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摘 要:檔案治理工作的內涵是公共理論在檔案場域中的應用,這是公共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檔案治理的內涵、特征、功能在被定義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專業(yè)人士對此定義產生分歧,所以檔案整理工作中對各個組成部分的定義都不一樣,本文針對其中得到較多人支持的一種進行了簡要的解說,首先對檔案的特征進行整體性概括,接著對其功能治理的內涵進行揭示,其中包括較多內容,提升社會公眾檔案意 識、積聚檔案部門社會資本、增加檔案公共服務供給等,本文對以上提到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的論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檔案治理;檔案部門;公共治理
“國家治理”改革工作的逐漸深入,讓社會公眾對治理工作的開展進行了較為持續(xù)性的關注檔案事業(yè)在我國的治理工作中屬于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國家的治理結構上的調整是為了讓檔案治理工作深入可以得到較大動力的推動,但是即便如此,我國檔案治理工作仍然停留在較為淺薄的概念定義的層面,所以這條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1檔案治理的科學內涵
首先,檔案治理工作的定義可以從很多個角度進行歸納,如果將角度放置在公共治理的角度上,那么檔案治理工作的定義是檔案就是政府與社會組織以及公眾公民共同對公共事務進行的管理,讓其發(fā)揮社會治理上的作用。社會組織與公民在對管理工作進行參與時,就是在多檔案的治理工作產生影響的過程。
其次,從檔案作為公共治理功能發(fā)揮的場域來定義 檔案治理,即對檔案事務的治理,與檔案管理相對。從 這層意義上看,檔案是治理的對象。結合對公共治理的 理解,檔案治理可以定義為:“檔案部門、社會組織和 公民等多個主體協(xié)同合作,基于一定的行動規(guī)則,共同 對檔案事務進行科學、規(guī)范管理,實現(xiàn)檔案領域善治的 活動和過程?!?/p>
2檔案治理的特征
2.1 治理主體的多樣性
檔案治理工作主要落實在檔案部門上,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社會組織與群眾也開始在檔案管理工作擔當起相關責任,也伴隨著相關權利。社會力量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參與,可以讓檔案管理工作上的事物運行更為高效。為了進一步發(fā)揮社會力量在檔案治理工作中的作用,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對購買服務進行推廣,凡是屬于事務性管理服務機構的事物運作都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利用合同簽署對其中可能涉及權利與義務進行規(guī)范,為了讓這些社會機構的檔案治理參與工作可以獲得更多的實際功效,政府應允許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 設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支持有條件的家庭建立家庭檔 案;支持個人保管、展示其收藏的檔案”等工作的開展,在實際工作落實過程中應讓更多的社會主體參與到檔案事物的管理過程中來。
2.2 治理客體的擴展性
在傳統(tǒng)的檔案管理活動中,檔 案部門主要對體制內的檔案事務進行管理,對于體制外 的檔案事務很少涉及。由于治理活動中包含多元主體, 而且不同主體對應著不同的治理對象或客體,因此治理對象的范圍領域十分廣泛。檔案治理活動中,除了對體 制內檔案事務進行管理外,還將體制外檔案事務納入 管理范圍內。在檔案治理過程中,檔案部門、社會組織 和公民協(xié)同合作,明確分工,檔案部門依然是體制內檔 案事務的主要管理者。
2.3 治理方式的法治性
傳統(tǒng)的檔案管理過程中,往 往過多地依賴于剛性手段,尤其是行政手段,經常以文 件管理文件,以文件落實文件,這種單一的治理手段與 單一的管理主體相結合,體現(xiàn)出濃重的計劃體制色彩, 表達著強烈的“人治”思維?!叭绻f以往,當檔案還僅僅是少數(shù)人的權力歸屬時,單靠命令的行使或約定 俗成即可達到預期效果,即便某些律令當中偶爾也涉 及檔案事務,其實質依舊是為了政治需要的話,那么, 在法治化的今天,在檔案這種權力已經普泛化的現(xiàn)代社 會,依法來規(guī)范與檔案相聯(lián)系的一切行為,也就順理成 章了。
3檔案治理的功能
3.1 提升社會公眾檔案意識
我國一直以來的個人權利保護工作落實的不是很完善,主要的原因是相關管理部門沒有對此項工作的重要性進行認識,另一方面就是人們在這方面并沒有樹立保護的相關意識。甚至有些公眾在檔案的概念認識上都不夠全面,這些問題的存在讓檔案工作發(fā)展出現(xiàn)了停滯不前情況,也正是這些綜合性阻礙因素的存在導致檔案信息處理的周邊工作落實的也不夠詳細,如法律法規(guī)、制度辦法等。想要從根本上提升社會公眾的檔案意識,就應讓社會公眾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甚至將社會自治工作落實提上日程。整個流程的正確發(fā)展方向應是檔案治理部門逐漸放權給社會組織,從以往的壟斷狀態(tài)過渡到協(xié)同組織。而公眾的參與應是從以往的邊緣排斥到主動參與,這些工作變化上的逐漸深入可以讓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逐漸提升。
3.2 積聚檔案部門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是個人或組織 在長期交往中形成的,內含著信任、規(guī)范等因素在內的 一系列參與網絡關系。與物質資本不同,社會資本是一 種無形的資源,其內在地呼喚人們之間的理解、同情與 合作,由此達致公共目標的實現(xiàn)?!鄙鐣Y本的積聚需 要從其構成要素著手。同時社會與檔案部門的積極合作,可以對檔案工作形成有效監(jiān)督,從而完善檔案工作 制度,提升檔案部門的“規(guī)范”社會資本;社會組織、 公民和檔案部門的通力合作,又共同構成了一個有序的 橫向參與網絡。因此,檔案治理十分有利于積聚檔案部 門的社會資本,為檔案部門工作的開展提供極大便利。
3.3 增加檔案公共服務供給
檔案治理的一個重要特征 是檔案部門不再有必要成為核心角色,而社會組織和公 民承擔了檔案部門原有的一些職能。目前,檔案館由于 自身能力的有限性,其提供的檔案公共服務難以滿足社會多樣化的檔案信息需求,而社會可以有效彌補公共服 務的不足。如私人檔案館和社群檔案館的建設極大地補 充了檔案公共服務的缺失。早在2004年,廣東省離休干 部屈干臣就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私人檔案館,收藏了廣東 省人大50年來的選民證、1954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憲法》、1956年的全國高考準考證等個人專著、作品、 工作證、紀念章1萬多件檔案材料,已接待了上萬的參觀 者。國外的社群檔案館建設也彌補了公共檔案館館藏社 群檔案的缺憾,有效滿足了特定群體的檔案信息需求。
4結語
檔案治理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社會進步,其模式會逐漸發(fā)生變化,有原有的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壟斷過渡到公眾參與份額逐漸增大。這些變化都是好現(xiàn)象,因為只有讓公眾的參與意識逐漸提升,才能讓檔案治理工作中的治理內涵、特征、功能等方面的內容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這些工作的管理流程與內涵只有得到更多人的了解,才能讓整項工作運行的更加高效,并更為迅速的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晏秦. 論檔案治理的內涵、特征和功能[J]. 檔案管理, 2017(4):4-7.
[2]陳忠海, 宋晶晶. 論國家治理視域下的檔案治理[J]. 檔案管理, 2017(6):21-24.
[3]趙國強. 健全六個體系 全力推進檔案治理的現(xiàn)代化進程[J]. 檔案, 2015(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