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提議做本期沙龍時,我為自己的冷血感到慚愧:直覺除了情緒以外,這個奔波謀生的話題,還有更深層的社會學脈絡(luò)。于是,大夜里請了學者老師,給補了一課。內(nèi)容涉及不同國家、不同企業(yè)、巨頭、小作坊,甚至《勞基法》……然后,我就更狗咬刺猬了:無處下嘴。
說實話,也許是理工科出身的原因,我對挑起情緒的事情,本能警惕??傁肟辞宄饲榫w,還有什么,為什么,怎么解決。就像外賣小哥大半夜饑寒交迫,因聯(lián)系不到顧客,被迫離開這個行業(yè)的故事。我第一反應,下意識想:小哥有沒有簽用工合約?怎么簽的?可有不可控意外條款的約定?如果統(tǒng)統(tǒng)不到位,屁板兒該打到誰屁股上?問題怎么解決?
然后,真心誠意請教別人,人家反問: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送外賣小哥那么容易丟工作?因為有無數(shù)接盤俠,因為雇用他們的商家不必付出相對高的代價就可以換人,因為有大量找不到更好工作的小哥,因為他們需要拼命賺錢養(yǎng)老小……
呃,很多問題,不是我們一己之力可以解決的。
但是,還好世界上還有“但是”這個詞兒:如果你工作中,有機會雇用此類小哥兒,可不可以跟他們有一個更平等的合同約定?如果你生活中,有機會接觸到此類小哥兒,可不可以再和善一些?如果你研究中,有條件深究一些個別現(xiàn)象,可不可以調(diào)查更深入一些,拿出有效的成果,提供給相關(guān)部門?
上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賣炭翁》:“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p>
如今,世界不同了,但哪個時代都有普通勞動者。制定盡量完善的用工制度保護大家,同時讓大家學會更有效地保護自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你敢說,你不是普通勞動者?外賣小哥的遭遇,有可能換一種呈現(xiàn)模式,你就會遇到。即便你是老板,有自己的公司,你依然有要對應的監(jiān)管部門、合作伙伴、市場等制約因素。
就這一個角度而言,情緒有其社會價值:當更多的情緒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關(guān)注問題、調(diào)查問題、解決問題的人,也會相對比例加大。誰眼前沒有茍且?現(xiàn)在弄得詩和遠方,都被調(diào)侃了,還不是因為太多人在塵世中打滾兒、奔波求生?經(jīng)常聽人說一句:人家是生活,我是生存。其實,誰都是生存,生存是生命存活的基準背景。至于在基準背景上,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因人而異。
白樂天說人家賣炭翁奔波,是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千真萬確啊,誰又不是“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除了基礎(chǔ)的生存,每個生命的長大,都應該努力學習:保護自己,讓自己身體安好;愛自己,讓自己口中有詩。這里的詩,并不是要神神道道、念念有詞,而是接納生活殘酷的一面,了解詩意的一面。比如,《肖申克的救贖》監(jiān)獄里的意大利歌劇,《摔跤吧,爸爸》里被褥摔跤墊……如果,你覺得這些是電影,那我提供一個真實案例:
吳秀波主演的央視大戲《趙氏孤兒案》的編劇陳文貴老先生,悄悄資助了世界50多個貧困家庭。詩意的行為。
奔波得錢何所營?身上安好口中詩。
愿我們普通勞動者,都能平安喜樂。 (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