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青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130012)
在古老的愛爾蘭民間傳說中,溺水者的亡魂會變成海豹,自此游弋在海洋的波浪中。這個傳說為動畫電影《海洋之歌》的導演湯姆·摩爾和編劇威廉·柯林斯提供了重要的靈感來源。湯姆·摩爾通過對傳統(tǒng)的愛爾蘭文化和現(xiàn)代的動畫電影藝術的完美結合,賦予了影片深刻的民族藝術內(nèi)涵。他所執(zhí)導的《凱爾經(jīng)的秘密》與《海洋之歌》,承襲了愛爾蘭傳說奇幻的想象與瑰麗的色彩,在3D動畫大行其道的當下,殺出重圍,獨樹一幟,走出了一條風格迥異卻極具審美價值的道路。
動畫電影的高度假定性,使其具有夸張、變形等藝術特點。伴隨著CG技術的發(fā)展與成熟,3D動畫電影中真實立體的人物造型、空間感強烈的環(huán)境背景、富有沖擊力的動態(tài)效果,使傳統(tǒng)二維動畫單線平涂的畫面顯得單薄平板、黯然失色。在二維動畫電影逐漸式微,日益邊緣化的當下,愛爾蘭動畫導演湯姆·摩爾卻執(zhí)著于二維動畫電影的創(chuàng)作,其極具個人風格的優(yōu)秀作品在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動畫電影領域大放異彩。2014年上映的《海洋之歌》具有陌生化的異域美感,體現(xiàn)了文學與藝術方面的雙重美學價值。
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式使二維動畫的藝術風格十分多樣化,無論采用的是傳統(tǒng)單線平涂,還是實驗性的素描形式、水墨形式、油畫等其他繪畫形式,或是計算機生成的圖像形式,這些多樣化的動畫形式都是在二維空間中繪制出運動的藝術。極具個性的二維動畫,其美學特征與3D動畫截然不同,3D動畫真實、立體、直觀、震撼,表現(xiàn)力強,二維動畫卻擁有更加個性化的藝術風格與多重的表現(xiàn)形式。
身兼編劇、導演、藝術指導與美術設計的湯姆·摩爾,自執(zhí)導《凱爾經(jīng)的秘密》(2009)起,便鐘愛裝飾性極強的二維動畫風格,《海洋之歌》則將這種裝飾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每一幀畫面都給受眾以藝術的審美享受。
在二維動畫平涂的世界中,《海洋之歌》的畫面呈符號化的幾何形分割,由點、線、面組成復雜精美的大面積背景,塊狀的色彩涂抹出主要景觀,流暢的線條勾勒事物的邊緣加以區(qū)分,點狀的細碎筆觸則繪制出花草等細節(jié),使畫面細節(jié)豐富又主次分明。被刻意忽略的透視關系,使畫面中的景物顯示出原始稚拙的特點,別有意趣。人物造型簡單、平實、流暢,凸顯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又與繁復精美的背景區(qū)分開來,背景營造氛圍,人物演繹故事,搭配得當,相得益彰。
《海洋之歌》獨具匠心的平涂世界,使電影文本得以充分表達,二者相輔相成,烘托出動畫電影整體的美感與意義。
除去符號化的裝飾性風格,《海洋之歌》濃烈而詭譎的色彩基調(diào),也為這部動畫電影打上了導演個性化的烙印。畫面中暖色調(diào)與冷色調(diào)并存,卻不顯突兀,冰冷沉郁的夜色、海洋與溫暖柔和的人物、光影融合,極熱烈又極清冷,為平面化的圖案增添了內(nèi)涵與深度,塑造人物,呼應劇情。
這種絢爛如同夢境的色調(diào)與幾何形裝飾性風格同樣來自愛爾蘭民間藝術。歐洲中世紀初期由愛爾蘭人發(fā)展起來的北歐美術,屬于所謂“蠻族美術”體系。由于征伐、戰(zhàn)亂與民族遷徙等原因,寫實粗獷的愛爾蘭藝術吸收了周邊各民族的藝術特點,在保留其單純樸素特征的同時,趨向于更精美的裝飾性藝術風格。愛爾蘭藝術杰作《凱爾斯書》正是這種風格的集大成者。這部手抄本中的插圖是幾何形的裝飾畫,構圖復雜,色彩厚重、濃郁,冷暖色調(diào)拼貼融合,精美異常?!逗Q笾琛放c《凱爾斯書》同根同源,盡管二者相隔十幾個世紀,工藝與表現(xiàn)形式更是大相徑庭,卻有著一脈相承的藝術特征。
《海洋之歌》另一個具有愛爾蘭風格的特征便是貫穿整部動畫電影的空靈音樂,笛聲、鼓聲、琴聲澄澈如水,醇厚如酒,舒緩流淌,女聲的低吟淺唱,猶如耳邊緩慢訴說的古老童謠,憂傷、恬淡、寂寞、悠遠……歌聲、樂聲與電影畫面交織成亦幻亦真的絢爛夢境,引人沉醉其中,探訪愛爾蘭詩意靈魂的家園。
民間傳說傳承自遠古先民對于自然世界的理解與感知,是祖輩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與沉淀,反映出古代人樸素原始的世界觀、道德觀與審美觀。改編自愛爾蘭民間傳說的《海洋之歌》是對這種原始美學觀念的承襲、異化與傳播,其文化意義十分深遠。
愛爾蘭西臨大西洋,東靠愛爾蘭海,四周被海洋環(huán)繞,其神話傳說是凱爾特神話系統(tǒng)的重要分支,故事內(nèi)容大多與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愛爾蘭傳說中,達努神族(傳說中統(tǒng)治愛爾蘭的最后一個神族)與深海里丑陋殘暴的弗莫爾巨人進行著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然而,強大的達努神族最終因內(nèi)亂而分崩離析,“眾神之父”達格達的兒子米迪爾被迫率領部分族人前往海底生活??梢哉f,“海洋”是愛爾蘭民間傳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
《海洋之歌》中,媽媽布朗娜是海豹精靈,而妹妹雪兒則是有一半人類血統(tǒng)的“半精靈”。海豹精靈的傳說與中國織女神話有令人驚奇的相似之處,傳說中,與人類結合的海豹精靈如果想回歸大海,需要找到自己的海豹皮,而中國織女神話中,織女如果想回到天上,則需要穿回自己的衣服,日本也有類似的“天女羽衣”的神話傳說。只不過東方神話中來自天上的仙女,在愛爾蘭神話中,卻變成了來自海洋的海豹精靈。同樣是島國的愛爾蘭與日本,在神話傳說上卻大異其趣,東西方文化差異顯露無遺。
“彼世”在愛爾蘭傳說中是極其重要的概念。這處神秘遙遠的“彼世”,既是亡者的歸處,也是諸神與其他精靈、巨人、怪獸的聚居地,他們分散于各處,與人類的世界比鄰而居,只有少數(shù)人可以來往其間?!八劳觥笔歉髅褡迳裨捰篮愕闹黝}之一,在《海洋之歌》中,這一概念也有著深刻的體現(xiàn)。
《海洋之歌》將愛爾蘭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動畫技術融合,打破了時空的藩籬,將遙遠的古老傳說轉化為符合現(xiàn)代受眾審美的內(nèi)容與載體。湯姆·霍爾對于愛爾蘭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賦予動畫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與多維的情感體驗,相當值得借鑒。
對于國內(nèi)受眾來說,《海洋之歌》的敘事結構與藝術造型雖具有陌生化的美感表象,卻在精神意旨中達成了內(nèi)在的同構性。其主旨中的“鄉(xiāng)愁”與“親情”,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普遍情感。“鄉(xiāng)愁”,是離開故土的人們對家鄉(xiāng)魂牽夢縈的眷戀,是游子的“根”;“親情”,尤其是子女與母親之間的情感,更是格外深切刻骨。
緣自愛爾蘭神話的《海洋之歌》,為“沉睡”中的現(xiàn)代人詠嘆著原始先民夢境,在這絢爛華美的夢境之中,人類與海豹精靈的孩子在海洋深處徜徉,海洋如同母體的子宮與羊水,人類如同沉睡其中的嬰兒,與自然和諧一體?!逗Q笾琛返闹勺局?、原始之美、靈魂之美,令人震撼,其美學價值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