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晨
一提起于謙,人們自然會想起他的著名詩篇《石灰吟》,《石灰吟》是于謙的托物言志詩。從詩中,可見作者的清廉和正直。
《石灰吟》的全文并不長。詩曰:“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由石頭燒煉而得。石灰的清白是經(jīng)過了一番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的過程。要想留得清白,需以粉身碎骨為代價。這,就是于謙的志向和理想。一個人,連死都不怕,他還懼怕什么呢?這就是于謙,這就是十足的清官、廉官的品格。由此,一代清官于謙與“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句融為一體,流芳百世,千古永存。
《石灰吟》是于謙在他17歲時寫下的??梢娝迕髁疂嵉乃枷朊劝l(fā)之早和根深蒂固,而絕非偶然思之、寫之。
于謙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與抗金英雄岳飛齊名。他曾先后擔任過監(jiān)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于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員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帶一些知名的土特產(chǎn)品獻給皇上和朝中權(quán)貴。明朝正統(tǒng)年間,執(zhí)掌朝政的宦官王振更是以權(quán)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與眾不同的是,巡撫于謙每次進京奏事,卻總是兩手空空,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見了,就勸他說:“你縱然不獻金寶,不攀求權(quán)貴,也應該帶一些拿得出手的土特產(chǎn),比如線香啦、蘑菇啦、手帕啦等等,好歹也算是送點人情呀!”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我?guī)в星屣L!”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他的《入京詩》寫出了當時的情景:“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意思是說,絹帕、蘑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為貪官污吏的搜刮,它們反倒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所以我進京什么也不帶,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以免除百姓的不滿。古時候,人們習慣把隨身的錢物放在袖中,袖子也就相當于今天的口袋(袖口縫上一個口袋,袋口與袖口方向相反,且呈現(xiàn)梯子形,這樣把錢財放在里面,在作揖的時候東西就不會掉下來)?!皟尚淝屣L朝天去”,表達了于謙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錚錚風骨。
或許與詩人的氣質(zhì)有關(guān),或者說于謙的清廉總會在他的詩中有所體現(xiàn),他的詩往往與清廉有著扯不斷的聯(lián)系。
比如續(xù)詩拒禮。話說于謙60歲壽辰那天,于謙家門口來了不少前來送禮的人,其中包括皇上派來送玉貓金座鐘的太監(jiān)。怎奈于謙對管家有囑在先:壽禮一概不收。故而送禮者毫無例外地被拒之門外。前來送禮的太監(jiān)進不了門,無奈之下也算是急中生智,便在一張紙上寫下四句詩,讓管家送給于謙,算是陳述送禮的理由。詩曰:“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松。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庇谥t看罷,毫不猶豫地在下邊續(xù)上了四句:“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nèi)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太監(jiān)見于謙的態(tài)度如此堅決,再想不出其他辦法,只好帶著禮物悻悻地回去了。
在于謙的諸多詩篇中,還有一首不能不提,那就是《詠煤炭》,此篇可視為《石灰吟》的姊妹篇。詩曰:“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他以煤炭自比,愿奉獻出全部的光和熱,用生命作治世良方,為百姓換來安樂故土。如此胸懷,令人感嘆。
《明史·于謙傳》對于謙的評價是:“憂國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偉矣!”
我想說的是,除此之外,還有他的廉潔,他的“兩袖清風朝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