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金沙無言 群山攢動
        ——楚雄新時期文學暨《金沙江文藝》創(chuàng)刊40周年走筆

        2018-11-14 07:11:36楊榮昌
        金沙江文藝 2018年11期
        關鍵詞:楚雄彝族文藝

        楊榮昌

        楚雄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彝族自治州之一,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多元,具有豐富的民間史詩傳統(tǒng)。以 《查姆》《梅葛》為代表的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是研究彝族歷史、社會、思想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資料。敘事長詩 《賽玻嫫》,抒情長詩《哭嫁歌》,彝族民間故事“羅牧阿智的故事”和“沙則的故事”等,構成了楚雄古代彝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來的楚雄文學創(chuàng)作,尤其是“新時期”之初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深刻的影響。新中國建立前夕,楚雄文學基礎極為薄弱,只有少數(shù)從事文學教育的教師和新聞工作者搞業(yè)余創(chuàng)作。20世紀50年代中期,文藝界頻頻發(fā)動的政治運動,使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受到影響,尤其是1957年的反右斗爭,許多知識分子和文藝工作者都被打成了右派分子,全州文學活動停滯不前?!拔母铩笔曛?,文學作者備受打擊迫害。影響所及,“文革”前全州沒有一個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1978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建州二十周年大慶時,楚雄州宣傳文化部門編輯了一部 《文學作品選》,反映建國以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共收入文學作品84件,其中詩歌61件(大部分是新民歌),戲曲曲藝10件,文學創(chuàng)作僅有曹正枝、楊玉珍等人創(chuàng)作的小說散文13件,而且顯得有些稚嫩?!拔母铩鼻笆吣?,楚雄沒有出版過一部純文學著作或文藝論著,“小說散文等純文學作品幾近空白”。

        篳路藍縷的開創(chuàng)期(1976年至1984年)

        文學在動亂的年代,常被捆綁在瘋狂的政治戰(zhàn)車上,輾轉于命運坎坷的征途。1976年10月,江青、張春橋等“四人幫”被逮捕,標志著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終結?!拔母铩苯Y束后,文學也進入了它的“新時期”,充當了思想解禁的先聲。那些飽受“文革”迫害的呻吟者,開始舐舔身上的傷口,懷著劫后重生的欣喜感,以蘸滿血淚之筆,書寫著生命個體及民族的心靈之痛。楚雄文藝界也像全國一樣,像一座突然迸發(fā)的火山,熱氣騰騰。在全州城鄉(xiāng)廣大土地上,自發(fā)地拿起各式各樣的文藝武器,憤怒聲討“四人幫”的滔天罪行,表現(xiàn)出無比高昂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表演熱情。順應這種形勢,在中共楚雄州委的領導和關心支持下,1977年1月9日,在原州文工團的基礎上,恢復了州歌舞團和州花燈團。同年8月,召開全州文化工作會議;11月,舉辦了文藝創(chuàng)作學習班和文藝創(chuàng)作座談會。1978年8月16日開始,召開了為期9天的全州文藝創(chuàng)作積極分子會議,為一大批受打擊迫害的文藝工作者和文藝作品平反,恢復名譽。會議號召全州文藝工作者團結起來,貫徹黨的文藝方針,為繁榮文藝貢獻力量。

        1978年11月,在州委宣傳部、州文教局黨委的具體領導下,楚雄州第一份大型文藝刊物 《金沙江文藝》正式創(chuàng)刊,標志著楚雄新時期文學正式開啟征程??镉僧敃r楚雄一中的語文教師張福三擔任主編,隨后由田良耕、黃恩澤接替刊物編務。同時,楚雄州的老作家張毓吉、蕭曉、芮增瑞都擔任了業(yè)余編輯。馬榮春先生為 《金沙江文藝》撰寫了發(fā)刊詞 《四個現(xiàn)代化的偉大斗爭在召喚我們》:“清算過去是為了開辟未來,總結以往的經(jīng)驗教訓是為了奪取新的更大的勝利。沉湎往事,坐下來修補傷疤,從來不是無產(chǎn)階級文藝戰(zhàn)士的性格。今天,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新長征已經(jīng)開始,這是一場根本改變我國經(jīng)濟、技術落后面貌,進一步鞏固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偉大革命。進行這場革命,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夢寐以求的美好理想,是今天八億中國人民上上下下、男女老少的共同心愿。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正在展開我們前所未遇的戰(zhàn)斗。這場偉大革命對我們文藝戰(zhàn)線和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一切有志氣、有才華的專業(yè)和業(yè)余文藝工作者提供了縱橫馳騁的廣闊天地。我們要好好思考一下,在這場偉大斗爭中,我們肩負的光榮歷史使命是什么?我們的戰(zhàn)斗崗位在哪里?要怎樣進行戰(zhàn)斗?怎樣才能使我們無愧于所處的這個偉大時代?”從發(fā)刊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種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的社會情緒。馬榮春先生是楚雄新時期作家隊伍建設的重要領導者,無論是擔任宣傳文化界的領導,還是卸任之后對楚雄作家的持續(xù)關注與扶持,都為這支隊伍的成長傾注了巨大心力,做出了重要貢獻?!督鹕辰乃嚒穭?chuàng)辦后,編輯部除了通過日常的編輯業(yè)務注意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作者之外,還爭取每年辦一期創(chuàng)作講習班,辦周末文藝進修班,在有條件的地區(qū)和單位組織文學小組,送重點作者進修和到外地參觀學習。當時省內除了復刊的 《邊疆文藝》,還沒有其他地州級刊物,《金沙江文藝》創(chuàng)刊后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順應這種形勢,云南省委宣傳部于1979年12月30日批復了楚雄州委宣傳部1979年11月17日提出的申報,同意《金沙江文藝》在省內公開發(fā)行。

        1979年12月末至1980年元月初,楚雄州第一屆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正式成立。州委宣傳部長馬榮春兼任州文聯(lián)主席,劉樹邦、田良耕、芮增瑞、戴發(fā)瓊、冷永忠為州文聯(lián)副主席。會議決定 《金沙江文藝》交州文聯(lián)主辦,鑒于楚雄文藝工作基礎較差,田良耕主張要用“挖老板田開生荒的辦法”,扎扎實實做培養(yǎng)人才、建設隊伍的工作。他還主張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要從收集民族民間文藝資料入手,文藝工作者通過上山下鄉(xiāng),和民間藝人、人民群眾相結合,使人物和素材相結合。繼田良耕之后,芮增瑞負責 《金沙江文藝》的編輯工作。他繼續(xù)發(fā)揚“挖老板田”的精神,并從楚雄實際出發(fā),認真堅持“三個為主”的辦刊宗旨,即以發(fā)表本地作者的作品為主,以本州各族人民生活的題材為主,讀者對象以本州讀者為主。在田良耕、芮增瑞、楊繼中等楚雄文壇伯樂的努力下,編輯部強化培育人才意識,對有一定基礎或苗頭較好的作品,采取幾上幾下辦法,改好改精,對不能采用者也熱情地寫信對作者加以鼓勵和指導。許多愛好文藝的青年,在這種熱情的關懷和鼓勵下走上了文學道路。州文聯(lián)成立之初,就充分認識到文藝評論在文藝事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專門設置了文學評論組,楊繼中、馬曠源、陳九彬、唐楚臣、張海平等發(fā)表了一大批論文和文學評論文章,推動了楚雄州的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從1980年起,州文聯(lián)幾乎每年都舉辦一次文藝創(chuàng)作講習班、改稿班、進修班,其中文學方面的最多。除州文聯(lián)組織學有專長的老師講課外,還請昆明的李喬、彭荊風等作家作專題講座。另外,省外作家藝術家來云南深入生活和參觀訪問,也請來與楚雄作者和文藝工作者見面,或做專題講座,或座談,不斷開闊作者視野,提高創(chuàng)作水平。其中先后到楚雄講學的艾蕪、馮牧、汪曾祺、邵燕祥、高曉聲、蘇策、王松、楊蘇、曉雪等,都是全國知名的作家。對一些有培養(yǎng)前途的少數(shù)民族作者,州文聯(lián)組織他們外出參加各種文學交流活動,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擴大生活面;有的則送到高等院校深造。從80年代初期到中期,以企業(yè)、學校為依托,興起了一批文學社團。這些散布民間的文學組織,團結了大批文學青年,尤以楚雄城區(qū)最為活躍,主要有“東瓜文學社”“楚雄總站文學社”“雁塔文學社”“小草文學社”“銅草花文學社”“小荷文學社”“蜻蛉文學社”等。1983年,楚雄州文聯(lián)為被譽為“云南新詩之父”的梅紹農(nóng)印刷了 《奢格的化石》,詩集由著名詩人艾蕪作序。經(jīng)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楚雄州的文學創(chuàng)作開始了艱難的起步階段,并得到長足發(fā)展。

        1980年3月,在州第一次文代會以后,馬榮春主持召開搶救民族民間文化遺產(chǎn)座談會。會議形成了有重大影響的“八三四計劃”。即從文化系統(tǒng)抽調有專業(yè)知識的8個同志,專職負責,用3年時間,完成4項任務:1.進行一次民族民間文藝的普查,盡可能多地收集起一批民族民間文藝資料;2.整理出版一批民間文藝資料文集或民間文藝作品;3.編寫出一部楚雄彝族文學概況或彝族文學簡史;4.培養(yǎng)出一批研究民族民間文藝的專門人才。不到10個月時間,就搜集到民歌1000余首,長詩40首,民間故事130多個,民間音樂資料2000余首,都是源遠流長、代代相傳的口頭文學。1982年,州文聯(lián)與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所聯(lián)合舉辦民間文學講習班,并組織學員有重點地深入彝山苗寨,進行民間文學普查。著名作家黃曉萍后來寫出了描寫萬德女土司的長篇小說 《絕代》,素材和靈感就來源于這次民間文學普查。

        這一時期的楚雄文學創(chuàng)作,一方面積極適應文學自身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新的文學作品不斷突破傳統(tǒng)僵化的表達模式;另一方面文學需要同政治體制變革相適應,其思想變革就顯得尤為重要,因而帶有許多不同于前面時期的顯著特點。一是隨著思想上的進一步解放和政治體制的改革,文學打破了以往與政治緊密的聯(lián)系,而變?yōu)榕c經(jīng)濟生活息息相關。二是創(chuàng)作模式由傳統(tǒng)單一和一元化(二元對立模式)轉向多元化格局,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文學創(chuàng)作式樣、思潮、流派。創(chuàng)作題材也由過去反映革命戰(zhàn)爭和歷史的宏大題材轉向個人化的敘事立場。以《金沙江文藝》創(chuàng)刊為標志,到1984年州第二屆文代會的召開,彝州大地上的第一批新時期作家開始在勤奮拓荒。他們中既有歷經(jīng)劫難返回文壇的老作家,如夏揚、芮增瑞、張毓吉等,被稱為“重放的鮮花”;也有年富力強的中年作家,如唐楚臣、卜其明、熊望平等,其中也不乏知青作家;還有二十歲出頭的文學新秀,如基默熱闊等。1984年7月26日,楚雄州第二屆文代會召開。文代會報告指出,《金沙江文藝》已出版27期300萬字,團結組織了200多人的作者隊伍,其中骨干隊伍有50多人,包含了漢、彝、苗、回、壯、傣、傈僳等民族。他們共同見證了彝州文學篳路藍縷的艱辛。

        承前啟后的發(fā)展期(1985年—1999年)

        楚雄州第二屆文代會后到20世紀90年代末,楚雄文學迎來了一個新的發(fā)展熱潮,由于楚雄地處滇中腹地,受外界干擾不大,當時風靡文壇的先鋒小說和現(xiàn)代派文學對楚雄文學的影響不明顯,在隨即到來的九十年代的市場經(jīng)濟沖擊中,楚雄作家也依然頑強地在南高原上書寫著厚重的史詩和傳奇的歷史。1985年的中國文壇,正是先鋒小說登上前沿舞臺,中國文學在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的刺激下更加注重形式創(chuàng)新的關鍵一年。各種文學思潮相繼涌入,文學技法令人應接不暇,文學觀念推陳出新,中國文學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幾乎轉眼的瞬間,它便走完了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需要百余年才能完成的形式試驗路程。但是回觀楚雄文學,卻幾乎沒有出現(xiàn)那種近乎放縱的語言狂歡,換言之,楚雄文學在這一時期與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整體走向是不合拍的。它依然默默堅守著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路子,以樸拙的姿態(tài),堅定地固守著南高原的厚實土壤。這一時期的楚雄文學,也開始出現(xiàn)令人欣喜的變化,最主要的表現(xiàn)便是書籍出版數(shù)量的增多。文學創(chuàng)作固然是要以發(fā)表高質量的作品作為檢驗成績的首要標準,刊物的級別往往是重要的參照,但書籍的出版在增強作家影響力、提升創(chuàng)作整體實力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階段,楚雄文學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高峰,在小說、散文、詩歌和文學評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績。這期間的文學創(chuàng)作,既承繼了第一階段的文學傳統(tǒng),緊緊扎根千里彝山肥沃的民族文化土壤,以反映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為主,并且一批青年作家在文聯(lián)和刊物的培養(yǎng)下,逐漸茁壯成長,為新世紀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堅實的中堅力量。

        如果說楚雄新時期文學在起步之初,更多表現(xiàn)出對社會情緒的感性表達,其宣泄的色彩過于濃烈,導致作品藝術性遭到不同程度地削弱的話,那么經(jīng)過了五至十年的發(fā)展和轉型,作家已從悲憤的激越情緒中逐漸回歸理性,作品更注重藝術特性的經(jīng)營和表達。這期間的文學創(chuàng)作,大致反映了幾方面的主題:一是體現(xiàn)出厚重的地域色彩,二是對民族歷史傳統(tǒng)的理性審視,三是對現(xiàn)實的關注。1986年6月,由左玉堂、芮增瑞、楊繼中合編的 《楚雄彝族文學簡史》,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以時代為序,作品為綱,將楚雄彝族文學分上古文學,中古文學,近、現(xiàn)代文學和當代文學四個板塊進行論述。全面展示了楚雄彝族的古代神話、彝文典籍、民間歌謠、傳說故事、敘事長詩和文人文學的發(fā)展面貌及規(guī)律,是深化楚雄彝族文學研究,推動文學發(fā)展的奠基之作,開山價值不容忽視。張毓吉、陳九彬、卜其明等作家均在這個時期出版了他們的代表作品。張毓吉的創(chuàng)作主要在舊體詩詞和散文方面,集中收錄在 《詩文散筆》等著作中。他的詩歌隨物賦形,莊諧雜出,體現(xiàn)了深厚的古典文化修為。以“歲寒三友”為代表的散文,將自身滄桑經(jīng)歷與患難中結下的友情熔于一爐,在表達對故友的深切思念中,抒發(fā)人生的無盡感慨,讀來意味悠長。他還寫下了多篇關于地方民族文化的考據(jù)文章,如對楚雄地名的考釋,對巫風楚俗的考證等,都極具說服力和開創(chuàng)性。陳九彬在20世紀80、90年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多半是以文藝理論研究和文學批評的形式出現(xiàn)。出版于1993年的 《藝文思辨錄》收錄了他的多篇文學研究成果,包括文藝理論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和楚雄本土文學批評,以寬闊的視野和立體型的視角,構建三位一體的文學批評格局。卜其明出版了作品集《楚蘭集》。其中《獅山僧》是他青年時期的成名之作,雖是短篇卻十分吸引讀者,把這位“八千里芒鞋徒步”的建文皇帝獅山為僧的傳聞寫得很有情趣,人物刻畫很見功力。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但長于小說、散文而且戲劇創(chuàng)作也時有佳作,作品語言清新,寫古今小說也不故弄玄虛,敘事抒情都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小說刻畫人物能夠從情節(jié)發(fā)展中塑造形象,從心理活動中深化性格,以歷史和生活的真實創(chuàng)造典型環(huán)境塑造人物形象。他的 《彝族詩人魯大宗及其作品》,對彝族詩人魯大宗的生平事略及詩文特征進行評述,對挖掘本土文化史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芮增瑞、馬曠源、黃曉萍、熊望平等作家均保持著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寫出了他們的成熟之作,在省內外文學界引起廣泛關注。米切若張的隨筆 《我從彝家山寨走來》,卡羅的小說 《香柏的虛無》,孫慶明的小說 《一個腎衰竭病人的最后時日》等作品,也成為這個時期楚雄文學的代表之作。此外,李陽喜、王紅彬、李成生、吉霍旺甲等彝族青年作家都顯示出良好的發(fā)展勢頭,在楚雄開始他們最初的文學旅程。

        走向文學自覺的成熟期(新世紀以來)

        進入新世紀,楚雄文學開始走向自覺,一方面隨著國家民主化進程的推進,強加在文學身上的束縛漸漸解除,作家心靈的自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另一方面,意識形態(tài)主管部門對創(chuàng)作的干預和管理變得更為宏觀,更多體現(xiàn)在輿論引導、組織創(chuàng)作和評獎激勵上,注重將作家的才能展示與文化宣傳需要作有機結合;其三,出版政策的放松,刊物陣地的增加,作者文化層次的提高,使得作品數(shù)量急劇增加。特別是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博客、微信等新興文學媒介強有力地介入了作家的創(chuàng)作與生活,作家與外界交流的渠道得到拓展,其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意識、質量意識也在不斷加強,楚雄文學迎來了繁榮的景象。

        這一時期的作家陣營得到了極大的壯大,同時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基默熱闊淡出了楚雄文壇,再也不見作品問世。其次是吉霍旺甲、李陽喜、王紅彬、李玥、黃立新等一批優(yōu)秀的作家相繼調離楚雄,盡管他們仍與楚雄文壇保持著一定聯(lián)系,但他們后來的作品某種意義上已不屬于楚雄本土文學的范疇。第三是陳九彬、卜其明、熊次憲、張海平等一批優(yōu)秀的中年作家轉入了歷史文化領域的研究,并取得了新的優(yōu)秀成果。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藝批評只作為他們偶爾為之的自娛方式。其中陳九彬出版 《中國古代思想隨筆》,與人合著 《楚雄歷史文化探源》 《兩姚歷史文化探源》等學術著作,功力愈見精進。卜其明出版了劇本集 《掌火人》,寫了多篇關于楚雄歷史文化的散文,文筆老辣精粹,可惜未見結集出版。熊次憲、張海平等人也寫了多篇地方文化散文,兼具學術性、知識性和文學性。楚雄文學的各種體裁也漸趨豐富,逐漸形成完整、健全、各類體裁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小說領域,以孫慶明、李學智、饒云華、段海珍、秦邇殊、李夏、楊淑美等為代表;散文領域,以米切若張、余繼聰、李光彪、楊繼淵等為代表;詩歌領域,以吳玉華、朱紹章、張學康等為代表;評論領域,以馬曠源、芮增瑞、李長平等為代表。此外,黃曉萍和卡羅在小說、散文兩方面均有豐碩的成果;馬曠源在出版眾多文學評論集和文化研究專著的同時,散文成績也蔚為壯觀;曹曉宏的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贏得眾多名家的稱贊;卜其明、李垠、夏德金、朱曉云的戲劇創(chuàng)作也得到業(yè)內人士的好評。除了相關行業(yè)組織作家創(chuàng)作,作者個人也通過多種渠道,將自己的作品結集出版。新世紀第一個十年過去,“80后”“90后”作家開始出現(xiàn),楊榮昌、胡正剛、許紅軍、郭秀玲、李玉超、李昀璐等已在文學界嶄露頭角,他們先后加入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和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

        縱觀楚雄的三代作家,幾乎無一例外地是從 《金沙江文藝》起步,在這里發(fā)表他們的處女作,并逐漸為文壇所認知。在刊物的推動下,并經(jīng)過作家多年的努力,這個群體逐漸形成了較為穩(wěn)定的藝術特征,其特質大致包括幾個要素:一是鄉(xiāng)土文學主潮貫穿發(fā)展的全過程;二是堅持民族性,作品中滲透著鮮明的民族文化因子,體現(xiàn)了鮮明的民族性特征;三是堅持地域性,地方歷史文化元素在作品中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運用,弘揚了楚雄歷史文化的深厚性;四是體現(xiàn)時代性,楚雄作家有著直面社會人生、敢于觸碰困難題材的寫作勇氣。2017年8月12日,在中國作協(xié)和省作協(xié)的關心支持下,“楚雄作家群研討會”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行,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吉狄馬加、白庚勝出席并講話,來自中國作協(xié)、中國社科院、十月雜志社等單位的3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為楚雄文學的發(fā)展把脈問診。專家們認為,楚雄作家聚焦本土創(chuàng)作資源,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優(yōu)秀作品來講述楚雄故事。這些作品飽含深情,文字質樸有力。在這片土地上,各民族文化之間相互交融,極大地影響了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貌,很多漢族作家也積極地書寫少數(shù)民族題材作品,促進了當?shù)匚膶W面貌的更新。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特別是經(jīng)過全國各大報刊和宣傳媒介的報道之后,楚雄作家群成為繼昭通作家群之后又一個引起廣泛關注的云南地域文學群體。《中國文學批評》《雨花·中國作家研究》《邊疆文學·文藝評論》等有影響的專業(yè)性刊物紛紛刊文評論推介楚雄作家作品。

        當前的楚雄文學,有幾個群體特征尤為明顯。一是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活躍。這是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創(chuàng)作群體,在年齡上以“80后”“90” 后作家為主,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容易吸收新鮮和先進的文學思想與創(chuàng)作技法。在文學體裁的選擇上,以詩歌寫作居多。其中胡正剛獲得了2015年度揚子江青年詩人獎,他的詩歌語言具有客觀與虛擬的雙重品格,審美經(jīng)驗和向度遵從了中國傳統(tǒng)的詩歌精神。李昀璐的詩歌發(fā)表于 《人民文學》《詩刊》《揚子江詩刊》等,對于意象和語詞的把握很適度,表達了個體幽微隱秘的生命體驗。李玉超的詩歌里有很多深沉的思考,對事物的觀察和選擇有自己獨特的角度,富有哲理,語言樸實、敦厚、鮮活。許紅軍的詩歌呈現(xiàn)出一個踟躇世間的青年行吟詩人的生命痛感體驗,詩人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不斷抵達自我內心的真實詩意。筆者主要從事文學批評寫作,關注重點為當代文學發(fā)展主潮、地域文學和民族文學,既注重對宏觀思潮的整體性歸納和作家創(chuàng)作的系統(tǒng)性論述,又強調重建文本細讀的批評方法。在青年文學人才的培養(yǎng)上,楚雄師范學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開設文學創(chuàng)作與評論實踐課,搭建文學活動平臺,創(chuàng)辦大型詩學輯刊 《彝詩鑒》,引導學生進入文學現(xiàn)場,積極指導和推薦學生作品在各類文學刊物發(fā)表。今天活躍在云南文壇的阿卓日古、琚建波、楊蕊、果玉忠、李世武等青年作家,都是在楚雄師范學院開啟他們的文學之旅。二是少數(shù)民族作家創(chuàng)作特色濃郁。以彝族作家為主體的少數(shù)民族作家普遍有著強烈的根性意識,返回本民族傳統(tǒng)中吸取古老文化的因子,充盈內在的精神魂魄。彝族作家米切若張的散文集 《情感高原》獲得第七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駿馬獎。他的長卷散文 《天譴獅蹲留寶地》,以獅子山傳統(tǒng)的古八景為線索,透過重重煙云迷霧理清歷史發(fā)展的源頭和脈絡,體現(xiàn)散文的創(chuàng)造性品格。彝族老作家楊永壽以長篇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為主,他的作品以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切入社會的橫斷面,聚焦重大事件,曾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和廣泛關注。彝族作家卡羅擅長多種文體的寫作,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方面都有著代表性作品。彝族作家段海珍的長篇小說 《天歌》獲得中國作家協(xié)會重點作品扶持,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采集豐富的地方民族文化元素,借用現(xiàn)代小說敘事手法,傳遞出一種批判與啟蒙并存的精神指向。彝族作家楊繼淵的地域文化散文充滿了對這方水土的敬畏。除了彝族作家,回族作家馬曠源成就最為突出,他長年擔任云南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西游記考證》入選云南省百人百部社科優(yōu)秀代表著作,已出版文學評論集、長篇小說、散文集、詩集等58部。此外,瑤族作家吳玉華,彝族作家李天永等,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創(chuàng)作成績。其他還有哈尼族、苗族、傈僳族、白族等多民族作家也較為活躍。三是漢族作家實力突出。楚雄作家群的形成離不開全州多民族作家的共同努力。除了上述的少數(shù)民族作家,漢族作家的成就也不容忽視。黃曉萍多年擔任云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報告文學 《真愛長歌》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最近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 《軍隊 軍人 軍婚》又引起了廣泛關注。余繼聰?shù)纳⑽谋皇杖雵鴥冉俨可⑽倪x集和中小學生語文考試試卷,并結集為 《炊煙的味道》 《收藏陽光》出版,鄉(xiāng)村物象在他筆下得到了近于極致般的表現(xiàn)。曹曉宏的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成就突出,體現(xiàn)了對漢語精粹性的嫻熟掌握。李長平的詩集 《與一座山喝酒》和散文集 《人生山水》,把對故土的深摯愛戀轉化為對往事的追懷,成為文學涵育人心的見證。李夏的長篇 《大地子民》結構繁復、語言舒緩優(yōu)雅,呈現(xiàn)出滇中人文歷史的神髓。楊淑美的長篇小說 《金沙江之西》發(fā)表于 《陜西文學》2017年第6期,以彝族畢摩生活為表現(xiàn)對象,重構了神奇深邃的滇中歷史景觀。秦邇殊擅長歷史題材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石羊美人》《雪色》等,把人物放置于特定歷史年代之中來塑型,輔之以多種藝術元素的集中化表達,呈現(xiàn)出一種鮮活的歷史感。饒云華的小說向著民族文化的深處掘進,勾勒出一幅滇中人文的綺麗畫卷。截止2018年,生活于楚雄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有黃曉萍、馬曠源、熊望平、楊永壽、米切若張、余繼聰、孫慶明、李學智、吳玉華、朱紹章、李長平、楊榮昌、蘇軾冰、李茂尊、李夏、楊淑美等,他們的創(chuàng)作涵蓋了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等體裁,包括從事文學組織工作,形成了整全的發(fā)展格局。

        一個地方的文學刊物與這塊土地的作家創(chuàng)作特色呈同構關系,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會影響刊物的特點,反過來,刊物對某種風格的偏愛、推崇、取舍,也會影響作家的創(chuàng)作?;赜^40年的文學之路,《金沙江文藝》在推動文學發(fā)展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因其趨于穩(wěn)健的辦刊理念,拒絕了一些帶有先鋒實驗色彩的作品,注定它在屢次的文學形式變革中無法引領潮流,但其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特征,卻成了觀察這塊土地之上真實文化狀況的一個特殊載體。這份刊物是楚雄作家的精神家園,培育了三代作家的茁壯成長,推動著楚雄新時期文學融入中國文學的主潮之中,一路健步前行。

        猜你喜歡
        楚雄彝族文藝
        1942,文藝之春
        名家與楚雄
        金沙江文藝(2022年2期)2022-02-20 04:05:00
        彝族海菜腔
        心聲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名家與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云南畫報(2021年1期)2021-06-11 06:05:02
        彝族養(yǎng)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民族學刊(2019年2期)2019-05-15 10:39:02
        □文藝范
        无码av永久免费大全| 永久黄网站免费视频性色|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日韩极品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人妻|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二页| 亚洲视频在线看|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狠狠爱婷婷网五月天久久|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抽搐|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蜜桃视频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av| 精品日韩一级免费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97| 综合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草莓视频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激情五月天色婷婷久久| 成人影院yy111111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黄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亅性猛交内射| 女同性黄网aaaaa片|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97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av成人精品播放| av是男人的天堂免费|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