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一中 吳國梁 杭州東方中學 何云靜
【名師預測考題】
1.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作文。
2017年11月底,習近平在故宮會見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時說:文化沒有斷過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我們這些人也延續(xù)著黑頭發(fā)、黃皮膚,我們叫龍的傳人。而特朗普則展示了他的外孫女背唐詩,唱中文歌的視頻。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說:“由于文化的出現(xiàn),我們的人生的終極任務,將不只是繁殖,還有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傳承?!?/p>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
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作文。
材料一:據(jù)報載:杭州、蘇州、溫州、寧波這幾座城市的年輕人使用方言的比例極低,杭州只有9.2%,溫州7.3%,寧波4.6%,蘇州2.2%。主持人汪涵曾言,消亡一種方言,就是消亡一種知識體系。鄉(xiāng)音消失,其背后的文化基因也在被我們不自覺或者不自知地剪斷!
材料二:粉蠟箋是我國著名的高檔古箋紙之一。它源于唐代,在乾隆年間發(fā)展到爐火純青的階段,史稱“庫蠟箋”??上渲谱鞴に囉谇迥┫?。1999年,這一失傳技術奇跡般地“復活”。2008年,以粉蠟箋為代表的紙箋加工技藝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復活”這一工藝的劉靖成為其代表性傳承人。
材料三:景德鎮(zhèn)陶瓷就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數(shù)以萬計的陶藝家、藝術家和“創(chuàng)客”來到瓷都,現(xiàn)在,“景漂”有3萬多,“洋景漂”有5000多,表明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綜合以上材料,請寫一篇論述類文章,闡述你的觀點。
【名師押題解析】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秉h和國家政府把“文化”置于戰(zhàn)略高度,就意味著吸收傳統(tǒng)文化,傳承歷史文化,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題一可以體現(xiàn)中國人民的文化自豪感與自信心。題二的三則材料分別是“文化的消亡”“文化的復活”“文化的吸引力(傳承、傳播)”,應該緊扣“文化”這一中心詞,論證“文化”厚重的內(nèi)涵等觀點。適合寫敘事、議論性散文,可以緊扣當前的文化自豪、文化自信、文化自覺來寫,在引述文化材料時要注意避免陳俗。
寫作雷區(qū):只寫“傳承”而忽略了其它方面,要把責任、擔當、自豪感、自信心、初心結(jié)合在一起寫才好。
【解題寫作方向】
1.榮譽感、自信心。強大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能給人與社會帶來正能量的文化,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以有這樣優(yōu)秀的文化而自豪驕傲。
2.責任意識、擔當精神。我們處于文化之中,是文化傳承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應該有主人翁精神,勇于承擔,傳承文化。
3.不忘初心,勇于創(chuàng)造。文化在傳承過程中,極易因為種種原因而走偏,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文化,不忘初心,讓文化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不因循守舊,不抱殘守缺,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時代的文化來。
【更多素材鏈接】
1.民間藝術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目前,部分民間藝術傳承后繼乏人,面臨人絕藝亡的困境。保護非物質(zhì)遺產(chǎn),刻不容緩,因為留住它們,就是留住我們民族的記憶背影。
2.新年伊始,一檔以詩歌為看點的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火爆熒屏,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和力量,在火熱的現(xiàn)實生活中捕捉靈感和素材,已成為越來越多廣電工作者的共識。從分享知識和智慧的《百家講壇》,到探尋文字詩詞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再到以人生感悟傳遞主流價值觀和正能量的《朗讀者》《見字如面》,這些電視文化精品堅定文化立場、堅守文化品格,萃取中華文化基因并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凝聚中國精神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于潤物無聲中成風化人,展現(xiàn)了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既收獲了較高的收視率,也贏得了觀眾的口碑,社會反響熱烈。
3.“鮑勃迪倫的歌我會唱,你把卑南族的歌唱給我們聽吧?!苯趿骼藵h打扮的李雙澤,向當時在西餐廳駐唱西洋歌的胡德夫喊道。胡德夫遲疑再三,唱起了《美麗的稻穗》。令他意外的是,這首在他生命中司空見慣的民歌,竟獲得了眾人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2017年11月30日,隨著鳳凰網(wǎng)文化《未央歌》第五期的開播,這首充滿故事的《美麗的稻穗》,讓“民歌復興”再次為人熱議。
【應考佳作】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河北唐山一中高三(17)班 董澤
日滿盈昃,月滿虧蝕,皓月千里,仍萬里清輝。星辰更替,春秋代序,彩云易散,任卷舒隨意。
黑眼睛,黃皮膚,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這積淀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給予我們歸屬感也給予我們責任感—我們不只是種群繁衍中的一個微渺個體,更是傳承與創(chuàng)造文化的一木一石。
因為有了文化,我們不再僅僅是直立行走的動物,不再僅僅是會用工具的古猿,昂起頭來,頭頂?shù)亩忿D(zhuǎn)星移已化為亙古不息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俯下身去,腳下的土地已化為深沉悠遠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八千里山川河岳像是一首歌!五千年,薪火相傳,如永恒不變的明月;五千年,新故相推,如卷舒自如的彩云?!拔幕币辉~未有定式,卻逾越千歲而貌有壯容。是什么讓它在歷史長河中如中流砥柱般存在?是你,也是我,是千千萬萬無以計數(shù)的個體,曾傳承過文化,曾浸染過文化,也曾創(chuàng)造過文化,如泉泉活水,涌動,匯流,讓這方塘之內(nèi)水澄如鏡。
所以新故相推,所以日生不滯,所以龜甲獸骨后有篆隸楷草,所以詩經(jīng)楚辭后有駢文散曲,所以孔孟之道后有程朱理學—傳承與創(chuàng)造,一脈相連,如皓月因彩云而朦朧凄美,如彩云因皓月而清麗生輝。
蕭伯納說:“人生并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要把它燃燒得更旺,然后雙手交給下一代。”是啊,延續(xù)的最好方式,無非令其發(fā)展,或許你自己都未意識到,你也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之一。
也許你讀《蒙馬特遺書》時,并沒有想起《錦瑟》中與之極其相似的凄迷動人;也許你接到好友飛花令邀約時,并沒有想到會稽蘭亭或滕王閣序中以文會友的場景;或許你擠在春運大軍中時,并沒有想到《論語》中“父母在,不遠游”的孝道。但是就在你的手邊,你的身旁,文化正以耳濡目染的方式被傳承,正在每一個最微小的單元中隨時代改變。
它包容,接納,選擇,為己所用,這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品質(zhì),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文化的締造者。因此,我們的中華文化不畏更替,甚至不畏巨變,我們心中都深植著文化的根,它讓我們堅守自己的靈魂,也讓文化得以傳承并歷久彌新。
所以啊,愿此火不滅,愿此水不竭,愿此志不移,愿此情不移,愿文化之氣脈如日之恒,如月之升,以萬丈光耀照亮每片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