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南北方絕對不是人為分隔的,在漫長的地質史中,秦嶺以北的華北陸塊和以南的揚子陸塊是彼此獨立的,中間隔著大海。華北陸塊基本保持了陸地環(huán)境,森林廣布,形成了巨大的煤炭沉積層。南方的揚子陸塊基本為海洋環(huán)境,沉積了大量石灰?guī)r層和有色金屬礦藏。直至兩億年前,兩個陸塊才完全連為一體。
當兩個陸塊連在一起后,當人類出現(xiàn)后,當華夏文明產(chǎn)生后,人們根據(jù)當?shù)氐牡乩砑皻夂驐l件,不斷地適應環(huán)境,并改造著環(huán)境。
1908年,地理學家張相文第一次提出秦嶺-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因為淮河下游河道支離破碎,目前默認秦嶺-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作為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
秦嶺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分水嶺。它阻擋了北方冷空氣南下和南方暖濕氣流北上。由此也造成了明顯的南北氣候差異。
★天氣逐漸轉涼,幾場寒風后,北方的樹全禿了,而南方的冬天卻是萬里山河一片綠。地理學家們通過對中國氣候的研究,得出了秦嶺淮河是中國暖溫帶與亞熱帶之間的分界線,同時,這條線在很長時間也成了中國集中供暖的分界線。
★全世界的人們都認為,在中國過年必須要吃餃子,甚至餃子就代表了中國年。殊不知,在我國南方,人們過年吃的不是餃子,而是湯圓和年糕。
★小麥起源于中亞內陸地區(qū),適應寒冷氣候,如果這里天氣太熱,結穗都成問題。而水稻起源于溫暖濕潤的中國長江流域,天生就喜歡泡在水里長大。所以,北方旱地大多種植小麥,南方水田大多種植水稻。種植方式?jīng)Q定了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大米為主的飲食結構。
冰雪之鄉(xiāng)黑龍江是中國第六大省,版圖像只天鵝,把守著中國最東和最北的邊疆。
黑龍江省因中國第三大河黑龍江而得名,全省大部分土地都位于黑龍江流域。黑龍江省緯度高,所以冬天特別冷,1月份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低于零下20度,是世界上同緯度最冷的地方。黑龍江的漠河縣在1969年2月13日,最低溫達到了零下52.3度,至今保持著中國最低氣溫的記錄。
黑龍江省還是中國降雪日數(shù)最多、積雪最厚的地區(qū)。時下最熱門的雪鄉(xiāng),據(jù)說有200多天的積雪日。也許是太冷了,黑龍江省一直到清代才成為中國行政區(qū)域。但這里一直被清政府認為是苦寒之地,所以寧古塔(牡丹江一帶)一直是清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
其實黑龍江自然條件好到就一句話:地上沃野千里,地下黃金萬里。
這里有全中國最好的土地條件,東北角是三江平原,西南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土壤最肥,水資源豐富,年降水量70%集中在農作物生長期,名副其實是中國的大糧倉,糧食產(chǎn)量常年中國第一。地下更是礦藏豐富,各類礦業(yè)產(chǎn)值列中國第二,還擁有中國最大的大慶油田。
黑土地一望無際,江水日夜流淌,黑龍江農作物雖然高產(chǎn),但因天氣冷,只能一年一熟。這讓黑龍江人長期過著三個月種田,三個月過年的閑適滋潤的生活,同時也形成了一種豪放寬容的黑土地文化:人們個個熱心腸重感情,崇尚慷慨仗義,把平凡生活過成了如豪氣干云的大河。
河里有冰雪倒影,船歌大米,人情道義,更有情愁滾滾煙火濃濃的東北味道。
海南島為中國第二大島嶼,是中國南方的熱帶島嶼。海南島曾是大陸的一部分,由于火山爆發(fā),地殼下陷,海水上升,形成了30公里的瓊州海峽,海南島才橫空出世,現(xiàn)在島北部還有大量的火山痕跡。
海南全省氣候溫暖,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0%,海島全年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約為1728毫米,水熱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長得又好又快,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育種基地。尤其是南部四市縣堪稱冬季天然溫室,袁隆平就是在這里培育出雜交水稻,從而改寫了世界水稻史。從此,十幾億中國人真正意義上走出了饑餓。袁老先生是全民偶像,海南也功不可沒。
這個南方以南的地方實在有點遠,在古代,海南也是官員流放地,僅唐朝就貶來了11個宰相。到了宋代,蘇東坡也曾被流放到此地。大量文人的到來給文教貧瘠的海南島帶來了各種精英文化。海南島也從一個孤島變成了與中華文化渾然一體的禮儀之鄉(xiāng)。
海南人有著敢拼敢闖的精神。在民國時期,每年都有好幾萬海南人闖蕩東南亞。他們有句俗話:“去番吃的苦與臟,嚴冬過后是春光?!钡谝淮D先烁芍鐣讓幼钆K最累的三把刀行業(yè)——“砍刀”割橡膠,“剪刀”理發(fā),“菜刀”開飯店。一代代人風雨血汗里的打拼,使得海南人在國際社會留下了赫赫大名?,F(xiàn)在,連極富特色的海南雞飯也已經(jīng)風靡東南亞,成為新加坡國菜了。
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他們在外辛苦打拼,最終為的是衣錦還鄉(xiāng)。不斷回國的華僑們把南洋建筑帶回了中國,在海南很多地方都有騎樓老街這樣既能避雨又能防曬的建筑。他們還把橡膠、可可、咖啡這些東南亞作物帶回了中國。如今,海南的橡膠產(chǎn)量占中國70%以上。海南人把咖啡叫葛碧歐,中國第一代咖啡就出自海南興隆華僑農場。油條加咖啡是當?shù)赜忻脑绮停ㄊ遣皇穷嵏擦四銓τ蜅l加豆?jié){固有搭配的認知)。
從人間煙火的咖啡香氣,到五彩繽紛的南洋民居,在這個富饒肥沃的島上,海南人連接著大陸和南洋。無論是南洋棕櫚樹下的一碟雞飯,還是內陸游客對碧海藍天的深度渴望,海南永遠是我們無法錯過的獨特風景。
說起來很有趣,黑龍江和海南,中國一北一南兩個省份,看似毫不搭界,可是,網(wǎng)上有一個戲謔的稱呼“黑龍江省三亞市”,由此可看出東北人對海南島的喜愛之情。
為什么海南東北人特別多呢?
第一個原因當然是天氣。這當然是指海南溫暖的冬季。就如東北網(wǎng)友所言:“你不是東北人,你不會明白一個沒有寒冷的地方,一個沒有冬天的地方,一個永遠溫暖的地方,一個有大海的地方,一個有海鮮的地方,一個有各種各樣水果的地方,對東北人的吸引力有多大?!?/p>
第二個原因是時代背景,這一點大多數(shù)人都不太了解。第一批進入海南的東北人是解放海南島的東北四野轄下的40和43軍大約十萬人。第二批進入海南的東北人是海南建省初期,“十萬人才下海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東北人。
最后一個原因竟然是海南的房價。二十世紀末,東南亞金融風暴后,海南的經(jīng)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當時海南的房價異常便宜,對于平民階層來說完全能夠負擔得起。在這種背景下,一批批東北人又南下了。當時許多行業(yè)都補充進來了干勁十足的東北人,他們舉家南遷,開出租、開飯館、開旅館……在此定居并建設海島。至此,東北人相當于成為了海南的半個主人,他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也收獲了豐碩的果實。
不論黑龍江還是海南島,古時候都離帝都較遠,而且氣候條件相對極端一些,所以皇帝總喜歡將有文化的政治犯流放于這兩個地方,從這一點來看,它們可謂“同病相憐”了。
袁隆平老先生雜交稻的育種基地在海南,可中國最好吃的大米卻出自黑龍江。
兩省人民的反抗精神都十分令人敬佩,“紅色娘子軍”、“東北抗日聯(lián)軍”這些稱呼你肯定不陌生,他們就分別出自海南島和黑龍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