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摘 要:河南省是我國小麥生產大省,河南小麥在維護我國糧食安全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小麥生產過程中,由于種植不科學,導致小麥田間病蟲害嚴重發(fā)生,常常因為防治不及時,給小麥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威脅。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指導種植戶科學防控小麥病蟲害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19
1 小麥條銹病
1.1 發(fā)病癥狀
小麥條銹病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同時也會侵染葉鞘。在葉片上產生皰疹狀病斑。發(fā)病初期或受危害,葉子正面會出現(xiàn)圓形或橢圓形不規(guī)則散生的紅褐色夏孢子堆,少數(shù)孢子堆可以穿透葉片。后期在葉子背面或葉鞘表面生長出排列呈現(xiàn)散狀的黑色冬孢子堆。小麥返青后,當外界溫度維持在10℃以上,病菌就會侵入新生的葉片。該種疾病發(fā)生和田間病菌數(shù)量、氣候環(huán)境以及品種的抗性有著密切關系。小麥播種日期較早,田間發(fā)病往往較重。
1.2 防治技術
播種前要做好藥劑拌種工作,可以使用3%的苯醚甲環(huán)唑懸浮種衣劑,按照種子用量的0.2%和種子混合均勻后播種,能夠很好地防治小麥條銹病、腥黑穗病和白粉病。當田間達到防治標準后,要及時使用藥物進行防控。每667m2可以選擇使用44%三唑酮懸浮劑40g,或25%丙環(huán)唑乳油(秀特)30mL,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g,以上藥劑任選一種即可,常規(guī)噴霧兌水60kg/667m2,機動噴霧每667m2兌水5~10kg噴霧。
2 小麥赤霉病
2.1 發(fā)病癥狀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性病害,主要在小麥抽穗后危害小麥。小麥抽穗到灌漿期子孢子囊不斷被釋放,在適宜條件下,侵染小麥導致小麥不能正常灌漿。赤霉菌侵入小麥穗部后導致發(fā)病。濕度較大時,在小麥穗基部或影片合縫處會生長出一層紅色的霉菌物,這就是赤霉菌的分生孢子。在干燥條件下,患病部位和患病部位以上植樹枯死形成白穗,遇到風吹容易折斷,對小麥產量危害十分嚴重。
2.2 防治技術
小麥赤霉病防治要加強田間管理,做到適時播種。在播種之前要施足底肥,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控制好氮肥施入量,增施磷肥鉀肥。小麥在整個生育期要確保合理灌溉,做好田間排水工作,降低田間濕度,增加田間通風透光率,為小麥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還要結合本地區(qū)種植制度和生產要求選擇抗病性能較強的小麥品種。雨季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如果將出現(xiàn)連續(xù)3d以上的降雨必須在降雨前做好藥物保護工作;科學藥物防治。當田間患病植株達到防治要求之后,要及時選擇藥物進行防治。可以使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田間噴霧。在噴霧過程中,要注意對準小麥穗部和穗部以上部位,確保藥物噴施均勻。
3 小麥白粉病
3.1 發(fā)病癥狀
小麥白粉病是嚴重危害小麥產量和品質的另外一個主要病蟲害。小麥白粉病可以在小麥各個生育期發(fā)生。病菌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嚴重時也可以危害葉鞘,莖稈和穗部病菌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嚴重時也可以危害葉鞘、莖稈和穗部。發(fā)病初期在患病部位出現(xiàn)白色的霉菌點,隨后霉菌點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發(fā)病嚴重時病斑連成一片,導致葉子大面積發(fā)白。發(fā)病最嚴重時,整個植株上下均被灰白色的霉菌層覆蓋。外界溫度在15~20℃,相對濕度大于70%會導致該種疾病大范圍流行。
3.2 防治技術
要結合地區(qū)生產實際,科學選擇高抗品種。日常要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早播,合理密植。要嚴格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結果科學施肥,及時清理田間雜草,確保田間排水良好,防止植株出現(xiàn)早衰和倒伏。在播種前可以使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照種子用量0.2%的比例進行藥劑拌種能夠很好預防白粉病發(fā)生。發(fā)病初期可以使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懸浮劑1000倍液1~2次,隔7~10d噴1次,噴勻噴足。
4 麥蜘蛛
4.1 危害特點
麥蜘蛛是河南地區(qū)危害小麥生長的主要蟲害。以成、若蟲吸食麥葉汁液,受害葉面上出現(xiàn)細小白點,后麥葉變黃,麥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嚴重的全株干枯。
4.2 防治技術
因地制宜進行輪作倒茬,播種前用75% 3911乳劑0.5kg,兌水15~25kg,拌麥種150~250kg,拌后堆悶12h后播種。田間發(fā)病嚴重時,可以選擇使用2%混滅威粉劑摻入30~40kg細土撤毒土。蟲口數(shù)量大時噴灑波美0.3~0.5度石硫合劑或50%硫懸浮劑每667m2用200~400g對水50~75kg噴霧防治。
參考文獻
[1]趙福軍,胡文剛.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qū)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北京農業(yè),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