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書
今年5月26日,湖南詩友、著名新田園詩人伍錫學(xué)準(zhǔn)備出版《伍錫學(xué)之散曲》,委托我給他點評。我與先生素不相識,但老先生對中華國粹的傳承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加之,先生是《東坡赤壁詩詞》早期推出的田園詩人,我不得不應(yīng)允。
讀伍錫學(xué)先生的散曲,我認(rèn)為在思想與藝術(shù)上有四個方面做到了散曲神不散。
一、雅俗相融
這是散曲體的特征。因散曲由宋詞俗化而來,是配合當(dāng)時北方流行的音樂曲調(diào)撰寫的合樂歌詞,是一種起源于民間新聲的中國音樂文學(xué),是當(dāng)時一種雅俗共賞的新體詩。伍先生的散曲,可謂雅俗相融,讓人看到了他四十年來一直對中華國粹的敬畏、堅守和傳承。如:《[中呂·滿庭芳]即事》:“肩扛鐵鋤,光頭赤腳,走出低矮茅廬。隨社員涌向田間去,割稻收菽。砌江墈、學(xué)習(xí)田父,插秧苗、追趕村姑。收工暮,傍蓬窗看書,小女撒嬌哭?!鳖}為即事,扛鋤光頭、赤腳,出茅廬、割稻收菽,這顯然是記田園俗事??晌橄壬捌鼋瓑{、學(xué)習(xí)田父”就生雅趣了。因田父是《史記·項羽本紀(jì)》中一個種田的老頭。當(dāng)項羽渡過淮河到達(dá)陰陵(今安徽省定遠(yuǎn)縣)時,迷失了前行的方向,便向田父問路。行人問路,本是常事,可田父欺騙了他,漢軍因此才追上了他們。最終,項羽自刎而死。為什么田父要欺騙項羽?伍先生那時當(dāng)然知道,因為項羽不得民心,所以才遭人們欺騙。后來插秧趕姑、小女撒嬌,就使“俗”而不俗,曲子見爐火,暗藏影射,增添更多熏烤襲人的純青雅趣。你看他在《[仙呂·一半兒]新娘摸螺螄》中寫道:“新衣新褲一新娘,端個膠盆摸水塘。辮子濕來臉蛋臟。笑聲揚,一半兒螺螄一半兒蚌?!保屓嗽卩l(xiāng)俗中生雅趣,讓人在笑聲中有雅俗的歡樂。這正是當(dāng)下詩人何鶴先生說的:“能把自己在自然或藝術(shù)中所領(lǐng)略到的趣味表現(xiàn)到作品中,那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贝丝芍^創(chuàng)造生雅趣。
二、家國情懷
詩人,應(yīng)有家國情懷。這種情懷的釋放,往往通過詩人的言志而表現(xiàn)出來。詩言志。言志不是詩的專利,曲也言志,并在形象思維中超然脫俗。伍先生的散曲趣味生情懷,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如:《[中呂·賣花聲]志感》:“年糕當(dāng)做糠粑咬,瓦罐當(dāng)成鐘磬敲,沉香當(dāng)做爛柴燒。把鳳凰趕跑,讓老鷹嚎叫。世情如此,守清貧,絕不賣身投靠?!鼻?,把年糕、糠粑,瓦罐、鐘磬,沉香、爛柴,鳳凰、老鷹連串對比起來,映襯“守清貧,絕不賣身投靠”,使“志”在不可想象中、不可理喻中,升華到一種全新的、超凡的、高大的境界。他當(dāng)過社員、保管員、會計、文化輔導(dǎo)員、文學(xué)干事,后任縣文化局副主任科員。他始終抱持著一種憂國憂民的擔(dān)當(dāng)情懷,對多年來官場中滋生的貪腐現(xiàn)象,深惡痛絕,時常以其犀利之筆,予以辛辣的貶斥與嘲諷。且看《[雙調(diào)·水仙子帶折桂令]局長被盜》:“平時冠冕堂皇,今日狐貍,被剝喬裝??烊〗饤l,贖回證據(jù),局長仍當(dāng)?!边@是荒唐對荒唐。再看《[正宮·塞鴻秋]主任被騙》:“心虛賊哪能受得他人嚇。顫巍巍銀行磁卡交,貪贓款全被乖乖刷。被雙規(guī)方知自己被騙心驚詫。”這是骯臟對骯臟。這樣的曲子,令貪官看了也會有幾分惶恐,令老百姓看了也覺嘲諷得過癮!
三、幽默機(jī)智
讀曲似讀人。從伍先生的散曲中,我們感觸到他是一位富有趣味美、幽默深邃、同情感強(qiáng)烈的詩人。他幽默得讓人合掌。你看《[正宮·柳梢青]初春》:“花千樹,鶯聲吐。山泉初響,擺尾銀魚。春游小車,男歡女呼。悠然我向田疇去。心愉,手中鐵鎬袋中書?!弊屓俗x后不戀花、不羨鶯、不聽叮冬響、不為魚妞身、不慕小車男女,而為他“悠然我向田疇去”“手中鐵鎬袋中書”,而讓人喝彩鼓掌。他幽默得機(jī)智而深邃,你再看《[正宮·小梁州]訪女友不遇》:“誰知人去鎖柴門”,竟然“溫和婉麗多風(fēng)韻”“如伴君,詩歌論”“含笑別知音”。筆鋒巧妙,轉(zhuǎn)到論詩遇知音。他幽默得富有同情感。你看2010年10月15日、17日,他一連寫了三首曲。一方面鞭撻弊政:既有《[雙調(diào)·折桂令]拜河神》:一隊農(nóng)民為討薪,“正寒風(fēng)漫卷”“多方叩門”無果,卻無奈“長跪河濱”“焚香燃炮,祭拜河神”,訴求為證;又有《[越調(diào)·憑闌人]憑闌》:“夫到華南幫小工,小雪分離今立冬。祈求除夜逢,手機(jī)撥不通”,思念為證。另一方面鞭撻時弊,《[越調(diào)·憑闌人]閨怨》:“夫去江東三四年,不見人還不見錢。偶聞同伴言,已遭師妹纏。”同情留守妹的丈夫“已遭師妹纏”傷痛。他還在[仙呂·一半兒]中同情女歌手:“近日于歸大富人。抱金銀,一半兒聰明一半兒蠢?!痹赱仙呂·一半兒]艷舞中同情“青春舞女”在“一半兒舉拳一半兒吼”中,為“脫個精光不害羞”而心酸。
四、生花妙境
伍先生的散曲確有妙筆生花之意境。且看他的《[正宮·塞鴻秋]一支筆》:把“春鳥林中躍”,“荷夏月塘邊”同“一本書秋雨窗前坐,一首詩冬雪爐邊和”,使“平生筆一支,創(chuàng)作尋歡樂”形成優(yōu)美意象。再看他的《[仙呂·一半兒]作詩》:“一生最美作詩人,一首詩成四海聞。琢腎雕肝備苦辛。那時辰,一半兒清醒一半昏?!贝藭r此刻,它把人帶進(jìn)了讀書三境界,即書到用時方恨少,書山有路勤為徑,腹有詩書氣自華。伍先生曾為自己“手中鐵鎬袋中書”而“心愉”。如今他飽讀詩書,學(xué)有所成,吟詩作曲,才華橫溢,我們仿佛看到他那“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宋·蘇軾《和董傳留別》)的高雅光彩。當(dāng)然,如要說伍先生的散曲有不足之處,我們認(rèn)為稍嫌過于遷就物體的搭配組合,使其曲,難免在重客觀意象中生出些許累贅感。也順祝伍先生的《寄生草》早日問世,啟迪后人!
(作者系東坡赤壁詩社副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