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菊
(廣東醫(yī)科大學,廣東 湛江 524003)
在經濟大潮的涌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在飛速增長。據2013年5月全國婦聯發(fā)布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xiāng)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中的統計數據,目前我國已有超過 6 000 萬的農村留守兒童。如此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使得留守兒童問題不再僅僅是某個家庭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所以不但要家庭盡責,還需有更多的社會關懷與政策幫扶。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可以幫助兒童增強自身文化修養(yǎng),開發(fā)智力與開闊視野,提高注意力和閱讀能力。如何保障留守兒童的閱讀權利、提高其閱讀能力水平、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是一個十分重要又刻不容緩的難題。在經濟發(fā)達的大城市,一般少年兒童閱讀是少兒圖書館和社區(qū)公共圖書館的職責范圍,然而,在我國經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由于少兒圖書館和社區(qū)公共圖書館的欠缺,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加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荒漠化與空洞化,以致農村留守兒童精神文化枯燥又單調,閱讀成了留守兒童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留守兒童閱讀情況主要表現為:1)目前留守兒童的閱讀環(huán)境欠佳?,F階段我國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相對比較落后,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農家書屋、學校圖書室等雖然重視硬件設施的配套,卻在軟件管理方面功力不足,這些都導致了農村整體文化氛圍不濃。2)留守兒童的閱讀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與盲目性,缺乏準確的閱讀引導。3)缺乏良好的閱讀場所。據留守兒童課外閱讀場所的調查顯示,家庭、學校、書店等依次是農村留守兒童閱讀的主要場所,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農家書屋卻極少被利用。家庭雖是留守兒童閱讀場所的首選,但因家庭藏書的數量和種類都非常有限,很多家庭沒有固定的書房,這些情況都對留守兒童的閱讀產生不利影響。4)閱讀資源不夠豐富。留守兒童閱讀資源的來源渠道較少,據調查顯示,同學互借、父母家人購買、學校圖書室、老師提供等依次是留守兒童獲得課外讀物的主要渠道??傮w來說,留守兒童的課外閱讀資源依然不夠豐富,這必將對留守兒童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產生不利影響。
2.1.1 法律法規(guī)的鼓勵與支持。2015年12月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的通知中第6章第37條中指出:高校圖書館應在保障校內工作秩序和校內服務的條件下,發(fā)揮專業(yè)學科優(yōu)勢,為社會用戶服務;“高等教育法”(2015年修訂版)第12條規(guī)定:國家政府鼓勵高校之間、高校與科研機構及企事業(yè)機構開展合作,實現合作共贏與優(yōu)勢互補,促使教育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自2017年3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第10條明確國家支持和鼓勵學校教育與公共文化服務結合,第32條和第42條規(guī)定國家鼓勵支持學校、機關、企事業(yè)單位文化體育基礎設施面向公眾開放,也可以通過贊助、捐贈產品、提供設備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上述法律法規(guī)的鼓勵與支持,為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對留守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提供了政策依據。
2.1.2 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和充裕的時間資源。高校圖書館館員普遍具有較高的學歷,圖書情報專業(yè)知識較強,同時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服務愛心。另外高校本身就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有很多專業(yè)教師和大學生,高校圖書館可以吸納進來一起參與留守兒童教育。多專業(yè)的高校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留守兒童問題,可以站在更高的視角援助留守兒童。大學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8至22歲左右,他們充滿青春、陽光與活力,還有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具有豐富的農村生活體驗,能夠設身處地地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解答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上的困惑。此外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寒暑假、節(jié)假日或周末這一段充裕的時間資源,組織下鄉(xiāng)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寒暑假尤其是留守兒童集中精力學習課外知識的黃金時間。這些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和充裕的時間資源,可以為開展留守兒童社會服務保駕護航。
2.1.3 豐富的閱讀推廣經驗。近年來,很多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如火如荼,積累了豐富的閱讀推廣經驗。比如:湖南大學圖書館的“一校一書”、寧波大學園區(qū)圖書館的“親子閱讀”、天津財經大學圖書館“書與劇的碰撞,你與我的思楊話劇比賽”、清華大學“讀有故事的人,閱會行走的書——學在清華真人圖書館交流分享”等閱讀活動。很多高校圖書館一年要舉辦多次閱讀活動,形成了自己的閱讀文化活動品牌。豐富的經驗能夠為留守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活動提供借鑒參考。
2.1.4 扶貧政策的引導。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對留守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扶貧項目。在中央“四個全面”戰(zhàn)略部署形勢下,中央扶貧開發(fā)辦動員高校參與扶貧攻堅戰(zhàn),各高校紛紛響應,發(fā)揮自身在人才、教育及資源等方面的優(yōu)勢開展對口幫扶精準扶貧。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對口幫扶精準扶貧工作小組,有明確的負責部門和責任人,還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扶貧工作方案,并且制定了相應的保障配套措施,例如浙江大學為扶貧設立了專項經費,四川省教育廳提出在生活補貼、福利待遇、職稱職務晉升、評獎評優(yōu)、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要對參與扶貧人員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政策。在扶貧政策的引導下,扶貧專項經費和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等保障配套措施都能得到較好地落實,那么也會給扶貧人員帶來一定的精神和物質激勵。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扶貧政策的引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留守兒童閱讀文化扶貧項目順利開展。此外,很多高校有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或寒暑假社會實踐扶貧項目,高校圖書館也可以與高校工會、學生社團和共青團形成聯動,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留守兒童閱讀文化扶貧。
2.2.1 來自留守兒童方面的障礙。一直以來,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責是為校內的教、學、研服務。館藏文獻資源是依據學校自身的專業(yè)設置來建設,主要收藏專業(yè)圖書為主,兒童讀物相對較少,不適應留守兒童的利用。此外高校圖書館的地理位置也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實地利用。
2.2.2來自高校圖書館方面的障礙。主要有:1)高校圖書館開展留守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服務還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存在服務的動力不足問題,以致館員服務意識不強。2)本校部分師生的不理解不支持也是一大障礙。3)人員編制與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直接掛鉤,高校圖書館開展留守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服務需要更多的人手,人力資源的不足勢必影響服務的開展。4)知識產權問題,資源傳播與共享必須遵守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
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對留守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存在著以上的諸多障礙,但也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因此不能因小失大。國家對文化扶貧、留守兒童問題、高校圖書館日益重視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資金投入力度也在日益加大,這些障礙有望得以破除。就目前形勢來看,高校圖書館應積極轉變服務觀念,結合文化扶貧政策激勵館員服務留守兒童意識,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開展留守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服務。
充分了解留守兒童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求,是做好留守兒童閱讀服務的前提。閱讀信息卡可以將留守兒童閱讀的情況詳細記錄下來,如平時喜歡看什么書、看過哪些書、在哪里看書、一周花多少時間去看書等等,能夠直觀反應閱讀習慣和閱讀需求。高校圖書館可以向留守兒童發(fā)放閱讀信息卡,通過對信息卡的信息進行跟蹤與動態(tài)分析,了解其閱讀需求和閱讀興趣的變化,然后面向留守兒童的閱讀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培養(yǎng)其主動閱讀的意識和良好的閱讀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引導留守兒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很重要。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閱讀引導課程,逐步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閱讀意識,提高留守兒童的閱讀效率。
3.2.1 圖書館利用指引。如何利用圖書館是閱讀引導課程的入門課。留守兒童需要了解圖書館的開放時間、服務項目、規(guī)章制度、借閱規(guī)則、圖書分類排架特點等,館員可以組織留守兒童到館實地參觀學習,加深對圖書館的認識,進而吸引其積極利用圖書館開展閱讀學習活動。
3.2.2 閱讀資源選擇的引導。閱讀資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留守兒童的閱讀效果。晦澀難懂或者太淺顯的書刊,都不一定能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那么留守兒童如何理解、評價、甄別和選擇閱讀資源,圖書館應做出相應的引導,由于兒童個體存在興趣、認知水平和年齡等差異,因此要引導他們結合自身興趣愛好特點和自身知識量,選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與文學性的閱讀資源,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圖書館應充分尊重留守兒童成長規(guī)律與心理年齡等特點,依據不同年齡層次的留守兒童的閱讀水平和心理特點,做好閱讀資源的推薦。如對于12—14歲的留守兒童,可以推薦他們選擇兒童文學、名人傳記、科普讀物,開展一些探討性研究活動;對于6—11歲的留守兒童,可以推薦他們選擇童話、民間故事,開展一些相對復雜如表演、復述等的閱讀活動;對于0—5歲的兒童,可以推薦他們選擇以繪本、圖畫書、畫報為主的讀物,開展做游戲、聽讀故事等簡單有趣的活動。
3.2.3 閱讀方法的引導。閱讀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因此圖書館要引導留守兒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他們熟練運用精讀、速讀、略讀和泛讀等閱讀法,讓他們能夠正確處理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的關系,指導他們撰寫讀后感、讀寫結合、摘抄名言妙句、寫讀書筆記、編寫內容簡要等等,引導他們利用工具書以及掌握快速查找文獻資源的途徑方法。
3.2.4 數字化閱讀的引導。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字化閱讀也逐步成為熱門的閱讀方式,因此圖書館也要跟上閱讀趨勢,向留守兒童提供多元化與全方位的閱讀環(huán)境。圖書館要做好網絡資源的組織與建設,將相關網絡資源做好整合處理,做好健康網站目錄的推薦,在圖書館主頁上發(fā)布網絡資源導航、推薦書目等等,在網絡閱讀內容方面加強指導,規(guī)范與引導網上閱讀行為,教會他們掌握一定的文獻信息檢索技能,同時引導他們合理而又科學地做好數字化閱讀時間安排。
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是激發(fā)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高校圖書館應把握留守兒童閱讀需求,結合其心理與生理特點,重視與關注不同性格的留守兒童、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間的個體差異,利用多種形式組織開展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
3.3.1 線上線下相結合多方聯動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互聯網先進信息技術開展線上讀書活動,借助網絡豐富留守兒童閱讀活動的載體和形式,讓資源與服務融入到留守兒童身邊。例如高校圖書館可以借助網絡為留守兒童推薦閱讀書目,組織網絡讀書會、閱讀講座、閱讀攻略分享會等,形成留守兒童閱讀學習交流圈。與此同時留守兒童也可借助多種社交網絡平臺,向圖書館或相關部門反饋學習的心得體會,發(fā)表個人見解或提出建議、意見。每一個學習者的角色既是學習者也可以是老師,大家互相探討,共同進步。
除了線上網絡平臺外,線下高校圖書館可以聯合共青團、關工委和婦聯等部門,充分利用“服務宣傳周”“世界讀書節(jié)”“未成年人讀書節(jié)”等活動契機,借助留守兒童所在學校圖書室、鄉(xiāng)鎮(zhèn)圖書室、農家書屋等場地平臺,合作開展多種讀書活動,主要以閱讀講座、名著知識競賽、成語接龍、詩詞朗誦、繪本劇表演、手工美術制作、真人圖書分享等形式,促進留守兒童閱讀,不斷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高校圖書館開展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的讀書活動,需要活動組織者具有美術、口才、外語或表演、項目管理和品牌營銷等方面的專業(yè)技能,圖書館雖然也有多方面的專業(yè)人才,但是畢竟十分有限。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建立志愿者服務機制,可以從本校大學生、教師和社會愛心人士中招募優(yōu)秀志愿者,下鄉(xiāng)參與留守兒童的讀書活動,如組織志愿者對留守兒童進行摸底并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然后制定關愛計劃,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一對一幫助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讓志愿者充當“愛心媽媽”“知心姐姐”角色,為留守兒童開展補課、講故事、導讀、互動討論、好書分享等活動,定期對關愛效果進行總結,并建立留守兒童進步檔案;也可以組織志愿者開展心理咨詢、法制教育、安全知識等專題講座,為留守兒童發(fā)放安全手冊,舉行逃生演習,提高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和自我保護意識。
除了吸納志愿者參與外,高校圖書館還需與社會機構加強合作,例如幼兒教育機構、民間讀書會、外語或美術培訓機構、書店、出版社、作家協會等等,通過購買這些機構的有償服務,或利用它們的愛心贊助,促進高校圖書館下鄉(xiāng)讀書活動的多元化、專業(yè)化和長期化。一個籬笆三個樁,閱讀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其他部門或機構團體的配合與支持,高校圖書館應該建立多方合作的聯動機制,促進活動開展的有效化。
3.3.2 以展示和評選閱讀成果的形式提高留守兒童閱讀積極性。兒童閱讀,既渴望從書中獲得知識,又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贊揚與認可,獲得成就感。留守兒童也是兒童,具有同樣的心理需求。因此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展示、評選并獎勵他們的閱讀成果可以快速有效提高他們的閱讀積極性。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打造寒暑假閱讀成果展活動品牌,主要根據留守兒童閱讀情況,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展示才能的平臺和機會,適時組織開展評選“最佳讀書筆記”“名著知識競賽”“成語接龍比賽”“講故事比賽”“分角色朗讀比賽”“最佳小讀者”“讀書小明星”等活動,在校圖書室、農家書屋或學校班級等地方,展示他們的讀書筆記、簡報、手抄報或讀后感等閱讀成果,并給予他們適當的物質獎勵(如精美筆記本、U盤、電子書閱讀器等)。高校圖書館通過平臺展示機會,讓留守兒童的閱讀成果與更多人分享,促進他們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讓留守兒童收獲與體驗周圍人的贊揚與認可,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留守兒童的閱讀場所除了來自家庭外,主要包括農村圖書館(鄉(xiāng)鎮(zhèn)圖書室或文化站、農家書屋)和學校圖書館(室),總體來說這些閱讀場所建設情況還不夠完善。農家書屋的建設在購書經費、藏書結構、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最后產生缺少資金更新書刊、圖書品種單一、復本多、缺少適合留守兒童的書刊和管理不完善等問題。早在“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就安排近4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各地擴建和新建規(guī)模不低于300平方米的農村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計劃實現“鄉(xiāng)鄉(xiāng)有綜合文化站”的目標。但是據2017年2月文化部所抽查的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服務建設情況看,還存在文化站功能單一、文化站管理工作存在不規(guī)范及群眾參與率低等問題。對于學校圖書館(室),很多中小學圖書館(室)整體的館藏量比教育部規(guī)定的標準要低得多,而且圖書品種主要集中在如題集、試卷、作文指導等教輔類圖書,兒童文學、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相對缺乏,圖書內容過時,新書相對較少。即便是如此的圖書室,對學生開放時間也是極其有限的,更不用說相應的閱讀指導。
鑒于留守兒童閱讀場所存在的種種問題,高校圖書館有必要充分利用人才隊伍、專業(yè)知識、技術等方面的優(yōu)勢,對口聯系幫扶行政村所在的農村圖書館(鄉(xiāng)鎮(zhèn)圖書室或文化站、農家書屋)和學校圖書館(室),依據其建設情況,提供物力和智力支持。例如送去必要的物資,對其管理人員進行一定的業(yè)務和技術方面的指導,完善管理制度,從燈光照明或改善家居擺放位置等方面幫助改善設施環(huán)境,指導其從館藏資源布局的組織方式上加以改善,如設立兒童經典文學書架、教輔類書架、獲獎圖書專架等,幫助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促進留守兒童閱讀場所的建設與完善,滿足留守兒童對知識文化的渴求,為留守兒童開辟第二課堂,擴展留守兒童的知識面,豐富留守兒童的業(yè)余生活。
留守兒童閱讀活動中,也不能缺少留守兒童家長(監(jiān)護人)的陪伴和指導,而其指導水平直接影響留守兒童的閱讀效果。因此,兒童家長(監(jiān)護人)必須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兒童心理知識、閱讀指導技巧,特別是應具備書刊評價、鑒賞、甄別和選擇等能力。提高留守兒童家長(監(jiān)護人)的指導水平,無疑對于培養(yǎng)留守兒童閱讀能力十分有利。高校圖書館可以發(fā)揮人力資源優(yōu)勢,組織志愿者或邀請本校專家學者、兒童教育專家、閱讀推廣專家、兒童文學作家等,面向留守兒童家長(監(jiān)護人),針對兒童心理、兒童教育、閱讀指導等方面定期開展多種閱讀沙龍或專題講座活動,為留守兒童家長(監(jiān)護人)之間建立閱讀交流或兒童教育體會的平臺,讓留守兒童家長(監(jiān)護人)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增強教育與監(jiān)護意識,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群體,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留守兒童的閱讀能力可以說是關系到未來國民整體閱讀水平和文化素質水平。留守兒童的閱讀需求、閱讀引導課程、閱讀興趣激發(fā)、閱讀場所建設與完善、兒童家長(監(jiān)護人)的閱讀指導是其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所在。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在圖書館界已經達成共識,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扶貧政策的引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館員服務留守兒童的積極性,與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社會機構、學校、家庭形成聯動,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實現和保障他們的閱讀權利,逐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他們的學習思考能力和閱讀能力,引領讀書學習新風尚,引導他們“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為建設書香社會添磚加瓦。
[1]蘇 琳.全國婦聯發(fā)布《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xiāng)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EB/OL].[2017-04-15].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05/10/t20130510_24368366.shtml.
[2]鄧小昭,張 敏,劉 燦.農村留守兒童課外閱讀環(huán)境研究——以重慶市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5):50—55,37.
[3]鄧 倩.農村留守兒童閱讀現狀的調查分析——以重慶市為例[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5(1):80—83.
[4]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的通知[EB/OL].[2017-04-08].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2015年12月27日修訂)[EB/OL].[2017-04-10].http:∥www.sdedu.gov.cn/sdjy/_jyyw/758989/index.html.
[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EB/OL].[2017-04-11].http:∥news.xinhuanet.com/2016-12/26/c_129419435.htm.
[7]苗曉青.全民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關懷農村留守兒童方式的思考[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4,26(8):132—134.
[8]周堅宇.關于圖書館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閱讀指導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3(12):50—54.
[9]萬美瓊.縣級圖書館對農村留守兒童閱讀推廣服務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7):110—111.
[10]曹桂平.親子閱讀活動中繪本運用形式與策略[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6):28—32.
[11]魏鳳彩.如何讓孩子愛讀書會讀書[J].才智,2014(25):77.
[12]程天賜.中央財政40億元支持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建設[N].農民日報,2007-09-28.
[13]文 華.文化部抽查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服務效能建設情況[N].中國文化報,2017-02-28.
[14]劉 燦.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貧困問題研究[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1(1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