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志仁
首都機場建設(shè)工地。
今年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建成60周年。我5歲時曾在北京首都機場建設(shè)工地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雖然時隔60多年,但童年記憶仍然深深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北京首都機場是在北京市順義縣天竺鎮(zhèn),據(jù)說地點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1955年北京首都機場開工建設(shè),1957年建成,1958年投入使用。
那時我還很小,父親那時在北京民航局工程處工作。記得那年春夏之際,父親下班回來對母親說,要去順義參加首都機場建設(shè)施工。他們商量帶著我和大我4歲的姐姐一起去工地附近的農(nóng)村住。那時我們住北京市里,工地離市里太遠,父親無法每天回家。住得離工地近,父親上下班方便,我姐姐也可以在農(nóng)村的小學(xué)上學(xué)。
搬到工地之前,每星期六下午,我和家人返回北京城里,星期一早上再來工地,來回都是民航局班車接送。那時我家在北京東四六條德華里住,民航局汽車隊也在那,這樣倒是很方便。
記得在一個晴朗的下午,我和媽媽、姐姐就跟著一輛民航局拉材料的“嘎斯”51汽車去了機場工地。那時朝陽門和東直門城樓都還在,出城過了酒仙橋,就是成片的農(nóng)田了??粗峭馑{天白云和地里的莊稼,一切都是那么新鮮。汽車到機場工地后卸下材料,司機就把我們送到機場工地旁邊桃山村的一位大娘家。天色已晚,房東老大娘知道我們要來,堂屋的大灶早已熬好玉米茬子粥,老玉米、小麻雀也在灶火上烤好了。吃起來,那么香,在城里是吃不到的。至今這種感受,仍令我難以忘懷。
桃山村距機場工地很近,村里很多人都在工地干活。無論白天黑夜,在村上都可以聽到施工機械的轟鳴聲。機場所在地屬于順義縣天竺鎮(zhèn),那時附近的山上還有狼,我們小孩一到晚上都不敢外出。后來才知道,當(dāng)時參加首都機場建設(shè)的有十多萬人。父親每天都是起早貪黑,走著上下班?,F(xiàn)在回想起來,村民很樸實。村里有水塘,魚很多,老百姓經(jīng)常給工地上送魚。我們的房東老大娘也總是給我們雞蛋、菜,也不要錢。
桃山村和機場關(guān)系很好。記得逢年過節(jié)時,村上都請來戲班,為工地上演出。當(dāng)?shù)貜某抢飦淼男『⒑苌伲祗面?zhèn)的照相館還把我和姐姐拍的照片,放到鎮(zhèn)上的櫥窗里,工地上的叔叔阿姨也就認識我們了。走到哪里都有好吃的東西,一切都給我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從北京出東直門、酒仙橋到機場,現(xiàn)在知道是40多里。那時也沒有公路,都是土路,汽車也要走半天。民航局的汽車那時是很好的,有美式“威利斯”吉普,有“道奇”中吉普,還有美式“大道奇”和“奇姆西”10輪卡車。我那時最喜歡坐“奇姆西”10輪大卡車,記得方向盤是用木材包起來的,坐在上面十分威風(fēng)。到了機場建成后,才有了大客車和“解放”牌大卡車。在機場工地,人們看見“大解放”開過來了,跟著跑,幕幕情景,猶在眼前。
出了酒仙橋后,要過兩條河,那時也沒有橋,汽車要擺渡過河,就是用幾條木船上面鋪上厚木板,汽車開上去,有人撐船,
當(dāng)年夜晚的建設(shè)工地?zé)艋鹜鳌?/p>
首都機場竣工紀念郵票。伊爾-14飛機。有人拿著粗繩子喊著號子把船拽過去,場面十分緊張。機場上那時候是傾其國力的機械化施工,一到夜晚,整個工地?zé)艄馔?,把半邊天都照亮了?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11/08/qkimageshkzshkzs201811hkzs20181124-3-l.jpg"/>
首都機場航站大樓。這張照片是1958年10月5日拍的,10月25日大樓正式投入使用。前立者是筆者的父親桂文琦。
完工的首都機場調(diào)度指揮大樓。
從那時候,我才知道有“斯大林80號”推土機,有“熱特”25拖拉機,有“大瑪斯”自卸車和“太脫拉”,有羊足碾和鏟運機。壓路機是蒸汽的,和火車頭一樣冒煙。那時候,剛解放時間不長,所有的人們都有沖天的干勁。工地上每天都要加班,父親每天回家都很晚,見到我們姐弟倆十分高興。到了過年過節(jié),工地食堂都要會餐,父親都要帶我們?nèi)コ?,自然十分開心。工地上也搞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父親還得過獎?wù)?,敲鑼打鼓的很熱鬧,媽媽還專門做過幾個菜慶祝。
工地的施工進度十分快。多次聽爸爸回來說,周總理和中央領(lǐng)導(dǎo)都很重視。好像時間不長,候機樓、塔臺樓、停機坪和跑道就能看出模樣了。1957年春節(jié)剛過,工地上空就不時傳來飛機的隆隆聲。飛機飛得很低,連飛機上的人向地面揮手都能看清楚。聽大人說那是飛機試飛,用的是蘇聯(lián)造的里-2飛機。
1956年社會主義競賽得獎?wù)吆嫌啊5诙抛挠移鸬谝蝗?,為本文作者的父親桂文琦。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首都機場的建設(shè)場景非常壯觀。當(dāng)時的圖紙也是保密的,包括我父親在內(nèi)能全面看到圖紙的人也不多。聽父親講,有一次一位負責(zé)人在市里拿圖紙時,因沒有汽車,就騎自行車把圖紙帶走了,結(jié)果下自行車時發(fā)現(xiàn)圖紙不見了。這位負責(zé)人趕快報告,后來才知道,多虧一位民警在朝陽菜市場附近撿到圖紙上交。為此民航局還專門開了會。
首都機場從開始施工到投入使用,共計4年,1958年投入使用后,還專門出了紀念郵票,這套郵票我也有,可惜“文革”中毀掉了。機場投入使用后,飛來了伊爾-14、伊爾-18,飛來了圖-104,1959年這里舉行了北航“北京一號”的試飛,1973年飛來了中國民航引進的波音707-320。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朱德委員長、周恩來總理都多次來首都機場,在這里乘機或迎送外賓。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田中角榮首相訪華,也都是在首都機場下飛機。出了酒仙橋,路邊有一塊巨大的牌子,上面寫著“首都機場歡迎您”,這個牌子就是機場建成后民航局讓我父親帶著人做的。可以說,首都機場為北京、為共和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57年,北京已成為重要空運樞紐。那時首都機場正在建設(shè)之中,國內(nèi)航線主流機型是伊爾-14。此為當(dāng)年航班時刻表。
我父親自首都機場完工后,又參加了東四的北京民航大樓、昆明巫家壩機場的建設(shè)。幾十年光陰,彈指一揮間,我們的祖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年,我每次從首都機場路過時,都對我國民航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感到自豪。
首都機場老候機樓仍然矗立在那里,珍藏著我童年的美好記憶。每次到機場,我都要多看它幾眼,心里感到無比的親切。
現(xiàn)在,位于北京大興的新的首都機場已在建設(shè)中。等新機場建成后,我一定前去參觀,也一定會從這里飛向祖國各地。
責(zé)任編輯:吳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