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平 郭 瑩任星魁 何大鵬 張恩雷
(青島國際種苗有限公司,山東青島 266100)
鍋美味為秋播大白菜一代雜種,生育期約60 d(天),葉面皺,單球質量約2.5 kg,軟葉率高,約為61.07%,尤其適合涮、水煮、做湯等食用方式。一致性高,一般每667 m2產量5 500 kg。田間對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的抗性較對照青研早9強,適合包裝運輸。
大白菜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之一,栽培面積常年居各類蔬菜之首。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qū)消費習慣不同,選育適宜各地消費習慣且有特色的新品種是我國大白菜育種的主要目標之一(司朝光 等,2012;徐立功 等,2017;楊代金 等,2018)。青島國際種苗有限公司市場人員調查發(fā)現,云貴川地區(qū)的消費者特別喜歡皺葉大白菜品種,該地區(qū)的主要食用方法為涮、水煮、做湯等,所以軟葉率高、更容易入味的皺葉大白菜易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市場上已有的皺葉大白菜品種在抗病性、軟葉率方面表現一般。因此,根據市場需求,青島國際種苗有限公司以抗病性好、軟葉率高為育種方向,選育出了皺葉大白菜新品種鍋美味,該品種已在山東、四川、貴州、云南等地推廣種植,2017年種植面積約 1 333.3 hm2(2萬畝)。
鍋美味是以自交系S桔黃09-2S小-1S小為母本,自交系金心3號F107-2S小-1S-4S小-5S小為父本雜交育成的大白菜新品種。母本是由2009年引入的S桔黃,經過2 a(年)系統(tǒng)選育,重點選擇在早熟性、抗病性及商品性狀方面表現較好的親本進行留種,選育出的抗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早熟,葉色深綠,葉面泡皺多,倒卵圓形的自交系。父本是從2007年引進的金心3號中選擇表現優(yōu)良的單株進行自交,經過4 a(年)定向選擇,選育的出表現整齊、合抱舒心、早熟的自交系。2011年測配組合,在本公司試驗基地進行組合試驗,其中代號為11秋53的組合表現優(yōu)良,遂進行小規(guī)模采種。2012年及2013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并進行試種推廣,以青研早9為對照品種,經過試種,11秋53表現較好。2015年定名為鍋美味,開始應用于生產。2017年進行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大白菜(2017)370113。
2.1 品種比較試驗 2012、2013年在青島國際種苗有限公司研發(fā)農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小區(qū)面積20 m2,田間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對照品種為青研早9。兩年均于8月7日播種,10月11日收獲。2012年鍋美味平均每667 m2凈菜產量5 278.5 kg,比對照青研早9增產6.5%;2013年鍋美味平均每667 m2凈菜產量5 645.8 kg,比對照青研早9增產5.7%。
2.2 生產示范 2013年在山東新泰、淄博和貴州貴陽進行生產示范。各點示范面積為667 m2,株距40 cm,行距60 cm,播種后60~65 d(天)收獲,鍋美味平均每667 m2凈菜產量5 340 kg,比對照青研早9增產5.3%。
2.3 抗病性 2012年在本公司研發(fā)農場品種比較試驗期間,對霜霉病、病毒病(TuMV)、軟腐病3種田間常見病害進行抗病性鑒定。鍋美味大白菜霜霉病、病毒病的病情指數分別為9.05、0.95;軟腐病田間發(fā)病率為1.2%;對照青研早9霜霉病、病毒病的病情指數分別為14.29、2.38;軟腐病田間發(fā)病率為4.8%。鍋美味田間對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的抗性強于對照青研早9。
2.4 軟葉率 2012年在本公司研發(fā)農場田間種植時,在播種后第60天調查軟葉率,鍋美味的軟葉率為61.07%,高于對照品種青研早9(53.67%)。
圖1 鍋美味
鍋美味(圖1)為秋播大白菜一代雜種,播種后60 d(天)左右收獲,每667 m2種植約2 800株,根據市場需求還可合理密植,播種40 d(天)后可作為半結球大白菜分批收獲,最晚可以75 d(天)收獲。株高約34 cm,開展度65 cm,葉面深綠色,葉柄淺綠色,葉面皺,葉球頭球形,球高約26 cm,球徑約18 cm,疊抱,球頂圓,單球質量約2.5 kg,軟葉率約61.07%。一致性高、豐產,一般每667 m2產量5 500 kg。田間對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的抗性較對照青研早9強,適合包裝運輸。適宜在山東、貴州等地適合大白菜種植的區(qū)域栽培。
4.1 整地施肥 首先應避免選擇十字花科蔬菜重茬地,整地施肥,每667 m2施有機肥2 000 kg或圈肥5 000 kg左右、氮磷鉀復合肥(N-P-K為15-15-15,下同)100 kg、磷酸二銨20 kg。起壟栽培,壟寬30 cm,壟高15 cm,溝寬30 cm。
4.2 播種 山東青島地區(qū)適宜播種日期為8月5~10日,一般采用直播的方式,種穴底墑要足,株距40 cm,行距60 cm,播種后地面噴施封閉除草劑33%二甲戊靈乳油,每667 m2用量100~150 mL,兌水 15~20 kg。
4.3 田間管理 苗期防止干旱缺水,及時間苗,7~8片葉時定苗,蓮座期和結球期追施2次氮磷鉀復合肥,注意水肥結合。病蟲害主要有病毒病、蚜蟲、跳甲和夜蛾類害蟲。病毒病發(fā)病初期及時用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十二烷基硫酸鈉(植病靈)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 d(天)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苗期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5%抑太保乳油1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跳甲,可用35%氯蟲苯甲酰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和240 g·L-1甲氧蟲酰肼懸浮劑1 000倍液防治夜蛾類害蟲,每隔10 d(天)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