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班本 羅嬋 王筱翠 王勖 藍芳 吳慶國
(1.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湖北 武漢 430056;2.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50)
隨著汽車公司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產量的增加,汽車供給已遠遠大于市場對汽車的需求,汽車廠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大汽車主機廠早已展開激烈的價格戰(zhàn)。2018年5月,中國財政部宣布:進口汽車整車稅率從25%降至15%,整體下調10%,同時,汽車零部件進口的稅率也將降至6%。如何保證自主汽車主機廠競爭力,將是未來自主汽車主機廠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汽車主機廠的營利能力將是未來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和決定企業(yè)能否生存的關鍵。在我國的汽車市場中,企業(yè)要想營利,必須控制整車材料成本。
汽車主機廠的整車收益是通過生產及銷售汽車獲取利潤。單臺汽車的利潤=售價(不含稅)-成本費用。
其中,成本費用包括材料成本、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物流費用以及主機廠正常運營的其他費用,如管理費用等;材料成本是指構成整車的所有內制件原材料、外購零部件、上車輔料;制造費用是指汽車四大工藝(沖壓、焊裝、涂裝、總裝)中發(fā)生的人工成本、材料及能源損耗費用,以及投資的折舊分攤等費用;物流費用是在汽車制造生產過程中的零件物流費用和整車運輸物流費用;銷售費用是主機廠將車轉移給4S店,以及4S店將車輛賣給消費者產生的商務類費用。正常運營的其他費用包括管理費用、日常管理辦公損耗等相對固定的費用。
整車收益各邊界關系如下:
息稅前利潤=銷售凈收入-營業(yè)稅金及附加-材料成本-制造費用-物流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備件收益
銷售凈收入=指導售價/1.17-固定返利-變動商務費用(固定返利為汽車公司給經銷商的固定返點,一般為5%)
營業(yè)稅金及附加=消費稅+城建及教育附加稅=消費稅+[消費稅+(銷售凈收入-材料成本)×17%]×10%
消費稅=銷售凈收入×消費稅稅率
制造費用=變動制造費用+固定制造費用
在整車收益各項邊界中,制造費用、物流費用、管理費用等稅費是采用實際情況的數(shù)據(jù),售價和材料成本的相互關系直接決定了項目的收益情況。
確定目標售價有兩種方式:成本加成法與市場定價法。
1.2.1 成本加成法
成本加成法,是對全部總成本加算一定收益比率,以確定目標售價。此方法適用于賣方市場,當公司產品品質較其他公司優(yōu)良、產品差異較大、公司制定的產品價格不會與其他公司陷入價格爭奪戰(zhàn)時,成本加成定價法才適用。目前各大汽車廠家在汽車品質、功能等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小,汽車投放市場后生命周期短,技術革新速度快,汽車的價格越來越低,成熟、飽和的汽車市場已成為買方市場,這就要求汽車廠家根據(jù)市場確定銷售價格。
1.2.2 市場定價法
汽車市場上的同級別競品之間,如果品質、性能沒有差異,那么售價應該一致?;诖思僭O,根據(jù)目標汽車與市場競品之間的差異(品牌、造型、品質、性能等),回歸分析出本公司未來上市汽車的目標價格。回歸分析式如下
P=B1×1+B2×2+…+Bj×j+…+Bm×m+Bm+1
式中,P為目標售價;X為代表性設計方案的特征值;Bj為回歸系數(shù)(j=1,2,…,m);Bm+1=常數(shù)。
基于回歸分析確定汽車目標售價時,相關系數(shù)要大于0.85,選擇相關程度高的因子,目標售價會較為準確。其他注意事項有:異常值要刪除,以免影響估測的準確度;相關資料越多,越能得出準確目標售價。
基于線性回歸求解目標售價,在相關資料中有具體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在汽車公司中,目前流行的是與競品(參考對象)的PVC分析(P代表價格,V代表價值,C=P-V),將各項功能(品牌、造型、品質、性能等)與競爭車型進行對比,各項功能的價值參考咨詢公司(如威爾森)提供值,分析出差異值。如果C<0,則代表此目標售價具有競爭力。此方法在本質上與回歸分析是一致的,基于簡單易懂的特點,在商品企劃中廣泛運用。
目標成本的制定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下文介紹兩種方式確定整車材料目標成本,即Top Down與Bottom Up。
1.3.1 Top Down
Top Down,即根據(jù)售價,在滿足公司營利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推算而得出的整車允許的材料成本。
在確定售價目標后,根據(jù)整車收益各邊界條件關系收集相關邊界條件,即目標售價、目標銷量、制造費用、物流費用、投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計算出要達到營利目標和整車材料成本要求達到的成本值。整車材料目標成本=目標售價-各項稅費-利潤目標。
1.3.2 Bottom Up
Bottom Up,即根據(jù)商品企劃得出的實際裝備、母型車、平臺、動力配置情況而構建出來的整車預測實際成本。
此方法屬于正向預估整車材料成本,根據(jù)商品企劃案構建整車設計清單明細(含初版設計方案)。成本工程師據(jù)此預估各零部件成本,然后求出整車材料成本預估值。
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目標成本就是基于Top Down和 Bottom Up的不斷相互驗證而形成的。
整車材料成本目標的分解邏輯是:首先,構建基礎車成本目標。基于本公司其他同等級別車型,保留汽車基本設計要求和配置要求,初步核算其在基礎車狀態(tài)下的材料成本,形成各組塊的目標成本:動力總成、車身、底盤、內外飾、電子電器等各大系統(tǒng)。然后,進一步將目標分解至各零部件。整車材料目標成本常用的分解方法有百分比分析法、對標法、橫向對比分析法、綜合分析法。
根據(jù)價值工程理論(V=F/C,V為價值,F(xiàn)為功能,C為成本),要保證目標成本分解的合理性,參考以往車型,每個功能塊在整車材料成本的占比要大致相當。可將公司相關車型的各功能組塊成本占其整車材料成本的比例作為指導項目目標成本分解的依據(jù)之一。車型選擇要具有代表性、統(tǒng)一性。以手動箱最低配各車型為例,統(tǒng)計結果見表1,分析出各專業(yè)對應組塊成本占比情況。
表1 功能組塊材料成本占比匯總
對標分析法(Benchmark)是將研究車型與競品車型進行差異對比分析,確定研究車型目標成本。
首先,買入競品車型,分析競品車型的配置、性能、感知質量等狀況,對競品車型的質量進行定位。然后,將競品車輛質量水平還原至項目開發(fā)車型,將競品車型分系統(tǒng)進行拆解。分系統(tǒng)進行競品方案與本項目的差異對比,包括性能、材料、加工工藝等。最后,推算出本項目的零件成本,作為目標成本參考之一。
根據(jù)百分比分析法及對標分析法得出的初步結論,分解各專業(yè)的成本目標到組塊,再到零部件。在成本工程師向采購部發(fā)布目標成本之前,還需要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公司各車型的成本數(shù)據(jù)庫,將初步確定的目標成本通過橫向對比技術方案和成本信息,確保發(fā)布的目標成本最優(yōu),滿足項目收益目標,進而確認零部件成本目標。
在整車材料成本中,有部分材料成本是開發(fā)項目中不能控制的。如選用現(xiàn)生產動力總成,其已開發(fā)完成,投產后降成本力度有限。上車輔料等成本是根據(jù)市況而定,降成本空間較小。這就要求在分解目標成本時要綜合統(tǒng)籌考慮,綜合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確定各功能組塊及零件目標成本。
整車開發(fā)項目管理是門式管理方式,對項目開發(fā)過程中的每個關鍵節(jié)點實行門式管理,項目成本管控也是門式管理中的重要評審項。
在項目開發(fā)各關鍵節(jié)點都要將材料成本預估與目標進行對比分析,確定是否滿足通過節(jié)點條件以及分析后續(xù)降成本改善措施。在項目概念立項階段,材料成本預估/目標≤105%時,成本項可通過節(jié)點;在項目合同階段,材料成本預估/目標≤103%時,成本項可通過節(jié)點;在項目工程階段(選完供應商),材料成本預估/目標≤101%時,成本項可通過節(jié)點。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階段都要分析挖掘降成本方案及措施。
在項目開發(fā)過程中,降低成本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技術降成本和商務降成本。
技術降成本是通過技術手段、成本指導設計、方案優(yōu)化、零件簡化、價值工程等方法,降低整車材料成本。這里說的降低整車材料成本不僅指材料成本絕對值降低,還指材料成本相對值降低。例如,功能大幅增加但成本少許增加,功能少許減少但成本大幅降低等,都屬于降成本。
3.1.1 成本指導設計
整車材料目標成本分解至零部件后,由具體設計部門領回目標成本,在項目開發(fā)前期按照目標成本開展方案設計。這在概念設計階段就能有效控制成本:按照目標成本開展設計,如果現(xiàn)方案成本超過目標成本,則要檢討設計方案及目標成本的合理性,更改設計方案或調整局部零件目標成本(總體目標成本不變),直到設計方案成本達到材料成本目標。
3.1.2 簡化產品
減少產品零件的數(shù)量、降低零件的差異性、去除不必要的機型,都能大幅降低零件成本而提高獲利能力。根據(jù)研究,大部分產品的復雜性并不是因為客戶需求而產生,而是產品設計不佳。實際上,復雜的產品只會被視為價格昂貴且不合理。此外,通過標準零件及組裝件來降低復雜度時,消費者不會明顯感受到產品的差異。
3.1.3 優(yōu)化設計方案
優(yōu)化設計方案降成本,是指通過重新更改產品設計方案降低成本。事實證明,盡管零件特性一樣,但如果能優(yōu)化設計方案,同樣能夠降低材料成本。目前,大型汽車公司在對部分零件原方案進行重新設計之后,能節(jié)省7%~20%的成本。
3.1.4 價值工程降成本
價值工程,是通過對產品的價值(價值=功能/成本)分析,正確處理價值、功能與成本三者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提升產品價值的系統(tǒng)方法。
價值工程中的價值是消費者心中評價產品有益程度的尺度,價值高說明該產品有益程度高,對消費者效益大、好處多;價值低則說明該產品有益程度低,對消費者效益低、好處少。價值的具體定義為:對象所有功能與獲得該功能的成本之比,即V=F/C。
VE對象選擇方法有經驗分析法、ABC法、強制確定法、百分比分析法。
價值工程降成本方法見表2。
(續(xù))
采購是企業(yè)活動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其支出占產銷額的60%~80%。材料采購成本直接影響整車材料成本的升降。采購在整車材料成本降低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影響汽車開發(fā)時間、性能及質量的前提下,選擇成本最低供應商,將材料成本做到最優(yōu)。
采購降低整車材料成本的方式有:供應商談判、同步工程、集中采購、聯(lián)合采購、采購標準化、采購成本分析。
3.2.1 供應商談判
供應商談判是汽車主機廠與供應商之間在滿足各自利益的前提下達成的汽車零部件等交易協(xié)議。談判并不只限于零件供貨價格的博弈方面,也包括使主機廠和供應商達到共贏方面。比如,供應商有一款現(xiàn)成的零件滿足主機廠性能要求,同時也不涉及侵權,主機廠可考慮直接使用,成本會大幅降低(至少模具費可以節(jié)約)。與供應商談判,通常會將材料成本能進一步降低3%~5%。
3.2.2 同步工程
同步工程,也稱為早期供應商參與。供應商早期參與有兩點好處:第一,充分利用供應商設計優(yōu)勢,能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發(fā)掘最優(yōu)成本方案;第二,供應商現(xiàn)有生產零件如能滿足設計要求,可直接采納,節(jié)約了模具開發(fā)投資費用。
3.2.3 集中采購
在大的汽車集團中,集團內不同子公司會出現(xiàn)向同一零部件供應商采購相同零件價格卻不相同的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由集團成本采購部門統(tǒng)一進行采購,能大大節(jié)約集團的采購成本。
3.2.4 聯(lián)合采購
聯(lián)合采購是介于單獨采購和集中采購之間,通過統(tǒng)計不同子公司之間相同零件采購的需求量,以獲得較好的折扣價格。
3.2.5 采購標準化
對零部件實施標準化規(guī)格,為不同研發(fā)項目的總成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設計方案,推廣平臺化,對于節(jié)約時間和降低成本均有重要意義。
3.2.6 采購成本分析
采購成本分析即供應商報價分析,不僅是成本工程師要掌握的技能,也是采購工程師要掌握的技能。只有了解供應商零件成本結構的基本構成,才能與供應商在平等的位置進行談判。如果采購工程師對供應商零件報價的成本構成一無所知,就不能判斷供應商報價是否合理,更談不上發(fā)掘降成本空間。
汽車整車材料成本控制從汽車研發(fā)立項到汽車銷售退市,貫穿整個汽車生命周期。本文聚焦在汽車研發(fā)階段,以整車收益出發(fā),根據(jù)汽車收益模型,從市場用戶角度確定整車材料成本目標,提出整車材料目標成本分解方法,以及在項目研發(fā)過程中如何控制及達成整車材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