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洋
在耶路撒冷拍賣會上,有兩張紙條一共被拍賣出了高達180萬美元的價格,創(chuàng)下以色列文件拍賣的最高紀錄。紙條的作者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我們熟知的那個偉大的物理學家。
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人名單頒布前夕,愛因斯坦來到日本進行世界巡回演講。一天演講結(jié)束后,他正在東京帝國飯店休息,有信差找上門來,把他獲得該年度諾貝爾物理獎的消息告訴了他。說完消息后,信差準備離開,但被愛因斯坦叫住了。他找來了兩張紙,奮筆疾書了兩句話?!捌届o謙遜的生活比焦躁不安的追求更能讓人幸福?!薄坝兄菊?,事竟成。”
把紙條遞給信差后,愛因斯坦笑著說:“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這兩張紙條將會價值連城?!?/p>
不知那位信差是否弄明白了愛因斯坦的本意。他所謂的“價值連城”,其實是昭然于紙條上的幸福秘訣和成功秘訣。在信差來到愛因斯坦的房間之前,他已經(jīng)接到了贏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電報和各方祝賀。當時,他正在對獲得的巨大榮譽進行反思,并正準備寫下感受。適逢其時的信差,好運地收獲到了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的反思。
1900年8月,從蘇黎世聯(lián)邦技術學校師范類專業(yè)畢業(yè)時,愛因斯坦畢業(yè)成績并不突出,想要留校任教毫無可能,而寄到德國和意大利的求職信,也石沉大海。至于申請的博士學位,因為遞交的論文質(zhì)量不高,沒有通過。各種失敗累加在一起,向愛因斯坦露出了可怕的獠牙,想要撕碎他,嚼爛他,吞噬他。
此際,他不得不在蘇黎世附近的溫特圖爾和沙夫豪森做學校臨時工和家教。生活的不易,并未打倒愛因斯坦,深陷困境時,他保持著一顆平常平靜的心,始終不忘物理研究。在艱難的堅持中,愛因斯坦等來了曙光。同學格羅斯曼看不過眼,請求爸爸幫愛因斯坦一把。格羅斯曼的爸爸找到瑞士聯(lián)邦專利局局長哈勒,想為兒子的同學謀求一個負責發(fā)明專利審批鑒定技術員的職位。1902年6月,愛因斯坦成了瑞士聯(lián)邦專利局的試用工,年薪3500瑞士法郎。這個工作,讓他很快樂,很知足。
愛因斯坦的工作并不輕松,每天要工作8小時。一些工作人員喊累的時候,愛因斯坦笑言:“很好啊,還有每天自由支配的8小時和周日呢?!闭沁@種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使他在工作之余能沉醉到物理研究中。1905年,26歲的愛因斯坦贏來了自己人生的奇跡。這一年,他在德國《物理學年鑒》上先后發(fā)表了包括《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等五篇論文,為走向物理研究前沿奠定了堅實基礎,直至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
如果在生活窮困潦倒時,愛因斯坦煩躁不安,還能沉下心來進行物理研究嗎?答案顯而易見。他在多次求職得不到承認后,如果選擇自我放逐,沒有堅持物理研究,只能被淹沒在歷史河流中,濺不起一點水花。幸好,愛因斯坦堅持下來,成為紙條里那兩條秘訣的踐行者,讓我們有機會深刻地感受他的本意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