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麗芬 曹龍 彭元群 朱建軍 曹海南 周俊杰 楊連勇
榨菜是洞庭湖區(qū)冬季栽培蔬菜之一,病蟲害少,是生產(chǎn)綠色食品的首選,其主要產(chǎn)品器官膨大瘤狀莖既可以鮮食,又是非常好的腌制加工原材料,其加工品香脆可口,備受消費者青睞。洞庭湖區(qū)榨菜常年栽培面積6667 hm2,主要分布在常德、益陽、岳陽等市,當前生產(chǎn)上以農(nóng)戶自留種為主,存在生物混雜嚴重、種性退化、田間長勢不齊、一致性差、商品利用率低等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榨菜產(chǎn)業(yè)健康發(fā)展;楊連勇等[1]、戈加欣[2]、劉義華等[3]、張紅等[4]、孟秋峰等[5]、朱國榮等[6]、李林基等[7]雖然開展過榨菜相關(guān)制種研究,但對洞庭湖區(qū)制種研究未有報道。近年來,常德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院開展了榨菜雜交新品種選育工作,并選育出常榨一號新品種,為盡快推廣新品種,解決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于2017-2018年進行了常榨一號榨菜新品種制種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研究,形成一套適合本區(qū)域制種高產(chǎn)技術(shù),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早熟,生育期150~155天;株型較開展,株高45~50 cm,開展度 60~70 cm,闊橢圓葉、全緣、波狀,葉綠、刺毛少、蠟粉無、5對裂葉,瘤莖橢圓球形、中瘤大間溝深、皮綠無蠟粉,縱徑10~12 cm、橫徑8~10 cm;單瘤質(zhì)量 0.7~0.8 kg;側(cè)兒率低、空心率低,2月底始花。
早中熟,生育期155~160天;株型較開展,株高心,3月初始花。
早中熟,生育期150~160天;株型較開展,株高50~55 cm,開展度 80~90 cm,闊橢圓葉、全緣、波狀、葉綠、刺毛無或少、蠟粉少、4~5對裂葉、瘤莖橢圓球形、中瘤大間溝淺、皮綠筋少、蠟粉少、縱徑10~12 cm、橫徑 8~10 cm;單瘤質(zhì)量 0.8~1.0 kg;不易發(fā)側(cè)兒、不易空心,3月初始花。
選擇前2年未進行過十字花科作物制種或十字花科作物直播栽培、周邊2000 m以內(nèi)無十字花科作物生產(chǎn)、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塊,也可采用山谷自然隔離條件好的田塊。
10月中旬制種田整地施肥。每667 m2施魯西三元復合肥50 kg、磷肥50 kg、硼肥0.5 kg作底肥,均勻撒施后翻耕2次,要求土細無大塊;按畦寬1.2 m起壟,溝寬0.3 m,畦面略呈龜背形,四周開好圍溝;雨后初晴噴施一次金都爾(精-異丙甲草胺)芽前除草劑,畦面覆蓋銀灰雙色地膜。
對本區(qū)域農(nóng)戶榨菜生產(chǎn)并選株留種的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一般9月10日前后播種,10月初移栽,翌年1~2月適時采收,在采收前選留中意的榨菜株留種,此時瘤莖已充分膨大,等到3~4月開花結(jié)莢期,瘤莖內(nèi)已空心且皮有裂口,雨水淋后田間濕度大,爛株率80%以上,產(chǎn)量很低,且無隔離設(shè)施,自然傳粉率高。
針對制種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既要保證榨菜父母本正常生長,充分表現(xiàn)出各自特征特性,瘤莖膨大成型但又不能過大,以免造成開花結(jié)莢期爛株,影響產(chǎn)量。筆者經(jīng)過2年制種試驗,結(jié)合彭元群等[8]、劉義華等[3]、張紅等[4]相關(guān)研究,認為制種父本在10月15日播種,母本在10月22日播種,父本早播7天,可以確保父、母本花期相遇。
①苗床準備 苗床宜選擇土層厚、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且通風向陽、排灌方便、近2年未種植或播過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塊,按苗床∶大田=1∶10的標準備足苗床地。9月中旬,每667 m2施魯西三元復合肥30 kg、磷肥50 kg作底肥,均勻撒施后翻耕2次,務求土細無大塊;苗床按畦寬1.2 m起壟,溝寬0.3 m,四周開好圍溝;雨后初晴噴施一次金都爾芽前除草劑,注意與榨菜播種相隔時間控制在30天為宜,避免雜草、農(nóng)藥為害榨菜出芽率。
②精量播種 播種前3天曬種;播種前1天苗床澆透水,或等雨后再播種;拌種撒播,采用拌草木或泥沙等混勻后,均勻撒播,按667 m2用種30 g標準換算播種量;父母本分開播種,父本苗床占1/4,母本苗床占3/4,用流水溝分隔開,并寫好標示牌;播種后先撒一層草木灰或細沙覆蓋種子;然后苗床覆蓋一層遮陽網(wǎng),用灑水壺或微噴帶灑一遍水。
③培育壯苗,嚴防蚜蟲、煙粉虱 播種后保持苗床濕潤,確保榨菜種子充分吸水發(fā)芽,遇高溫干旱時苗床早晚各灑一次水;一般播后3天出苗,傍晚揭開遮陽網(wǎng),噴施一次30%甲霜·噁霉靈水劑1500倍液防猝倒病、立枯病,10%蚜虱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蚜蟲、煙粉虱。667 m2苗床四周懸掛信息素誘蟲黃板20塊,苗床上搭小拱棚,覆蓋40~60目防蟲網(wǎng),四周壓嚴。及時間苗,分別在1~2葉1心和3~4葉1心時間苗,剔除過密苗、纖細苗、雜株苗、病株苗等,做到稀密均勻。結(jié)合苗床抗旱,看苗追肥,視苗情追施1~2次黃博一號高氮高鉀沖施肥水,667 m2用量5 kg。在苗5葉1心時噴施1次多效唑,按400~500 mg/L標準均勻噴施,勿復噴。
④壯苗標準 生長健壯、大小整齊、5~6葉1心、莖粗壯、葉綠厚、無病斑、根系多。
父、母本分別于11月15日、22日左右移栽,移栽前1天父、母本苗床灑水,后噴一次30%甲霜·噁霉靈水劑1500倍液、10%蚜虱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做到帶藥移栽,移栽后5~7天檢查缺蔸、死苗、病苗情況,及時補苗。父本每畦靠邊栽1行,單株栽培,栽后澆定根水;株距40 cm,在移栽母本前結(jié)束補苗工作,并把制種田中遺漏、未栽完的父本苗清理出去。母本每畦栽3行,單株栽培,栽后澆定根水,株行距40 cm×40 cm。
榨菜制種把握“施足底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追肥以葉面補肥為主”的基本原則。營養(yǎng)生長期氮肥過多種株易旺長,葉片肥大、瘤莖膨大充分,造成前期田間擁擠不通風,底部死葉、誘發(fā)黑斑病;生殖生長期因種株開花結(jié)莢,營養(yǎng)向上輸送,瘤莖空心皮裂口,誘發(fā)軟腐病。在制種過程中視種株長勢,發(fā)現(xiàn)葉片有泛黃、變瘦小趨勢時,葉面噴施黃博二號高氮高磷葉面肥300倍液,每667 m2施肥水量30 kg,連續(xù)2~3次;長勢強旺可以緩施或不施。
榨菜制種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黑斑病、軟腐病、菌核??;蚜蟲、白粉虱、小菜蛾、菜青蟲等。
①病毒病 蚜蟲是傳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制種環(huán)節(jié)首要是殺滅蚜蟲,一是在苗床采取措施防蚜治蚜;二是在移栽前1天苗床噴施1次10%蚜虱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阿泰靈寡糖·鏈蛋白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提前預防蚜蟲為害;三是在制種田四周懸掛信息素誘蟲黃板;四是發(fā)現(xiàn)蚜蟲及時用10%蚜虱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
②黑斑病 又稱黑霉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隔7~10天 1次,連續(xù)2~3次。
③軟腐病 采用巴斯特傳奇3號 (根腐病、軟腐病專用)600~800倍液防治。
④菌核病 噴施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9]、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
⑤蚜蟲、白粉虱 全程控制,發(fā)現(xiàn)立刻防治。
⑥小菜蛾、菜青蟲 采用8000 U/mL蘇云金桿菌500倍液、5%氟蟲腈懸浮劑2500倍液防治。
控制好株型能為取得制種高產(chǎn)打下堅實基礎(chǔ)。制種中一是要求父本比母本早開花,二是父本株略高于母本株,三是枝條粗、節(jié)間短、不徒長,抗風不易倒伏。
采用以下3個措施控制株型:一是使用多效唑控制株高,總結(jié)認為在始薹期、始花期、盛花期分3次噴施,濃度控制在400~500 mg/L,能有效控制節(jié)間長度,促進開花結(jié)實;張紅等[4]研究也認為,分別在母本顯蕾和抽蕾時噴施多效唑300 mg/L對產(chǎn)量貢獻最高。二是在種株封行后,選晴天露水干后,用鐮刀割除榨菜種株中下部老葉,每葉割去一半,控制營養(yǎng)生長,促進開花結(jié)實。三是在始花期摘去母本種株主薹頂蕾,促側(cè)枝生長,父本種株主薹不摘心。
筆者與戈加欣[2]、朱國榮等[6]、侯燕等[10]研究均認為,提高花期雜交授粉率,促進雜交結(jié)實率,可以顯著提高制種產(chǎn)量。一般采取以下2個措施:一是在制種田中放養(yǎng)蜜蜂,并于始花期、盛花期分2~3次在種株上噴施300倍醫(yī)用葡萄糖水吸引蜜蜂傳粉,按每667 m2放養(yǎng)1~2箱蜜蜂為宜[11];二是在盛花期噴施葉面肥時,補入磷酸二氫鉀1000倍液+0.2%硼肥液,提高開花結(jié)實率和種子飽滿度。
①全程除雜4次 第1次在苗期,除去非父母本特征特性的雜株苗;第2次在封行、瘤莖膨大成型前,對母本可以根據(jù)全緣葉、刺毛少、蠟粉無、5對裂葉、瘤莖皮綠蠟粉無、瘤莖形狀6個特征進行逐株檢查,拔除雜株;對父本可以根據(jù)全緣葉、刺毛多、蠟粉多、1對裂葉、瘤莖皮綠蠟粉多、瘤莖形狀6個特征進行逐株檢查,拔除雜株;第3次在始薹期,拔除明顯早抽薹的種株,同時拔除父母本中側(cè)兒多的種株,并對周邊2000 m范圍內(nèi)排查一次,發(fā)現(xiàn)十字花科作物拔除或用草甘磷滅殺;第4次在始花期,按照不育系花蕾顯著不同的特點,拔除母本中非不育株。
母本不育系花蕾特點:花蕾偏大、柱頭外露、花蕾之間間隔略長,開花后花與花之間間隔略長,與可育株開花呈族生狀明顯不同。
②早割父本并嚴檢 4月初母本種株謝花后拔除父本,此工作宜在4月10日前完成,選雨后天晴土壤濕潤時拔除父本種株,在操作過程中特別注意的是要連根拔起,并把父本株帶出制種田;4月中旬再檢查1次制種田,對父本未拔除干凈或仍遺留殘體在地里的,徹底清理一遍。
③插竹竿拉尼龍繩防倒伏 在拔除父本種株后,按畦插竹竿拉尼龍繩,3根竹竿搭成三角架形,每隔3 m搭1個三角架,并拉3條尼龍繩,將母本種株固定在尼龍繩內(nèi),防止種莢成熟后倒伏。
在母本移栽后、榨菜封行前,采用草甘膦+金都爾芽前除草劑噴施制種畦溝和田埂四周,注意在無風晴天進行操作,避免藥害。
4月下旬待母本種莢變黃、種粒開始轉(zhuǎn)褐時,選陰天或雨后初晴割種莢,放在畦面上,自然后熟3~5天,選晴天脫粒、篩去雜質(zhì),裝入種子袋中,寫好編號,待田檢合格、芽率合格后銷售。本區(qū)域常榨一號制種產(chǎn)量可達30.5 kg/667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