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倩倩 邵先豹 楊騰騰
摘 要:采用高溫聚合法制備聚葡萄糖,以合成產物中各組分含量為檢測指標。本文研究了反應溫度、酸含量、反應時間、真空度等因素對聚葡萄糖合成的影響,確定了聚葡萄糖最佳合成工藝為:在反應溫度170℃、檸檬酸用量1%、反應時間120 min、真空度100 kPa的條件下,得到的聚葡萄糖含量高于93%,產品色度低,口感良好。
關鍵詞:聚葡萄糖;高溫聚合;色度
中圖分類號:TS20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229
聚葡萄糖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由葡萄糖隨機聚合而成,其糖苷鍵種類繁多,分子機構非常復雜。作為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一種,擁有低熱量、無糖、低血糖指數(shù)、穩(wěn)定、具有極高耐受性的特殊碳水化合物,具有益生元的特點[1]。它所具有的調整腸胃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通便、預防腸道疾病等生理特性使其可廣泛應用于各種食品中,尤其是低能量、高纖維等的功能性食品中[3]。因其有著特殊的生理保健功能,使其食品領域有著較大的發(fā)展力[2]。本文圍繞聚葡萄糖的合成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確定了產品最佳制備工藝[5]。
1 實驗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試劑
蘋果酸(分析純)、酒石酸(分析純)、檸檬酸(分析純)、無水葡萄糖(分析純)、山梨醇:蘇州天易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純凈水、活性炭脫色劑: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
1.2 實驗儀器
ME104E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真空干燥箱、循環(huán)式真空泵、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沃特斯;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DZDW-1000W電爐:泰州市駿前電熱儀器有限公司。
1.3 實驗方法
按一定比例準確稱取食用酸、無水葡萄糖和山梨醇;投入反應釜中升溫真空聚合,達到預定時間后得到淡黃色黏稠液體,進行組分檢測[5]。通過分析聚葡萄糖中殘留葡萄糖的含量可判斷聚合反應進行的程度。通過改變反應物的類別及添加量、反應負壓、反應時間、反應溫度等因素來控制產物的聚合程度,并且以合成產物中組分含量作為衡量指標[4]。
2 實驗工藝流程
原料稱取→混合均勻→高溫真空縮聚→成品→溶解→組分檢測→高溫脫色。
3 結果與分析
3.1 單因素實驗結果
3.1.1 酸含量聚葡萄糖DE值的影響
山梨醇作為增塑劑,能夠降低產物聚葡萄糖的黏性,改善其口感與色澤。由于生產成本及工藝條件的限制,并經(jīng)過實驗分析及文獻搜索確定所用食用酸為檸檬酸[6]。
食用酸的種類及用量對聚葡萄糖的制備有很大影響,隨著食用酸用量的增加,可利于大分子聚合物的形成。為了分析各多元酸對縮聚反應的影響,我們針對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的對比試驗如圖1所示,當酸用量達到1%后,合成產物中DE值降至4%以下,并且趨于穩(wěn)定。通過考慮經(jīng)濟因素選擇酸種類為檸檬酸,添加量為1%[5]。
3.1.2 反應溫度對樣品DE值的影響
聚葡萄糖的合成主要是葡萄糖在高溫真空條件下進行縮聚反應,因此,反應溫度對聚葡萄糖制備的影響很大[8]。進行了溫度梯度實驗,如圖2所示,聚合反應初始溫度140℃,隨著溫度升高,產物還原糖含量迅速降低,當溫度升至190℃以后,產品DE值變化趨于平穩(wěn),但聚葡萄糖粗品的顏色會迅速變深,對后期的精致濃縮帶來很大困難,因此,選擇190℃作為反應溫度。
3.1.3 反應時間對樣品DE值的影響
實驗反應時間也是影響反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7],一般來說反應時間越長,葡萄糖的聚合度也越高,樣品的DE值也就越低。但實驗證明當反應超過一定時間后,樣品的DE值變化不是很明顯,而且樣品的顏色會明顯變深,由圖3所示,當反應時間達到120min時,反應物的DE值基本保持穩(wěn)定,因此,確定最長反應時間為120min。
3.1.4 負壓對樣品DE值的影響
聚葡萄糖的聚合反應是在負壓狀態(tài)下進行的[9],在實驗中是以真空泵抽取反應釜中的空氣來實現(xiàn)的。負壓狀態(tài)利于合成反應產生的水及時排出,同時防止發(fā)生氧化反應。由圖4可見,隨著真空度升高,徹底反應,產物DE值越低。因此選擇真空度為100kPa。
3.2 實驗對比分析
在以上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因酸量和反應負壓在特定條件下對實驗影響較小,以檸檬酸添加量1%,反應負壓100kPa條件下選定了6組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并針對實驗結果進行組分檢測和活性炭脫色實驗分析,以明確表示出各實驗樣品的組分及色度。
由以上實驗結果所示,實驗方案一的聚葡萄糖聚合度最高,說明了在較高溫度、較長時間及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聚葡萄糖的聚合反應較為劇烈,最終樣品的DE值也較低,但起色度較高,這樣會對以后的精致濃縮造成壓力,也對最終成品的色度產生很大的影響。經(jīng)實驗室各位研發(fā)員的最終商討,確定項目2為最佳實驗方案[10]。
4 總結
本文通過對聚葡萄糖合成的影響因子進行研究[11],結果表明,檸檬酸用量1%、反應溫度170℃、真空度100kPa、反應時間120min的條件下,得到的聚葡萄糖含量高于93%,產品色度較低,口感良好,可適用工業(yè)化生產。
參考文獻
[1]Hans H Rennhard,Lyme Conn.Polysaccharides and their preparation[P].USA:3766165,1973-10-16.
[2]萬茵,黃邵華,傅桂明.聚葡萄糖的制取、性質及在食品中的功能[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0,21(5):30-34.
[3]趙征,路福平,王洪玲,等.聚葡萄糖中試樣品質量和熱穩(wěn)定性的評價[A].無錫:中國微生物學會,1998:403-406.
[4]張惟杰.糖復合物生化研究技術[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2010.
[5]張澤生,王可鳳,孫平,等.聚葡萄糖合成工藝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1,36(5):87-90.
[6]陳子昂,李韶雄,李華,等.新型食品配料-聚葡萄糖制備工藝的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2(6):29-31.
[7]萬里.聚葡萄糖的合成及工業(yè)化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0.
[8]張莉,袁衛(wèi)濤,薛雅鶯,等.聚葡萄糖的應用研究進展[J]. 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12,20(9):38-40.
[9]黃婧,楊海軍,辛修鋒.聚葡萄糖特性及在食品中的應用[J]. 山東食品發(fā)酵,2007(4):52-56.
[10]張陳.生物法生產低聚葡萄糖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
[11]趙凱,張守文,方桂珍.聚葡萄糖的特性及其在低脂冰淇淋中的應用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3(3):34-35,37.
作者簡介:關倩倩,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糧油加工;邵先豹,研究方向:生物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