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軍芳 馮汝漢
片段示例
1.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
賞析
第一句交代了寫作緣由和“我”的心情,然后用“我愛我母親”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抒發(fā)了十分真摯、樸素的內(nèi)心情感。“特別”“值得”“永遠”等詞,或是表示強調(diào)的副詞,或是富有力度的動詞,于樸實中飽含著朱德總司令對母親去世的隱忍的悲痛和對母親無限的懷念。
2.母親是個好勞動。從我能記憶時起,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婦女們輪班煮飯,輪到就煮一年。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yǎng)蠶,紡棉花。因為她身體高大結(jié)實,還能挑水挑糞。
賞析
一個“好”字,一個“總是”,寫出了母親非同一般的勤勞?!斑€要”有遞進的意味,寫出母親的辛勞,她每天的勞動內(nèi)容多、勞動強度大,突出母親是個“好勞動”,暗含“我”對母親的崇敬、心疼之心?!斑€能”寫出母親的能干,暗含“我”對母親的贊美之情。
3.母親年老了,但她永遠想念著我,如同我永遠想念著她一樣。去年收到侄兒的來信說:“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歲,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飲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見你一面,聊敘別后情景。”但我獻身于民族抗戰(zhàn)事業(yè),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
賞析
兩個“永遠想念”,回環(huán)往復(fù),母子之情感人肺腑。第一個“永遠”,寫出母親對獻身革命事業(yè)的“我”的思念;第二個“永遠”表達了“我”對年邁母親的牽掛與惦念。當聽到母親想見“我”一面卻未能如愿時,“我”再也忍不住內(nèi)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寫道:“但我獻身于民族抗戰(zhàn)事業(yè),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币粋€“竟”字,既寄托了“我”對母親的無限哀思、深情懷念與終生遺憾,又寄寓了“我”把民族、人民、黨的事業(yè)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質(zhì)。
4.母親現(xiàn)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chuàng)造了和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xù)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chǎn)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賞析
作者對母親的感情雖然是未加修飾的,但卻是最生動的。“離我而去”“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等,都是發(fā)自肺腑的平常文字,浸透著“我”對母親的摯愛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同時,作者化悲痛為力量,把對母親的熱愛之情,升華到熱愛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升華到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的高度;把對母親的歌頌之情,升華到與歌頌勞動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進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活學(xué)活用
請你說說下面幾段文字中,作者是如何通過質(zhì)樸的語言來表達真摯情感的。
1.每天天剛亮?xí)r,我母親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么事,說錯了什么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
——胡適《我的母親》
2.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3.我趕緊捧過來,細細地看,滿心滿眼地喜歡。我也試圖包一個,鋪好粽葉,彎成小圓錐,放米和棗,卻總是捏不住粽葉,纏不緊線,總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個角的平面。奶奶笑著說:“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閑閑享一輩子福。”端午的陽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輩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韓逸萌《奶奶的粽子》
(參考答案見下期)
課文導(dǎo)入
初讀《回憶我的母親》時,可能覺得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激情澎湃的語言,一讀就懂,沒有必要花時間去細細品味,耗精力去研讀。其實不然,作者把對母親深深的敬愛和懷念之情滲透在對母親的回憶之中,自然成文,質(zhì)樸深刻,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真摯、深沉的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