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商務印書館《茶典》一書自2017年9月出版以來,先后獲當年“中國最美的書”稱號和2018年度“世界最美的書”榮譽獎。這本匯集了《茶經(jīng)》《茶錄》《品茶要錄》《煎茶水記》等八部中華古籍的“茶典”,在出版創(chuàng)意尤其是裝幀設計方面,有一定樣本意義。
“愛茶人的圣經(jīng)”選題創(chuàng)意
2016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揚州國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原大原樣原色復制版)”入藏故宮博物院。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自問世以來,中國對其研究、出版活動多集中在學術領域,諸如出版有《四庫全書:黃帝內經(jīng)》《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欽定四庫全書考證》以及各種影印本、排印本、點校本、注譯本等。類似作品對于中華典籍的普及、傳播、辨正無疑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但往往忽略了《四庫全書》作為“書籍”本身所潛藏的文化價值。有論者曾指出,文本是供人閱讀而寫下的文獻,必須具備某種物質形式,其形式無論是印刷的書刊、報紙還是網(wǎng)頁,均涉及信息交流、娛樂等相關功能。[1]《四庫全書》曾經(jīng)過3800多人抄寫、繪圖,文獻形態(tài)豐富多樣。出版“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期間,商務印書館方面意識到,除了叢書內容承載的知識信息外,有必要回到書籍本身,發(fā)掘其作為“古代抄本”在書法、繪畫等方面的審美價值,以便讓更多的讀者能賞讀到精美的宮廷手抄白描圖文典籍。
《四庫全書》卷帙浩繁,涉及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多個方面,如何選取契合當代語境的出版主題頗考驗策劃能力。在羅列、比對了與現(xiàn)代生活緊密關聯(lián)的選題后,商務印書館確定以“茶”為出版主題。正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的茶文化綿延數(shù)千年,博大精深,且已滲入文人雅士、百姓人家的日常。蘇軾感言:“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盵2]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茶道”也成為許多人休閑雅集乃至怡情養(yǎng)性的不二選擇?;谏鲜龇治?,商務印書館決定給愛茶之人做一本書,以期讀者能領略中國“雅潤清靜”的茶文化,“愛茶人的圣經(jīng)”———《茶典》選題創(chuàng)意由此逐漸被提煉出來。
《茶典》一書選目藍本參照了《四庫全書》所收的八種茶學著作,唐代“茶圣”陸羽所著《茶經(jīng)》發(fā)其嚆矢,此外還包括北宋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蔡襄的《茶錄》,清代“茶仙”陸廷燦的《續(xù)茶經(jīng)》等。這些典籍或論種茶、采茶、制茶、選茶、煮茶,或談品茶、茶器、茶道,內容廣博。雖然自“神農(nóng)氏”飲茶以來,中國歷代流傳的茶譜茶笈數(shù)以百計,但誠如北京大學中文系龔鵬程教授所言,《四庫全書》里的八種茶書,“即此已足觀瀾,索源揣本探末,茶藝大要具于是矣”。[4]
古籍現(xiàn)代視覺秩序的建構
商務印書館將《茶典》一書的目標讀者定位為具有一定古文閱讀基礎和藝術修養(yǎng)的愛茶之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因內容主要源自《四庫全書》,沒有標點的古籍還是容易令人聯(lián)想到文字艱深、裝幀單調,進而可能影響讀者的閱讀興趣。為此,設計者擬在保留古籍文化內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融入現(xiàn)代書籍裝幀技藝,以重建古籍的現(xiàn)代視覺秩序,力求做到內容與形式有機一體,最終有助于給讀者營造出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茶典》之所以能獲評“中國最美的書”“世界最美的書”,與其獨特的裝幀設計理念和視覺呈現(xiàn)有關。
80后設計師潘焰榮承擔了《茶典》的設計工作,他之前的作品曾六度獲評為“中國最美的書”,其中《桃花塢新年畫六十年》摘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DesignforAsiaAwards)金獎,同時獲得過多項字體設計獎項。由這樣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設計師承擔《茶典》設計任務,事實證明頗為相宜。最能體現(xiàn)《茶典》“雅潤清靜”韻味的當屬該書的封面設計。潘焰榮首次提交的方案便得到出版方認可:封面揚棄了其他元素,只有“茶典”兩個“歐體”正楷大字,以最簡潔的手法突出了主題,厚重大氣?!安璧洹眱勺植⒎呛唵蔚募?,而是潘焰榮根據(jù)歐陽詢的字體筆畫設計出來的。宋人工書法,崇尚唐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字體,早期的宋書雕版,多盛行“歐體”。選用“歐體”設計書名,蒼勁古樸,較好地詮釋了“茶”這一中國文化的底蘊。為了配合內文紙張的柔軟手感,潘焰榮還舍棄硬皮護封的精裝做法,選取輕盈柔軟、富有質感的墨綠色水洗牛皮紙作為封面材料。墨綠色水洗牛皮紙經(jīng)過傳統(tǒng)的凸版印刷工藝,油墨表現(xiàn)力較好,色調飽滿豐富,也契合“茶典”主題。淺草綠的腰封,三面切口噴青金,同樣與封面色調融合,整本書看上去有如一枚新芽綠茶。
內文選用“圣經(jīng)紙”,較好地解決了《茶典》“厚度”問題?!恫璧洹吩瓡悠饋砉灿?86個筒子頁,按現(xiàn)代書籍的頁碼計算,則有772頁。如果采取傳統(tǒng)宣紙影印,該書需要裝訂成一函七冊,不便閱讀,要是運用現(xiàn)代膠版紙印刷裝訂,則可能變成一塊“大磚頭”,過于笨重。成品應是一本輕薄、柔軟、精巧的書,才能確保獲得較佳的閱讀體驗,既可案頭翻閱,亦可隨身賞讀。為此,紙張的選擇成為關鍵。經(jīng)過反復比較,商務印書館方面放棄了新聞紙、號薄紙、輕涂紙等各種輕型紙張,接受印制合作方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的建議,最終鎖定了被用來印刷《圣經(jīng)》、俗稱“圣經(jīng)紙”的紙張,這正好暗合《茶典》作為“愛茶人的圣經(jīng)”這一創(chuàng)意。出版方選擇了50g“圣經(jīng)紙”打樣,采用鎖線空脊裝訂,最終書脊的厚度被有效地控制在3厘米,整書既不失端重感,又能完全攤平,便于閱讀。
《茶典》內文保留了完整的書口(中縫),但沒有沿襲中國古代線裝書常用的筒子頁形式,紅色版框、朱絲欄與繁體豎排的正文紅黑相間,層次分明。為了便于讀者調整閱讀節(jié)奏,同時更全面地體驗中國“茶”文化的多元景觀,潘焰榮挑選了蘇軾、米芾、唐寅等人與“茶”相關的八幅書畫作品,如《新歲展慶帖》《苕溪詩卷》《事茗圖》等穿插于全書之中。潘焰榮沒有按傳統(tǒng)做法完整展現(xiàn)整幅書畫作品,而是截取與“茶典”最貼切的構圖,將溫潤典雅氛圍的營造放在首位。同時,《茶典》借鑒古籍裝幀技藝,將原本的拉頁通過折疊和裝訂形成左筒子頁、右側遞進切口的樣式,使得整本書看上去素雅、大方。
《茶典》融古今設計裝幀特色于一書,對古籍資源建構了現(xiàn)代視覺秩序,2017“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稱該書采用現(xiàn)代設計語言闡釋古老的茶典,可謂實至名歸。
中華經(jīng)典資源的當代研發(fā)
《茶典》上市半年時間內,《茶典》加印了三次,尤其是2018年2月23日獲得“世界最美的書”的消息發(fā)布后,一周之內,5000冊圖書銷售一空,表現(xiàn)不俗。
值得注意的是,中華典籍的“古書新作”、古籍整理研究不時有優(yōu)秀作品產(chǎn)生,如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版《園冶注釋》(陳植著)一書,同樣入選2018年度“世界最美的書”,也堪稱當代“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新成果。而延續(xù)《茶典》的選題開發(fā)思路,商務印書館另策劃了一系列傳統(tǒng)文化典籍出版項目,如新版《楚辭》,內容主要取自《四庫全書》,即由朱熹所著《楚辭集注》以及《欽定補繪離騷圖》影印合編而成,同時收錄北宋著名的《九歌書畫卷》。在此意義上可以說,《茶典》(以及《園冶注釋》)類似作品的整理出版,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資源研發(fā)做了新的探索。
注釋
[1][英]戴維·芬克爾斯坦,阿里斯泰爾·麥克利里.書史導論[M].何朝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6.
[2]譚新紅,蕭興國,王林森編.蘇軾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第2版)[Z].武漢:崇文書局,2015:95.
[3]龔鵬程.茶典前言//陸羽等.茶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