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燕 長治市城區(qū)第一中學校 山西長治 046000
思維導圖是由十九世紀60 年代托尼·巴贊提出的思維發(fā)散工具,該模式整合了人類右腦圖像、顏色、空間能力和左腦數字、文字、邏輯能力,有利于擴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增強人腦的記憶能力,思維導圖模式在國外受到重視,但是在國內的研究有所欠缺。本文以思維導圖加英語教學為關鍵詞,以中學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中學英語教科書,從聽說讀寫四方面探討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在英語聽力中的應用主要就是,通過“思維導圖”猜測考題,并根據“思維導圖”聯(lián)想答案。首先,在聽力開始前三分鐘內大致的預覽的下聽力題目,并且在自己大腦里形成一個“思維導圖”,然后去猜測考題。比如,某一道題中第一個小題的選項中出現了關于時間的詞,第二個小題的選項中出現了關于地點的詞,我們就可以大致猜到這個聽力題可能是說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去了什么地方,然后在聽力過程中注意聽時間和地點的相關詞,就可以輕松的選中正確選項。另外,就是在聽聽力過程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聯(lián)想整個大體的答案,比如,在每個選項中都會出現“Nena”這個名字,那么我們就可以確定聽力內容肯定都是圍繞這個主人公展開的,所以我們就很容易可以選出主人公或者整個內容是圍繞誰展開的。
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初中學生在英語詞匯方面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口語表達方面存在混亂,這導致初中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較低,口語邏輯思維不清晰等問題的發(fā)生,針對這種情況,本文總結了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以鼓勵學生為出發(fā)點,在教學中羅列重點、要點,讓學生先進性整理,后進行表達。案例:七年級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上冊中,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 ?一單元中的文本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What food,sports and colors do you like and dislike ?進行對話討論。討論過程中需用英文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起到發(fā)散學生思維,同時鍛煉學生口語的目的。
首先初中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猜測文章大致的意思,不要糾結閱讀中遇到的生詞。從文章的標題以及每段的開頭和結尾入手,找一些關鍵詞和關鍵句,或者從體乳入手,大致猜測一下文章要講解的內容。在猜測完文章的大致內容后,可以選擇性的排除題目中的錯誤選項。比如。文章里一直提到出現主人公Nena 與他的寵物貓的故事,而有道題目問的是“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protagonist from the passage?”,大多數學生可能都不理解“protagonist”的意思,但是我們可以通多對文章的大體把握,來猜測出正確的選項,在選項中一定會有關于他和的寵物貓之間發(fā)生的故事有關的詞匯,那么通過排除法,我們就可以確定正確答案。對于英語的閱讀,不一定需要看懂所有的詞匯,是要學會運用“思維導圖”也可以做出正確的選項。
在英語寫作中我們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來確定寫作方向、安排文章結構。在學生不知道該寫什么內容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去制作“思維導圖”來確定自己的寫作方向。然后,引導學生安排文章的結構,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最后來個突出性的總結,并且注意學生寫作結構之間的邏輯關系,每段之間要有一定的過渡和銜接,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的寫出一篇文章。
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注意生活和圖片的結合,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思想品質的同時,營造個性融洽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自身高效率的教學方法??梢砸龑W生通過一張表格、一組圖片獲得所需的知識。例如八年級英語第一單元的教學,對于feel、look 等感官動詞,讓學生在一張紙上寫出中文的感官部位,對應英文單詞,另外,還可以通過花朵、打雷、飲料等圖片幫助學生進行感官動詞方面的學習,讓其輕松掌握知識。
針對七年級英語學習,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課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進行師生之間的自我介紹,接著引入思維導圖,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幾個人的名字,初始信息圖幫助學生學習用英語進行簡單對話和自我介紹,羅列其他信息,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來回答,達到鍛煉學生口語的目的,讓學生掌握上課的節(jié)奏,成為課堂中的主人,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
思維導圖可以將隱性的思維轉換為顯性的圖形,客觀上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中的內容,掌握英語。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適合思維導圖,因此在教學中也不能過分依賴思維導圖,應從實際出發(fā),將其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有效的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英語閱讀、聽力以及寫作方面來展開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英語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培養(yǎng)學學生的邏輯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