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春橋
前些年,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紅遍大江南北,人們對時間的無奈與人生的反省在“時間都去哪兒了”的反復叩問中直擊心靈。驀然回首,人們發(fā)現各自在時間的軌跡中,卻總抓了東丟了西,追到了眼前,忘記了原初,在不斷地顧此失彼中,關注了小時間,忘掉了大時節(jié)。
尋找時間,打撈記憶,本來是人成長生活中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于清風處品茗,于月圓時獨思,時間的味道本來應該是淡然、悠長和綿軟的。但是現在,時間焦慮正在成為一個集體的病癥??旃?jié)奏、高強度的生活工作狀態(tài),讓二十四節(jié)氣各個都阻隔在水泥墻或玻璃門外,讓時間狹隘得只成為表上的指針轉動。人對自然的變化,對物候的體察,對節(jié)氣的習俗等變得麻木和無知,時常在新技術及其所塑造的制度中拼命向前,跑贏了約束的時間,卻遺忘了節(jié)氣,經常逆時令而動:該鍛煉時卻工作,該休息時卻吃喝,該踏春賞秋時卻選擇宅著……人們在四時里失序,變得不健康,不自由,缺少煙火味兒。
但隨著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傳統節(jié)氣漸漸由冷變熱:帶有節(jié)氣元素的工藝品、衣著服飾等開始熱賣,節(jié)氣養(yǎng)生被現代都市青年熱捧,節(jié)氣也成為高考作文話題……朋友圈里一張張配有各節(jié)氣的圖片美得讓人陶醉,相互提醒著注意聆聽時間的腳步,安排好各自的生活。從農村到城市,從傳統到現代,人們對節(jié)氣的認識和感知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介的發(fā)展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自覺。
二十四節(jié)氣是關于時間的歌。要真正聽懂這首歌,真正品到時間的味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朋友圈里一張關于秋分的圖片,我們可能知道“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晝夜均分而寒暑平”,但不見得會明白秋分是在提醒君子要遁于世、學會“收”的深層內涵。要真正明白節(jié)氣的內涵,就需要對節(jié)氣的知識有長久的積累以及對天地人相互關系的長久體悟?!稌r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jié)氣》囊括了有關節(jié)氣的命名與由來、物候、習俗、農諺、詩歌及文化意義等內容,并將自然于人的啟示,人對自然的遵循貫穿在每個節(jié)氣的敘述中。不同于一般關于節(jié)氣的科普讀物,作者濃淡相宜、清新質樸的文字及畫家老樹的惟妙惟肖的配圖,飽含了宇宙和人生的關懷,使得本書充滿了詩意與哲思。
作者:余世存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