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米高產化能夠幫助我國解決糧食豐富化的需求,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幫助提升農業(yè)耕種的效率。然而,當前我國的玉米高產化種植技術并不普及,很多地區(qū)的玉米種植還是依據以往的經驗,難以得到較高的玉米種植產量。本文通過對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和病蟲害防治的介紹,希望能夠實現玉米種植和病蟲害防范的規(guī)范化,提升玉米產量。
關鍵詞:玉米;高產種植;病蟲害防范;技術介紹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42
1 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
玉米的種植技術是玉米是否高產化的關鍵,本文將通過優(yōu)化高產玉米的品種選擇、合理化玉米種植密度、做好玉米的田間管理工作等幾個方面來介紹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
1.1 優(yōu)化高產玉米的品種選擇
高產玉米選種的幾個原則:高產玉米應該選擇雜交玉米種,具有較強的可逆性。在種植地經濟和生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玉米雜交種的選擇應該包括以下幾個特征:玉米的品種要經過驗證為高產優(yōu)質的品種,品種的種植適應能力強,適合大規(guī)模、大范圍的種植,玉米種子的整體質量高,未能發(fā)芽或種植成功的概率較低;高產玉米應該選擇玉米包衣種。由于相比其他的玉米種子類型,玉米包衣種內富含抗旱劑、殺蟲劑、生長劑等微量物質,能夠最大程度減少玉米低下害蟲的侵蝕。盡可能減少玉米黑穗病等土壤傳播和威脅。提高玉米苗苗整齊、苗健康的概率,使玉米更為高產化;藥劑拌種。如果玉米不含有殺蟲劑,在前期種植的時候要進行藥劑拌種,能夠有效防止地下蚜蟲、黑穗病等。
1.2 合理化玉米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合理化可以幫助玉米提升產量,控制玉米產量的種植密度因素主要包括3個方面:品種因素,不同的玉米品種需要采取不同的合理化的種植密度。例如:秦龍9號和潞鑫2號等較晚成熟的玉米品種,應該采用3000株/667m2左右種植密度為適宜。而晉單46號等中早熟品種則應該適當提高種植的密度,以3500株/667m2左右種植密度為適宜;氣候地理原因。長江以南地區(qū)種植玉米,由于土壤較為肥沃地帶應該增大玉米的種植密度。而長江以北地區(qū)種植玉米,在土壤水肥較為稀少的地帶,應該降低玉米的種植密度。
1.3 做好玉米的田間管理工作
玉米選種種植以后,田間管理就變成了影響玉米是否高產的主要因素。玉米的田間管理必須符合玉米生產的規(guī)律,采取一系列田間管理措施,滿足玉米在各個生長階段的需求。盡可能減少玉米個體化生長發(fā)育的差距,進而提高玉米產量。主要包括以下的注意點:玉米中耕除草、培土。玉米中耕除草、培土是玉米種植和高產化的重要舉措??梢詭椭衩自谏L過程中盡可能的變得健壯,減少玉米種植中后期倒伏的概率,進而提高玉米的產量;玉米的施肥。玉米的施肥要配合有機肥料和無機肥量的使用。氮肥、磷肥、鉀肥等化肥和農家肥的用量配合。每667m2玉米田施肥的配合肥料為35~50kg左右;玉米的追肥。在玉米的中耕和除草的過程中,利用速效氮肥進行玉米田的追肥。
2 玉米病蟲害防范的技術要點
除了玉米種植技術以外,玉米的病蟲害防范也是玉米產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學藥物類防治2種措施。
2.1 玉米病蟲害的物理防治方法
玉米病蟲害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玉米種子的選擇。玉米種植的選擇要篩查種子是否有良好的抗病性,或者品種的病感度比較輕;玉米生長過程中肥料的控制。玉米生長過程中實行輪作,提高鉀肥的增施比率;病害苗的及時清理。在田間管理的過程中,玉米的種植者需要及時觀察有無病變的玉米苗,妥善地進行處理,盡可能減少病害苗的傳播;在玉米播種之前要利用好藥劑拌種,提升玉米苗的抗病能力。
2.2 玉米病蟲害的化學藥物類防治方法
玉米病蟲害的化學藥物類防治方法,包括集中玉米常見病蟲害的藥物處理方法。玉米螟的藥物防治。在玉米心葉期,施用1.5%辛硫磷顆粒劑,每667m2用量1~2kg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藥物防治。玉米抽雄前后,田間發(fā)病植株達70%,葉片達20%時,可每667m2玉米田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高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高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高倍液進行噴藥防治。
3 結語
提升玉米產量是我國農業(yè)種植技術改革和進步的重要表現。本文介紹了玉米產量提高的2個重要因素: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希望能夠為我國的玉米普遍化種植技術的推廣、玉米產量的提高和中國農業(yè)技術的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石寶忠,劉淑琴.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防治[J].新農村,2013(4):43.
[2]王福臣,王彪.淺談玉米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綜合防治[J].吉林農業(yè)(C版),2012(11):138.
作者簡介:劉久玉(1968-),男,山東定陶人,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