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斌
張晉斌善于哲理性的思考,有時能將這些思考不露痕跡地化入詩中,這讓他的寫作有一個比較高的起點(diǎn)。光影、鏡子、畫像、文字、時間、在場、缺席、死亡,與這些概念相關(guān)的命題是張晉斌詩思最為核心玄奧的部分,也是我們打開這幾首詩的有效切口。
——陳林
墻壁,光線,劃定時間的邊界
在空間中和一個面孔對話
深夜,有人敲打房門
急促的呼吸,說:
死亡
她的聲音冷冷地回應(yīng)另一個
夜晚:
“沒有人到這里來!”
“沒有人到這里來!”
面孔轉(zhuǎn)了過去,患了病
對著鏡子開始梳理頭發(fā)
距離便被淹沒在幽深的紋路中
蠟燭在桌上發(fā)射遙遠(yuǎn)的光
抵達(dá)生命的邊緣:終點(diǎn)
于是面孔轉(zhuǎn)了過來,指著白墻
想要刺穿什么,又轉(zhuǎn)移到燭焰上
像河流的轉(zhuǎn)彎,流向沖刷的弧度:
“沒有人到這里來!”
“沒有人到這里來!”
面孔像暗夜等待一束光線的射入
盼望一個敲門的客人
然后招待他:
“沒有人到這里來!”
“沒有人到這里來!”
光鋪白著平面延伸
勾畫一句句豐富的輪廓
在形體之外
我懷疑筆端的墨水
限制了光和黑夜的聚會
顏料,畫布,一只古老的手
處于封閉的黑暗中焦慮地想要看清
光的延伸和平面的直觀
光線境域以行動阻隔理智
淹沒于黑暗
繁衍出需要承受考驗(yàn)的孩子
每當(dāng)黃昏就要降臨
就有一束光線從窗外洞穿到桌子上,反射
照亮了這個向混雜蔓延的屋子
我不知道它從什么地方而來
窗外是高樓遮蔽,屋子在影子深處
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是無中生有的奇跡
它像等待流產(chǎn)的孩子在剎那間出生和死去
卻洞穿出一條線索,連接沉默和發(fā)光
直到抵達(dá)一本敞開的書
它滯留在這些寫滿文字的頁面上
緩慢,觸摸,現(xiàn)實(shí),或者迷失
最終留下的是那個未死去的母親
和書頁上殘留的余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