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紅
(內蒙古科技大學 文法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時至21世紀第二個十年,民國時期的文學與文化發(fā)生已逾百年。對民國文學與文化學術史的回顧成為當前學界的研究熱點。民國時期文學文獻的全面整理與研究已引起學界的重視。目前已出版多種民國文學文獻整理的著作,如河南文藝出版社2013年出版曹辛華主編的民國詩詞學學術研究叢書《民國詩詞學文獻珍本整理與研究》(共11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出版任慧主編的《民國時期中國文學史著作廿七種》(共13冊);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許嘉璐主編的《近代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共115冊)。南開大學出版社近年陸續(xù)出版了民國文學史著系列叢書:《民國中國小說史著集成》(共10卷,2014年出版)、《民國詩歌史著集成》(共21冊,2015年出版)、《民國詞學史著集成》(共16卷,2016年出版)。這套系列叢書與眾不同,其關注點集中于對民國詩、詞、小說各體文學史的編纂整理,便于研究者清晰把握民國分體文學史的發(fā)展脈絡。其中,《民國詞學史著集成》叢書由著名詞學研究專家孫克強教授、和希林博士擔任主編,全套16卷,共收錄47種民國時期編印的詞學史研究著作。為保留民國詞學史著原貌,南開大學出版社將這些著作全部影印出版。《民國詞學史著集成》的出版面世,為學界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為民國詞學史乃至中國詞學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切實有益的幫助,誠為嘉惠學林、造福學人的一件大事。
民國期間,研究詞學、撰寫詞史蔚然成風,尤其是詞史的撰寫,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詞學研究中的一大亮點。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如胡適等人,運用進化論及“活文學”的文學史觀,確立了詞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的地位,詞史撰寫隨之列上日程。1926 年胡云翼撰著的第一部“現(xiàn)代”的斷代詞史《宋詞研究》出版,其后,詞史著作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大量涌現(xiàn),成為民國詞學研究的一大景觀。民國詞學史著作就作者而言,不僅新派學者如胡云翼、鄭振鐸等撰寫詞史,傳統(tǒng)學者如劉毓盤、王易等也紛紛編撰詞史。就編寫形式而言既有以白話文寫作的,亦有用文言文結撰的;就編寫內容而言,既有梳理從唐宋至明清詞發(fā)展流變的通代詞史,又有僅介紹唐宋詞史或清代詞史的斷代詞史;既有純粹的詞學專史,亦有依附或包含在文學史、詩史、韻文史中的“包孕式”詞史。民國詞史通常作為學校的教科書使用,相比其他詞學論著,詞史著作擁有更多的受眾,且具有更為廣泛的傳播范圍,影響力也較大。基于對民國詞學史著作重要性與影響力的深刻認識,孫克強教授以敏銳的學術眼光對民國詞學史著作的編纂整合予以關注,由孫先生主編的《民國詞學史著集成》叢書全景式再現(xiàn)了民國時期詞學史著蓬勃興起的原貌。
本書所收錄的四十七種文獻基本囊括了民國時期編印的有關詞學史研究的各類著作,盡可能展現(xiàn)民國詞學史著的全貌。其中,許多著作在詞學史上影響甚大,如吳梅《詞學通論》、劉毓盤《詞史》、王易《詞曲史》等,多次重印、再版,已經成為詞學研究的經典;也有一些塵封多年,具有獨特研究價值而在學界一直未獲應有重視的詞學史著作,如徐珂《詞講義》、孫人和《詞學通論》等,本套叢書對此類著作加以發(fā)掘披露。概而言之,本書的編纂具有兩個特點:其一,全面搜集,種類多樣。本叢書收錄的書稿史著涵蓋了概論類、史著類和文獻類三大類。概論類著作主要介紹詞學基礎知識,通常冠以“指南”“常識”“概論”“講義”之名。史著類著作是詞學論著的大宗,涉及詞通史、斷代詞史、性別詞史。文獻類著作主要指有關歷代詞人文獻資料的詞人小傳、評傳,如周慶云《歷代兩浙詞人小傳》、季灝《兩宋詞人小傳》。其二,稀見文獻,價值不菲。本書收錄了近年未見出版的、較為稀見的民國詞學史文獻資料,如孫人和《詞學通論》為其任教于中國大學的課程講義,對詞學研究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卻長期湮沒無聞,本套叢書首次對其發(fā)掘披露,對推進民國時期重要詞學家孫人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孫人和(1894—1966)字蜀丞,號鶴臞,江蘇鹽城人。民國時期著名文獻學家、詞學家。民國時期曾在北京大學、中國大學、輔仁大學、暨南大學等任教。孫人和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輔仁大學與顧隨齊名的詞學教授。詞學著作主要有《詞學通論》《詞史》《唐宋詞選》《詞瀋》《校訂花外集》《南唐二主詞校證》《陽春集校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孫人和曾為《續(xù)修四庫全書》撰寫了992種提要,多為經部小學,子部雜家、道家,集部詞曲等類,其中詞類有528種。詞籍提要占其所撰提要的一半之多?!八c趙尊岳一起成為現(xiàn)代不可多得的致力于詞籍提要之學的學者”。葉嘉瑩在《我的老師孫蜀丞先生》一文中提到,葉嘉瑩曾在輔仁大學受教于孫人和,孫人和講授“詞及詞史”課程時編印有詳盡的詞學講義,“對于詞之起源、詞之體制、詞之音律以至詞之作法,各個方面莫不有詳盡的介紹?!比~先生所說的這本詞學講義即孫人和的《詞學通論》。葉嘉瑩先生多年尋訪其師孫人和遺著,遺憾的是,卻遭遇重重困難,難以獲知。這使葉先生欲整理和刊印孫人和遺著的愿望完全落空。本書的編者對此書的訪求也極為不易,編者先在山西省圖書館尋得孫人和《詞史》排印本,系孫人和任教于國立北平師范大學時之講義。該書僅存兩章,第一章論詞之起源,第二章論詞之體制,兩章均為殘本,未為完備。編者又于吉林省圖書館訪得孫人和《詞選》油印本,該書附錄有《詞學通論》兩章,“應為孫人和任職于中國大學的講義。惜其僅存兩章,第四章論填詞法,第五章為唐五代兩宋名家詞,然而只有唐五代四家,其余諸家未見”。最終編者通過網(wǎng)上古籍拍賣所得,才使《詞學通論》較為完備的本子得以流傳。本套叢書第八卷收錄的孫人和《詞學通論》分兩卷,上卷三章:詞之起源、詞之體制、論音律;下卷:填詞法、唐五代兩宋名家詞,附詞選。本書所收孫人和《詞學通論》與山西省圖書館館藏孫人和《詞史》及吉林省圖書館所藏孫人和《詞學通論》相比,最為完備,雖部分內容有重復,但有詳略之別。因此,本書所錄孫人和《詞學通論》為目前孫氏最為完備、詳細的書稿,是孫氏在講課過程中對講義內容不斷完善的定稿。此書的文獻價值可見一斑。
《民國詞學史著集成》所提供的珍貴文獻有益于詞學研究者深化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如本套叢書影印出版的徐珂《詞講義》為未刊稿本,現(xiàn)藏上海圖書館?!对~講義》涉及到“重、拙、大、厚、澀”等28種詞學范疇,對理解晚清詞學范疇概念頗有助益。徐珂是常州派詞學大家譚獻的入室弟子,曾為譚獻輯編《復堂詞話》,有“譚門顏子”之稱。同時徐珂與晚清四大家中的況周頤交往密切,因而徐氏對這些詞學范疇的解釋更接近原作者意涵。如“吞吐離即”一詞在譚獻的詞學評點中曾多次出現(xiàn),但譚氏未對其意旨作深入闡發(fā)。徐珂在《詞講義》中對這一范疇的解釋彌補了這一缺憾:“吞吐離即者,若可解若不可解,所謂煙水迷離之致者也,斯為詞之上乘?!暄灾?,吞吐離即者,亦即空中蕩漾也。上句本可接入下意,卻偏不入,而于其間傳神寫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動?!毙扃孢@里引用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矧填詞固以可解不可解,所謂煙水迷離之致,為無上乘耶?!奔皠⑽踺d“空中蕩漾”說對譚獻的“吞吐離即”做出闡釋,既深得譚獻詞學三昧,又將不同詞學家的觀點融鑄貫通,體現(xiàn)出對“吞吐離即”這一詞學范疇的深刻認識。又如徐珂對“澀”這一詞學范疇的解釋與譚獻對“澀”的理解高度契合。譚獻論詞尚澀,反對平鈍廓落或剽滑之作。同時譚獻區(qū)分“澀意”與“澀筆”?!皾笔亲髌匪枷胍饩持疂亲志涞幕逎?。徐珂《詞講義》對“澀”這一詞學范疇的解釋如下:“不滑曰澀,如水之咽而后流,若如唐徐彥伯文之為澀體,專在字面,則成浙派之饾饤矣?!边@里徐珂講到“澀”的兩點屬性:其一,“澀”與“滑”相對,幽澀可治剽滑之弊;其二,“澀”并非字面表達的晦澀,“澀”不可墮入滯塞枝枒之末路。其解釋與譚獻所講的“澀”乃“澀意”,而非“澀筆”深相契合。可以說,徐珂的表述深得譚獻本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對譚獻詞學內涵的理解。
如何評價《民國詞學史著集成》的學術價值?首先,本書按照內容分類編輯成卷,便于研究者各取所需從事專題研究。如本叢書第二卷收錄胡云翼詞史著作四種,分別為《宋詞研究》《詞學ABC》《中國詞史大綱》《中國詞史略》,這樣集中的編纂方式,便于研究者從整體上把握胡云翼的詞史觀。又如第九、十卷集中收錄四部詞曲合論的史著:王易《詞曲史》,盧前《詞曲研究》,蔣伯潛、蔣祖怡《詞曲》,任中敏《詞曲通義》。其共同點是將詞曲同源作為立論的基礎,合而論之。編者將這四部著作集中編排,便于研究者考量民國詞曲關系的研究進程。《民國詞學史著集成》為詞學研究者省去了四處尋求資料之勞,在文獻整理方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其次,《民國詞學史著集成》叢書展現(xiàn)民國詞學的變化進程,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詞學向現(xiàn)代詞學的轉型。傳統(tǒng)詞學批評理論以詞話為主要形式,感悟式、點評式、片段式以及文言為其特點,民國時期的詞學論著則以內容的系統(tǒng)性、結構的章節(jié)布局和語言的白話表述為主要特征。如本書所錄梁啟勛《詞學·例言》中曾明確言道:“是書之作,全部用嚴整之科學方法。于每一標題之下,無處而非用歸納法或比較法以求得其公例?!敝袊~學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重要標志是科學方法在詞學研究領域的廣泛應用。科學方法的運用使得民國期間的詞學史著理性精神大大加強。以準確的語言、嚴密的邏輯,條分縷析地研究詞學,成為一時風尚。
最后,《民國詞學史著集成》叢書是了解民國詞學發(fā)展動向的重要載體。如編者所言,民國詞學論著的蓬勃興起是民國詞學興盛的重要原因。民國時期詞學界出現(xiàn)了新的局面。一個突出特點是新派詞學與舊派詞學的論爭。以王國維、胡云翼為代表的新派詞學注重詞作的情感及審美價值,而以晚清四大家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為代表的舊派詞學強調詞作的思想性、重視詞作的社會政治功能。民國新舊詞學論爭在本書中有精彩呈現(xiàn)。此外,民國詞學的南北宋之爭、清詞中興之說也在本書中有所涉及。如本書所錄葉公綽1930年5月在暨南大學所作之學術講演稿《清代詞學之攝影》,首次使用定量分析方法,通過清代詞人產地表、詞人朝代的研究兩個統(tǒng)計表的數(shù)字統(tǒng)計,揭示清詞興旺之概況,清詞中興之說即由此發(fā)布,其影響深遠直至今日。簡言之,民國詞學研究的熱點話題在本套叢書中均有體現(xiàn)。
本書的編者孫克強教授是蜚聲學界的著名詞學研究專家,多年致力于詞學與詞學文獻學的研究工作,已出版多部詞學文獻學方面的著作,如《大鶴山人詞話》《白雨齋詞話全編》《歷代詞人詞話》(系列叢書:《唐宋人詞話》《金元明詞話》《清人詞話》),這些著作已成為詞學研究者的必備書目,在學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孫先生近年轉而致力于民國詞學的研究,本書可看作他從事這一研究前的一項基礎工作,同時也是為整個詞學研究工程所作的一項基礎工作。據(jù)孫克強教授透露,《民國詞學史著集成》補編將于近期由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民國詞學史著集成》補編共收錄民國時期更為稀見、珍貴著作17種。這些著作有的為各大圖書館館藏書目,有的來自民國時期的報刊、雜志,有的甚至是海內外孤本,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期待這部皇皇巨著早日付梓,以饗讀者。
:
[1]陳水云.中國詞學的現(xiàn)代轉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2]葉嘉瑩.我的老師孫蜀丞先生[J].讀書,2017(5).
[3]孫人和.孫人和《詞學講義》兩種[J].和希林,整理.詞學,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