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福 葉錦燦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3月10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時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p>
“堤潰蟻孔,氣泄針芒”出自東漢陳忠《清盜源疏》。原文為:“臣聞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潰蟻孔,氣泄針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識幾。”類似的表達還有《韓非子·喻老》中的“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淮南子·人間訓》中的“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漏;百尋之屋,以突隙之煙焚”。
“堤潰蟻孔,氣泄針芒”,意思是小小的螞蟻窩能夠使堤岸潰決,針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氣泄掉。這句古訓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釀成大禍患,意在告誡世人,為人處世要重視小事小節(jié),才能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事物微小的漸變中往往孕育著巨大的質的飛躍。推及現(xiàn)實,它啟迪我們,為政之要,當需對小事小節(jié)保持足夠的清醒認識,慮于微,防于小,才能堅守底線、永葆初心,做到“大節(jié)”不偏離、“小節(jié)”不喪失。
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端螘窍矀鳌分赋?,要在禍害尚處萌芽狀態(tài)之時,就及時發(fā)現(xiàn)感知,并加以預防和制止,避免其繼續(xù)發(fā)展?!饵S帝內經》生動形象地說道:“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強調疾病隱患應及早治療清除,以免給肌體帶來更大的傷害。人貴有自知之明。歷覽古之圣賢,“遠見于未萌,避危于無形”的例子比比皆是?!俄n非子·說林上》講到的“圣人見微以知著,見端以知末”,《亢倉子·訓道篇》提及的“人有偏蔽,終身莫自知己乎”,《史記·五帝本紀》所云的“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都在告訴我們,只有保持一顆“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心態(tài),以“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胸襟,時刻自警自省,才能察微于萌芽之始,進而認清自我、感知自我。
驕縱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細微?!稇?zhàn)國策·魏策一》用“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為喻,告誡人們再小的壞事積累起來也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对娊洝酚性疲骸般枫沸⌒模缗R于谷。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睆娬{謹言慎行,在細小事情上更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翻看中華歷史卷章,大凡有所為、成大業(yè)者,都十分看重“慎微”。唐朝陸贄是出了名的“慎微者”。一些官員送禮遭拒,心懷不滿,埋怨他不近人情,竟反映到唐德宗那里。唐德宗私下里對陸贄說:“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概拒絕,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睂Υ?,陸贄回答道:“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賄道一開,展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及,必及金璧?!标戀椫裕钊司?。北宋名臣張詠在湖北做縣令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個管錢的小吏,偷了一枚錢藏在頭巾里帶出庫房,于是令打板子作為懲戒。小吏不滿,嚷道:“我不過是偷了一文錢,你竟因此打我,但你能夠殺我嗎?”張詠見小吏敢這樣頂撞他,就毫不猶豫地拿起朱筆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边@個典故,深刻揭示了“涓流不止,溪壑成災”的危害。所有這些,都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睂Υ∈滦」?jié)稍有不慎、稍有不拘,往往就會“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垂大名于萬世者,必先行纖維之事。西漢陸賈在《新語·慎微》中強調,任何大業(yè)的完成,最終都要落實到一件件小事上;大節(jié)并不是所謂的空中樓閣,而是體現(xiàn)在一個個細節(jié)上。《曾子·子思子》有云:“君子不絕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則愿也,人不知茍吾自知也,君子終身守此勿勿也?!边@話的意思是,不要因為善事微小就不做,即使做了,也不要張揚,自己知道就行了。人稱“米青天”的宋代文人米芾離任江蘇漣水知縣時,一句“凡公之物,不論貴賤,一律留下,不得帶走”的囑咐之言廣為傳頌。
小節(jié)不慎,大節(jié)難保。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中,落馬的官員很多都是從一條煙、一瓶酒、一頓飯開始的,他們把“小節(jié)”當成“小事”,久而久之,胃口越來越大,底線一破再破,滑入違法犯罪的深淵,最終不可自拔、追悔莫及。不重視小事,不拘于小節(jié),思想上就會放松自己,行動上就會放縱自己,像“溫水煮蛙”一樣,最終導致消沉、放縱和墮落。
“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走在奮進新時代的征途上,我們更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管住小節(jié),守住自身,“行之以漸、持之以恒”。
(摘編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