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丹,方明忠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建筑工程檢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主要是通過優(yōu)化檢測實驗室組織結構及科學地分配崗位職責,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對檢測或校準工作進行全方位控制的一種現(xiàn)代管理方法。[1]建筑工程檢測實驗室只有建立一套適宜高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才能為社會提供安全、可靠的檢測數(shù)據(jù)。筆者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建筑工程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進行評價,找出影響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高效運行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可行性建議。
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的運籌學家Saaty首次提出一種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決策方法—層次分析法(AHP)。它通過對評價指標逐層分解,兩兩比較,對復雜、無序的定性問題進行量化處理,根據(jù)各測評指標的相對重要性來確定權重。[2]層次分析法的突出優(yōu)點是利用數(shù)學方法構建評價模型并合理地表達人的主觀想法,結合定性判斷與定量分析,使研究結果更直觀、真實和可靠。[3]
文中擬建筑工程檢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是按照《實驗室資質評審準則》標準建立的,結合該標準建立體系有效性評價指標即影響因素體系。該體系分為3個層次:目標層、1級指標層、2級指標層。其中1級指標層設置五大模塊,包括文件要求、資源管理、產(chǎn)品實現(xiàn)、測量、分析與改進以及運行結果。2級指標層是評價每個1級指標層指標的評價因素指標,一共有24項。
建筑工程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指標層次結構模型如表1所示。[4]
首先邀請相關檢測專家、外審員和內(nèi)審員共10人組成評價小組,評價小組通過查閱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資料、內(nèi)審和管理評審的相關記錄、顧客投訴表等內(nèi)部文件,經(jīng)過多次討論采用1-9標度法進行賦值建立評價指標的比較矩陣,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對于各比較矩陣可以采用matlab編程、幾何平均法、特征向量法以及最小二乘法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5]并計算各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根據(jù)公式CR=CI/RI進行一致性檢驗。其中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取值可通過表2查得。如果CR= CI/RI< 0.10,則判斷矩陣通過了一次性檢驗,否則需要重新調整判斷矩陣直到滿足相對一致性,接著計算匯總得出各級指標層相對于目標層的合成權重,并制成評價指標權重表。
最后對某建筑工程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進行綜合評價,邀請檢測專家、同行、內(nèi)審員等 5 人組成專家團,通過查閱實驗室內(nèi)部資料,對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24個二級指標進行百分制打分,并計算平均得分制成打分匯總表。結合權重和打分匯總表,可以分別計算出該建筑工程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1級指標和體系有效性得分,從而可以判斷其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效果,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為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改進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jù)。
表1 建筑工程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體系
表2 平均隨即一致性指標RI取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