上溫度保持在15~20℃,讓植株多接觸夜涼,夜晚溫度12℃以下放下邊膜保溫,夜溫低于8℃在棚內(nèi)搭中棚,外界溫度低于-8℃時加浴霸燈加溫避免凍害,每667 m2保持4.4 kW,均勻設置在中棚內(nèi),浴霸燈應高于植株頂部至少1.2 m,24:00至次日6:00開燈,大棚膜和中棚膜蓋嚴壓實。
在10~35℃的溫度范圍內(nèi),增加光照。
定植緩苗后667 m2追施磷酸二氫鉀葉面肥0.8~1.2 kg 及尿素 5~10 kg;初果期、盛果期 667 m2施史丹利15-15-15復合肥10~15 kg,以后采摘2~3次后667 m2追加復合肥10~15 kg;低溫期667 m2穴施生物有機肥(發(fā)酵腐熟的商品有機肥或自制發(fā)酵腐熟的牛糞、羊糞)80~120 kg 2~3 次,隨水沖施EM生物菌液1~3 kg/667 m2,低溫期間出現(xiàn)落花落果可葉面噴施赤霉素20~40 mg/L 1次;灌水以透而不漬為標準,選擇晴天灌水,開棚通風以降低空氣濕度。
苗期注意防治菌核病[5],定植后注意防治病毒病、青枯?。恢饕x害有蚜蟲、煙粉虱、菜青蟲、斜紋夜蛾等,可選用噴粉機噴灑粉劑防治病蟲害,效果較為理想。
門椒坐果后摘除,從10月中旬開始分批采收,采收時注意不要折斷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