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麗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
隨著液晶技術的發(fā)展,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視機大屏幕化需求的有力牽引下,生產(chǎn)廠家工藝技術要求逐步升級,TFT-LCD液晶玻璃要求做得更薄、更精細、可調尺寸范圍更大,引線間距更小,需要一種全自動磨邊設備完成磨邊工藝,避免加工中液晶玻璃板的欠損、分層,提高加工精度和生產(chǎn)效率、有效地控制廢品率。我們研制了此種全自動液晶玻璃磨邊機。
本玻璃磨邊機適用于中小尺寸液晶玻璃的制造,是液晶玻璃板制作過程中的重要工藝設備。它采用平面支撐、負壓吸附、自動進給、自動轉位的全自動方式,避免加工中液晶玻璃板的欠損、分層,解決液晶玻璃切割之后,電極引腳張開互連形成的短路問題以及細小裂紋,提高加工精度和生產(chǎn)效率、有效地控制了廢品率,且便于更換產(chǎn)品規(guī)格時設備的調整。
液晶玻璃自動磨邊機主要完成液晶玻璃的磨邊,對液晶玻璃進行0°、180°兩邊四面的磨削。
設備的工作流程如下:
機械手上料—定位臺定位,吸附—機械手搬運玻璃至載臺1—載臺1移至砂輪機構磨邊—玻璃旋轉180°—載臺2吸附—移至砂輪機構磨邊—機械手取出玻璃。
主要部件有:
1) 定位臺部件:用于玻璃的定位
2) 玻璃移送載臺部件:用于玻璃的傳送
3) 磨邊機構部件:用于磨邊
4) 玻璃旋轉機械手:用于玻璃的旋轉
生產(chǎn)單引腳玻璃時,磨邊機的兩個平臺可以同時進行工作,上下料機械手運行行程大,上料機械手可以把定位后的玻璃放到兩個平臺上,下料機械手可以從兩平臺上進行下料。
生產(chǎn)尺寸30 mm×30 mm以下的偏小型號時,一個平臺可以放兩片玻璃,以提高效率。小玻璃增加輔助壓接裝置,確保磨邊過程中玻璃位置不移動。
主要技術參數(shù)
1) 適用液晶玻璃外形尺寸:20 mm×20 mm~180 mm×100 mm
2) 適用液晶玻璃厚度:0.55 mm~1.1 mm
3) 液晶玻璃吸附方式:平臺吸附,有定位機構
4) 可實現(xiàn)磨邊邊數(shù):兩面四邊
5) 砂輪轉速:約4 000轉/分
定位機構用于玻璃的定位,在磨邊前對玻璃磨削邊進行定位,采用機械定位方法,運動方式為:玻璃由機械手放置在吸附平臺上,負壓開啟,工作臺Y向運動至定位條處,定位。機構簡圖如圖1所示。
圖1 定位機構簡圖
定位邊采用非金屬耐磨材料PEEK,平面度要求為<=0.012 mm。
工作臺由電機帶動Y向運行。
采用平面負壓分區(qū)吸附方式,適用多種尺寸產(chǎn)品。
為適應大小尺寸玻璃的磨削,保證玻璃在磨削過程中穩(wěn)定,不串動,對負壓吸附力及砂輪磨削力進行計算。
平臺理論吸附力大小公式:
F≈10-2(101-P)S
式中:F為理論吸附力大小,kgf;P為絕對壓力:為真空泵的絕對真空度,kPa;S為吸盤面積:為吸盤有效面積,cm2;
以玻璃最小尺寸20 mm×20 mm為例,真空度為80 kPa計算;
F≈0.01×(101-80)×4=0.84 Kgf/cm2
砂輪磨削力計算[2]
磨削力的主要特征及計算
砂輪上單個磨粒的切削厚度固然很小,但是大量的磨粒同時對被磨物體進行擠壓、刻劃和滑擦,總的磨削力很大,為便于測量和計算,將總磨削力分解為三個相互垂直的分力Ff(軸向磨削力),F(xiàn)p(徑向磨削力),F(xiàn)c(切向磨削力)。(如圖2)
圖2 砂輪磨削力分解圖
有如下特征:
1) 徑向磨削力Fp最大,這是因為磨粒的刃棱大都以負前角工作,而且刃棱鈍化后,形成小的棱面增大了與工件的實際接觸面積,從而使Fp增大。通常Fp=(1.6,3.2)Fc。
2)軸向磨削力Ff很小,一般可以不必考慮。
3)磨削力隨不同的磨削階段而變化,在初磨階段,磨削力由小至大變化較大,進入穩(wěn)定階段看,工藝系統(tǒng)的彈性變形達到一定程度,此時磨削力較為穩(wěn)定,光磨階段實際磨削深度近趨于零,此時磨削力漸小。
磨削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Fc=9.81[CF(vwfrB/v)+μFy]
Fp=9.81CF(π/2)(vwfrB/v)tga
式中:Fc,Fp分別為切向和徑向磨削力,N。vw,v分別為工件和砂輪的速度,m/s;fr為徑向進給量,mm;B為磨削寬度,mm。a為假設磨粒為圓錐時的錐頂半角;CF為切除單位體積的切屑所需的能,kJ/mm2;μ為工件和砂輪間的摩擦系數(shù)。
由于磨粒幾何形狀的隨機性和幾何參數(shù)不合理,磨削時的單位磨削力值kc很大,根據(jù)不同的磨削用量,磨削鋼料時,單位磨削力約在7~20 kN/mm2之間。而其他切削加工方法的單位切削力均在7 kN/mm2以下。
根據(jù)實際使用情況及經(jīng)驗值計算后得出:磨削力遠大于負壓吸附力,考慮磨削的穩(wěn)定性,在吸附平臺上設置玻璃后定位裝置。如圖3。
采用氣缸推動產(chǎn)品方式。由氣缸推動玻璃進行定位,兩側有導軌導向。動作方式為:氣缸伸出推動玻璃,平臺Y向運行至定位邊處,推至定位邊后工作臺Y向退回。
圖3 玻璃后定位裝置
由于空間限制,且氣缸定位時設置的是小壓力,氣缸本身的輸出力無法抵消磨削力,我們在多次試驗后選擇在導軌上設置夾持裝置,即在雙側導軌上采用導軌鉗制器[3]。如圖4。
圖4 導軌鉗制器
導軌鉗制器是指直接夾緊直線導軌或者光軸。用于固定滑臺、定位及防止振動。特點是小巧、種類豐富,適用性強。
選擇常閉型,供氣時解除夾緊,排氣時借助彈簧的作用力夾緊線性導軌。
增壓連接是指在彈簧保持力的基礎上增加空氣壓力產(chǎn)生的保持力,從而增大保持力的連接方法。
根據(jù)導軌尺寸選擇MCPS-0901-A微型鉗制器,增壓連接時單個保持力可達到200 N。滿足使用要求。
對于大尺寸玻璃的磨削,由于吸附力的增大,工件和砂輪的速度、徑向進給量等可以適當更改。
對于平臺吸附產(chǎn)品磨邊,小尺寸產(chǎn)品單獨依靠吸附力是無法滿足加工要求的,需要額外增加定位裝置。定位裝置設置需要根據(jù)設備空間綜合考慮,定位保持力的選擇需要根據(jù)產(chǎn)品的特性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