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寶燕,王云,項曉剛,陳利文,閆蕾,曹竹君,丁葉舟,湯偉亮,林蘭意,謝青,王 暉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發(fā)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癌癥之一,好發(fā)于男性[1]。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國因HCC死亡的患者人數(shù)超過世界因HCC死亡人數(shù)的50%[2-4]。導致HCC的常見危險因素有慢性肝病,特別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5]。由于我國是 HBV 感染的高發(fā)國家,中國約80%HCC患者有CHB發(fā)病基礎[6,7],也就是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 HCC(CHB-related HCC)。有研究表明,CHB患者外周血HBV持續(xù)復制和高病毒載量與肝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部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會發(fā)展為HCC,高水平的HBV DNA載量是HCC發(fā)生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8,9]。雖然有研究表明,核苷類藥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療能夠顯著降低CHB患者發(fā)展為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的風險[10-12],但NAs治療是否能夠減低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患者的病情,從而延長生存時間還亟待研究。本研究探討了血清HBV DNA載量和NAs抗病毒治療等多種因素對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患者生存時間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醫(yī)院確診和治療的HCC患者。入組標準為:有HBV感染的證據(jù),在確診HCC時有完整的臨床和實驗室資料。排除標準為:①合并HC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遺傳代謝性肝病或者血吸蟲病性肝??;②轉(zhuǎn)移性肝臟腫瘤;③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按照巴塞羅那臨床肝病評分(Barcelona clinic liver score,BCLC)對肝癌進行分期。
1.2 臨床檢測與檢查 使用Beckman COULTER ACT 5 diff AL System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生化指標。血清ALT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 為 64 IU/L,AST 正常值上限為 40 IU/L。使用美國 Abbott試劑盒和 ARCHITECT i2000SR化學發(fā)光微粒免疫測定法檢測血清HBV標志物和AFP;使用深圳匹基公司的試劑盒和ABI 7500實時PCR定量檢測儀檢測血清HBV DNA,檢測下限為500 IU/mL或采用Roche COBAS Taqman試劑盒檢測,檢測下限為20 IU/mL。使用GE公司的Discovery MR 750 3.0T磁共振成像儀行腹部掃描。
2.1 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患者人口學和實驗室指標的特征 納入469例HCC患者,男性418例(89.1%),平均年齡52.8±10.3歲,女性51例(11.9%),平均年齡54歲±9.8歲。根據(jù)血清 HBV DNA載量高低將469例患者分為低病毒載量組(HBV DNA <1×104copies/ml)243 例(51.8%),高病毒載量組(HBV DNA≥1×104copies/ml)226例(48.2%)。兩組之間年齡和性別無顯著性差異;低病毒載量組血清ALT和AST水平顯著低于高病毒載量組(P<0.05,表 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s)比較
表1 兩組臨床資料(%,±s)比較
與低病毒載量組比,①P<0.01
例數(shù) 年齡(歲) 男性 女性 乙型肝炎家族史 ALT(IU/L) AST(IU/L)低病毒載量 243 54±10 213(87.7) 30(12.3) 54(22.2) 80±105 55±72高病毒載量 226 52±10 205(90.7) 21(9.2) 79(34.9)① 114±130① 80±107①
2.2 兩組抗病毒治療、血清HBeAg陽性率和生存時間比較 低病毒載量組患者生存時間顯著長于高病毒載量組(P<0.05,表2);抗病毒治療患者生存時間顯著長于未抗病毒治療患者(P<0.05,圖1)。
表2 兩組抗病毒治療和HBeAg陽性率(%)及生存時間(±s)比較
表2 兩組抗病毒治療和HBeAg陽性率(%)及生存時間(±s)比較
與低病毒載量組比,①P<0.01
例數(shù) 核苷類治療 HBeAg陽性 生存時間(d)低病毒載量 243 184(75.7) 53(21.9) 1144±732高病毒載量 226 172(76.1) 104(46.4)① 496±278①
圖1 抗病毒與未抗病毒治療患者生存時間比較
2.3 影響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患者預后的因素分析 經(jīng)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患者預后的因素包括BCLC分期為晚期(P<0.001)、是否行核苷(酸)類似物治療(P<0.01)、血清 AFP≥40 μg/L(P<0.05)、血清 ALT≥64 IU/L(P<0.01)、血清 AST≥40 IU/L(P<0.001)、血清總膽紅素≥24 μmol/L(P<0.001)、血清直接膽紅素≥6.8 μmol/L(P<0.001)、血清 HBV DNA≥1×104copies/ml(P<0.001,表3);經(jīng)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BCLC 分期為晚期(HR 為 1.84,CI 為 1.57~2.15,P<0.001)、未接受 NAs治療(P<0.01)、血清 AST≥40 IU/L(P<0.05)和 HBV DNA≥1×104copies/ml(P<0.001)為影響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表3 影響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導致HCC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5]。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報道,全世界曾感染過HBV的人群約為20億,其中發(fā)展為慢性感染者約為2.4億[12],每年約有65萬慢性HBV感染者死于其所致的肝硬化、HCC和肝衰竭[13-15]。
有研究證明,CHB患者外周血HBV DNA的持續(xù)復制以及高病毒載量與肝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部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進一步發(fā)展為HCC[16-19]。由于高水平的血清HBV DNA載量是HCC發(fā)生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20-22],抗病毒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已經(jīng)有研究顯示保持低病毒載量(HBV DNA<1×104copies/ml),或者在手術(shù)前使病毒載量降低(HBV DNA<1×104copies/ml)能夠延長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患者的生存時間[23-25]。本研究通過對HCC患者確診時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膽紅素水平等指標進行研究,將患者分為高HBV DNA載量組和低病毒載量組,對兩組患者進行對比后發(fā)現(xiàn)低病毒載量組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 1144±732天,而高病毒載量組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496±278天,低病毒載量組患者的生存時間顯著長于高病毒載量組(P<0.05),進一步說明降低病毒載量對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重要性。
另有研究表明長期有效抑制HBV復制與患者生存時間的延長有關(guān)[13,20]。在本研究中,我們把兩組患者中應用NAs治療的患者與未應用NAs治療的患者的生存時間進行了對比,發(fā)現(xiàn)不論在高病毒載量組還是低病毒載量組,行 NAs治療的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患者的生存時間均顯著長于未進行NAs治療的患者。
另外,本研究對影響HCC預后的因素進行了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發(fā)現(xiàn)影響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血清HBV DNA≥1×104copies/ml、BCLC 分期為晚期、未行NAs治療和血清AST≥40 IU/L均為預后差的危險因素。
影像學檢查為早期發(fā)現(xiàn)HCC的有效方法[26-28]。因此,在臨床上,對于存在HBV感染的高危人群,應定期行影像學檢查,以早期發(fā)現(xiàn)可疑病灶,并進行長期的隨訪,結(jié)合血清AFP水平的高低及其動態(tài)變化,篩選出重點監(jiān)測人群。選擇強效抗病毒的核苷(酸)類藥物長期口服,控制病毒復制在非常低的水平,或許可以減少肝臟腫瘤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本研究進一步證實在確診HCC時,低病毒載量的乙型肝炎相關(guān)性HCC患者生存時間比高病毒載量者顯著延長。影響HCC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血清HBV DNA水平、BCLC分期、應用NAs和血清AST水平。長期持續(xù)抗病毒治療有利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