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寶 侯麗麗 管石俠 程 靖 楊 樂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我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研究[1]表明,NAFLD與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為中心的多元代謝紊亂密切相關。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M)也同時具有IR和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等特點[2-3]。前期研究[4]表明,NAFLD合并HUM患者較單純NAFLD患者IR加重及患MS的風險升高,兩者合并存在者更值得臨床關注。
頸圍(neck circumference,NC)作為一項新的人體測量指標,可反映頸部皮下脂肪的沉積。近期研究[5-6]表明,NC與碳水化合物、脂類代謝異常及IR密切相關。本研究旨在分析NAFLD合并HUM患者NC與其他臨床測量指標及MS的關聯(lián)性,以期為此類患者早期篩查和干預效果評價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2011年4~6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體檢人群。診斷標準:①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2010年修訂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標準[7];②男性及絕經(jīng)后女性尿酸(uric acid,UA)≥417 μmol/L,絕經(jīng)前女性≥357 μmol/L診斷為HUM[9];③MS的診斷參考改良的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標準[8]。研究組:NAFLD合并HUM患者71例,男性51例,女性20例,年齡3969歲,平均(50.10±8.92)歲,谷丙轉(zhuǎn)氨酶(35.93±32.82)U/L,谷草轉(zhuǎn)氨酶(25.76±19.85)U/L;對照組:單純NAFLD患者97例,男性66例,女性31例,年齡3969歲,平均(49.98±8.89)歲,谷丙轉(zhuǎn)氨酶(29.93±16.52)U/L,谷草轉(zhuǎn)氨酶(22.73±8.47)U/L。研究組和對照組年齡、性別、脂肪肝程度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甲狀腺疾病、病毒性肝炎、惡性腫瘤等疾病患者。
1.2 方法 受檢者清晨空腹采肘正中靜脈血,全自動生化儀測定尿酸、血脂及空腹血糖等;并使用放射免疫法測定空腹胰島素,通過穩(wěn)態(tài)模式評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采用韓國Biospace Inbody 720型人體成分分析儀,依據(jù)電阻抗原理進行人體檢測,如體質(zhì)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頸圍、腰圍(waist circle,WC)、臀圍、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WHR)、體脂肪、體脂百分比及內(nèi)臟脂肪面積(visceral fat area,VFA)等指標。
2.1 人體測量及相關代謝指標比較 對照組體格指標BMI、NC、WC、WHR、VFA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低于研究組,而研究組三酰甘油、空腹胰島素及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人體測量及相關代謝指標比較
2.2 人體測量指標和HOMA-IR的相關性分析 按性別將研究組和對照組分為4個亞組,在各亞組中分別比較各項人體測量指標(BMI、NC、WC、WHR、VFA)與HOMA-IR的相關性。各亞組中NC和HOMA-IR均呈正相關(P<0.05)。男性研究組中各指標與HOMA-IR的相關性比較結果為:BMI> WC> NC > WHR > VFA;女性研究組:NC > VFA > BMI > WHR > WC。與同性別對照組相比,研究組NC與HOMA-IR的相關性更加密切。詳見表2。
表2 人體測量指標和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的相關性
2.3 NC與NAFLD患者合并HUM患病率及MS患病率的關系 男性NC測量值為(38.19±1.66) cm,女性為(35.47±2.24) c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745,P<0.001)。按性別分組,分析NC上、下四分位數(shù)組中NAFLD合并HUM患病率及MS患病率。 上四分位數(shù)組中NAFLD合并HUM患病率和MS患病率均高于下四分位數(shù)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詳見表3。
表3 頸圍四分位數(shù)組NAFLD患者HUM患病率、MS患病率的比較
注:NAFLD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HUM為高尿酸血癥,MS為代謝綜合征
脂肪不僅具有儲存能量的作用,其內(nèi)分泌作用也逐漸受到重視。脂肪組織可分泌某些炎癥介質(zhì)及炎癥因子,介導機體炎癥反應,可能在胰島素抵抗中發(fā)揮重要作用。NC作為新的人體測量指標,可反映機體的肥胖程度,是上身皮下脂肪沉積的重要指標。有研究[10-11]表明,NC與BMI、WC、WHR及IR等相關;前期研究[12]發(fā)現(xiàn),用NC評估NAFLD的風險具有較好的臨床意義;王一然等[13]研究提示,NC可成為預測高尿酸血癥的一項指標。
NAFLD合并HUM患者存在的IR較單純NAFLD患者更為嚴重,因此,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本研究顯示,NAFLD合并HUM患者NC明顯增高,提示NC與 NAFLD合并HUM有一定的相關性。由于NC在兩性中存在差別[14],故將兩組研究對象以性別分層,結果表明,在各亞組中NC均和HOMA-IR呈正相關,將各亞組中的相關系數(shù)對比發(fā)現(xiàn),男性研究組中NC和HOMA-IR的相關系數(shù)在5項人體測量指標中排列第3,和對照組相比(排列第4)相關性更加密切,在女性研究組和對照組中也有同樣的對比趨勢,且女性與NC的相關性更為密切。目前,有學者[15]認為,NAFLD也是MS的組分之一,是在肝臟中的病理表現(xiàn),IR在其發(fā)病機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亦有研究[16]表明,NAFLD人群NC顯著大于非 NAFLD 人群,且NC增加NAFLD 的發(fā)生風險。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在單純NAFLD患者中NC和IR呈正相關趨勢,進一步的研究顯示NC和IR的相關性在NAFLD合并HUM患者中甚至超過了WHR,較單純NAFLD相關性更加密切,這提示,各體格指標在衡量單純NAFLD中有一定的意義,但如果NAFLD合并HUM,NC能更好地反應此類患者的IR。隨著NC的增加,NAFLD合并HUM患病率和MS發(fā)病率均升高。NAFLD合并HUM患者存在更為嚴重的代謝紊亂,目前已被臨床重視。臨床常用的體格測量指標如體重、腰圍及臀圍等指標會受進食、呼吸等因素干擾,重復性不佳,而NC則不受上述因素影響,因此NC在NAFLD患者合并HUM的早期篩查和干預效果評價中具有簡便、無創(chuàng)及可重復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