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媜
我原本只打算種一管葫蘆竹,從花市拎回來一管,高不及人肩,粗不如手臂,沒挑什么吉日良辰就草率地種在了院子里。我就這么把它丟給時間,它倒也長得一副天生地養(yǎng)的模樣,還冒了好幾根筍,隔陣子沒理它,筍都成了竹。我數了數,有七管長竹,約兩層半樓高。不知不覺間,竹子已經長了八年。
人固然無法抵御時代的浪潮,必須沉浮于其中。但是那些看起來注定會被浪潮侵襲而消逝的物件、情懷自有其升華、轉化的途徑。
有人送給我一幅舊字——“滿院綠云栽竹地,半畝紅雨養(yǎng)花天”,這幅字不知在誰家的廳堂里住了多年后,輾轉來到我家的墻上。我平日里坐在書房里寫稿,一抬頭,就看見上聯,目光再往左移一寸,正好就看到那七管長竹攏成的綠云。耕耘稿田,偶爾思路艱險,陷入流沙不能自拔。自然地,我就將目光棲于綠云里,仿佛跋涉之路有個伴,漸漸得以脫困。習道的朋友說,竹長成這般,通常是有鬼靈住了下來,他教我“趕”它。我沒理會,但我喜歡他的臆想,若這團綠云是鬼靈小憩之處,它必定也是有鄉(xiāng)愁的鬼啊!時常,我的眼光像多情的蝴蝶,悠游于字與竹之間。字是借宿而來的字,竹是漂泊而來的竹,人也不過是個想要靜靜回憶的人罷了。
竹跟著我八年之后,被臺風毀了。竹干的頂端被風吹斷了,細枝落了滿地。竹葉不是一片片掉,要折就是一掌五六葉,像兄弟同赴黃泉。我站著看了好久,驚覺時光在體內亂流,讓人心疼。
我把裝滿竹葉的紙箱扛至垃圾收集處,往回走的路不長不短,剛好夠想一首歌。我想起13歲那年與三個好友到住在山上的另一位同學家探訪,在我們下山時,有兩條大狗護隨,我們幾個人一起唱到的歌:門前一道清流,夾岸兩行垂柳。風景年年依舊,只有那流水總是一去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