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諍
與人生的短促無奈相較,建筑的存在卻恒長至久。2016年,建筑界的“女魔頭”扎哈·哈迪德猝然離世,在她離世后的兩年間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多座她生前設計的建筑項目相繼落成投入使用,從位于歐洲第二大的航運港口的“安特衛(wèi)普港口之家”,到位于北京大興的國際機場,抑或眼下剛開業(yè)不久的澳門摩珀斯酒店,從某種意義而言,它們都會頂著“扎哈遺作”的聲名立于當下,洞見并影響著未來。
1950年出生于巴格達,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筑師。2004曾利茲克建筑獎獲獎者。在黎巴嫩就讀過數(shù)學系。1972年進入倫敦的建筑聯(lián)盟學院AA school學習建筑學。1977年從Diploma畢業(yè),獲得建筑聯(lián)盟學院本科學位。作品包括米蘭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廈以及迪拜舞蹈大廈(DANCING TOWERS)。扎哈在中國的第一個作品是廣州大劇院,北京銀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奧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學建筑樓等。2016年3月31日。扎哈·哈迪德在邁阿密的一家醫(yī)院中因心臟疾病而去世。享年66歲。
一座長達4000多米的友誼大橋,將當代澳門分成兩個世界。一個世界充滿了懷舊的人文風情,另一側是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氹仔島,而后者是澳門作為國際旅游城市定位的依托所在。入夜后,飛機在島上的國際機場落地,于燈火輝煌間,你會看到全球最集中的奢華酒店建筑群落毗鄰而居,不管是威尼斯人豪奢的水景,還是巴黎人旖旎的法式風情——依照過往通例,澳門的每一座奢華酒店都是一個超大的娛樂綜合體,匯集宏偉開闊的建筑硬體,神秘的服務體驗以及刺激的娛樂項目于一身。然而,今年六月十五日才正式開門揖客的摩珀斯(Morpheus,希臘神話中夢神的名字)酒店除了招徠所謂的高端人士,更憑借一望即知的設計感成為這里的一座新地標。
摩珀斯酒店以玉飾為設計靈感,突破多項建筑技術,是全球首座采用自由形態(tài)外骨骼結構的摩天大樓。建筑中央的鏤空部分以“8”字為設計概念,突顯了獨特的設計美學,打造了特色玩味的內(nèi)部空間。要實現(xiàn)這個建筑結構,其所消耗的鋼材量總和超出用以建造巴黎鐵塔鍛鐵的四倍!介紹了這些基本的情狀,行內(nèi)人多半就猜出了它背后的設計師來。沒錯!摩珀斯酒店便是兩年前因心梗去世,素有建筑里“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最新面世的“遺作”。
“澳門之前的酒店建筑參考了世界各地的建筑風格,但Morpheus是由這里獨特的環(huán)境和場地條件演變而來的,是這座城市中完全簇新的建筑。它借鑒了扎哈長達四十年的研究成果,涵蓋了她關于外在與內(nèi)部,公共空間與私人領域,實體與虛幻的思考,笛卡爾的哲思與愛因斯坦的設想亦被包含其間??臻g被編織在結構中,不同的結構又被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不斷地建立新的聯(lián)系。它不涉及傳統(tǒng)的建筑模型,卻結合了所有的酒店美學、結構與制造要求,它的出現(xiàn)將改變我們未來建筑環(huán)境該如何去規(guī)劃?!贝舜伟拈T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的項目總監(jiān),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副總監(jiān)Viviana Muscettola女士介紹說。
2016年3月31日,因為長期工作壓力,勞累過度造成心肌梗塞,扎哈·哈迪德在美國邁阿密猝然與世長辭。在新世紀的頭二十年間,這位令人景仰女性的作品已遍布全球,她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大膽激進的建筑思想無不使人懷念。與“猝然”離去相觀照,建筑本身從設計招標到實體落成則是一項浩大而漫長的工程。就在她遽然離世的時刻,分布在全球21個國家的36個項目正在建設。而就在她逝世當年,位于歐洲第二大的航運港口的“安特衛(wèi)普港口之家”,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的石油學習和研究中心,以及倫敦科學博物館的新建數(shù)學展覽館則次第落成啟用。
扎哈在投身建筑行業(yè)的頭二十年間幾乎沒有一件實體作品落成,而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大量她生前設計的作品將以“遺作”的身份,簇新地佇立在人間。這似乎也應驗了不少大藝術家的宿命:生前飽受爭議,身后哀榮備至。之于國人而言,就在這個十一長假前,作為扎哈生前創(chuàng)作最大的一件作品,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東航基地機庫正式封頂。這也意味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所有配套機庫工程全部完成結構施工,2019年6月30日前將全面竣工
有人說,扎哈哈迪德給了我們一張通往未來的通行證,有效期是5至10年,也許在這段時間內(nèi),人們才會給予她最為公正的評價。
1950年,扎哈哈迪德出生于伊拉克巴格達一個條件優(yōu)渥的阿拉伯家庭。父親穆罕默德扎哈哈迪德曾于上世紀30年代留學倫敦,主攻經(jīng)濟學,歸國后為著名的經(jīng)濟學者,曾長期從政。年少的扎哈便和家人們住在一棟大房子里,父母雙親不獨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且愿意讓家庭始終充滿著民主討論的氣氛。扎哈有兩位哥哥,卻是家中的“獨女”,自然更受長輩的疼愛。開明的家庭教育,與彼時伊拉克社會開放的文化心態(tài)在扎哈身上烙下深刻的印記。她曾回憶自己的幼年時代,稱彼時的巴格達是一個“笑迎八方客”的城市,“整個城市不停地有新思想以及文化產(chǎn)生。”
扎哈第一次接觸“建筑”是11歲那年,她曾說過自己的臥室中有一面不夠規(guī)則的鏡子深受她的喜愛,這或許就是讓她對“不規(guī)則”設計情有獨鐘的開始。小女孩也深受媽媽品位的影響,對她買來的標新立異家具很感興趣。哈迪德回憶道:“在我六七歲的時候,姑姑在伊拉克北部摩蘇爾建了一所房子。建筑師是我父親的一個朋友,他經(jīng)常來我家畫圖紙和做模型,當時我就被吸引了,這是我對建筑的最早印象。”盡管早就有志于建筑事業(yè),但扎哈的大學教育卻刻意選擇了數(shù)學。后來她解釋說如果當年就選擇工科,她很可能會成為年級里唯一的女生,同時“數(shù)學專業(yè)的學習構建了我的理性思維,這是一種思維取向,而不是一種固有模式?!?/p>
1970年代,扎哈舉家遷往倫敦生活。執(zhí)著于個人抱負的她,也順理成章就讀于英國建筑聯(lián)盟學院(AA)。那一時期英國的建筑學校依舊遵循老派歐洲行會的學徒制度,或許受到六七十年代風起云涌國際運動的影響,她和同學們可以在課堂上公開同老師的講授表達不同的看法與觀念,毋寧說是挑戰(zhàn),而勇于向權威抗爭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亦由此而來。她的老師萊昂·克里爾曾回憶說,“扎哈永遠是充滿活力的?!北藭r,荷蘭建筑師雷姆·庫哈斯也在AA學習并擔任教職,說起來也算是扎哈的老師之一了。2003年兩人PK中國廣州大劇院項目時,扎哈卻沒念及什么“師徒情分”并最終勝出。
在AA進修時,扎哈開始喜歡上了20世紀20年代包括馬列維奇和康定斯基的構成主義在內(nèi)的蘇聯(lián)前衛(wèi)藝術——盡管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讓蘇俄同西方世界分道揚鑣,但自彼得大帝時代綿延而來的文藝傳統(tǒng)卻不會輕易隔斷臍帶。當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等在西方風起云涌之時,蘇聯(lián)人的大膽探索甚至更為激越超前。比如馬列維奇以及所創(chuàng)立的“至上主義”繪畫,強調(diào)用數(shù)學的多邊形來實現(xiàn)自己的藝術形式,有時候簡單的勾勒幾筆,幾塊圖形來表達“純粹情感”,以及運用黑白對照的方法來表現(xiàn)“單純化的極限”……每天對著只采用長方形、圓形、直線等構成的抽象造型,這位研究生突發(fā)奇想:建筑,為什么不可以是飄浮感的?以至于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扎哈與其說是建筑師,不如說是畫家。畫家的形式操作是忽視重力的,而建筑師的形式操作則時刻面臨著與重力的對抗。
扎哈在AA的畢業(yè)設計是“馬列維奇的構造”(Malevichs Tektonlk,1976-1977),這份畢設便是根據(jù)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來進行設計的。整個概念型設計旨在橫跨倫敦的泰晤士河的亨格福德橋上建造一座十四層的酒店,并且聯(lián)結北岸的19世紀的古老建筑與南岸的野獸派建筑群。項目特征是帶有旅館性質(zhì)的橋(或線)形綜合體。扎哈聲稱討論的是“變異”,橋把兩岸風格迥異的建筑連接起來,把想象得到的建筑張力融為新的空間可能性。至上主義原本所屬的應用領域為繪畫、雕塑,扎哈的這個設計方案,代表了她以開拓者的身份將至上主義融進了建筑學中,也正是這種創(chuàng)新的思想成為其日后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的起點。
1982年,“香港之峰俱樂部”項目是扎哈風格轉變后的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她也憑借此方案而聲名鶴起?!跋愀壑寰銟凡俊庇捎讵毺氐慕嵌扰c爆炸式的畫風因而贏得“地質(zhì)學”特征的贊譽,彼時的評審,著名建筑師磯崎新評價說“我被她那獨特的表現(xiàn)和透徹的哲理性所吸引”。事實上,整個上世紀80年代,扎哈僅僅通過雙手在圖紙上進行建筑設計的研究,因此作為激進建筑概念與形式領域的一員在建筑界顯露名聲。她進行的創(chuàng)作不是通過實體的建造,而只利用圖紙進行研究的工作。在這10年的時間內(nèi),她的設計天賦在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幻想型”畫稿中充分展示,并屢次在大賽中折桂。
如此還要說回建筑師的職業(yè)特性,和藝術家、哲學家、作家不同,他必須完全靠別人——有錢的金主拍板提供資金才可以將圖紙照進現(xiàn)實,因為蓋房子很花錢,即使蓋一間小房子也一樣。想想建筑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吧,那便是1979年由杰伊普利茲克和妻子辛蒂發(fā)起,凱悅基金會所贊助的。普利茲克家族是全美最富有的十大家族之一,著名的凱睫Hyat酒店集團是它名下的產(chǎn)業(yè)。可以這么說,建筑在如今的社會語境里,完全是融合里公其評論、資本運作、權力象征和建筑師本身能力與聲望的超級混合體。扎哈進行“形而上”的創(chuàng)作是她的自由,但如何付諸實施則必須拿出更具信服力的說辭和方案。前文所述的“香港之峰俱樂部”最終因亞洲金融危機只停留在了方案階段。同樣的情況在1994年英國威爾士卡迪夫歌劇院競賽再度出現(xiàn),雖然獲得比賽一等獎,終因卡迪夫地方政府的反對而未能實現(xiàn),在接受《楊瀾訪談錄》采訪時,扎哈曾將這一經(jīng)歷看作是“職業(yè)生涯的重大挫折”。
實際上早在1988年,已經(jīng)有人看出扎哈·哈迪德有著與導師并駕齊驅的潛質(zhì)。當年紐約MOMA舉辦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解構主義建筑”展,在弗蘭克蓋里、雷姆·庫哈斯、Daniel Libeskind這些大腕的邊上,哈迪德是唯一的女建筑師。有趣的是,當時她連一個建成的建筑都沒有。她的作品是抽象畫、印象派作品,甚至不是觀眾看慣的標準建筑繪圖。有評論甚至稱,站在她的作品繪圖前,就像是在看艾薩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說的插畫。
作為女人的扎哈·哈迪德本就是男性扎推兒建筑師行業(yè)里的異類,何況她來自阿拉伯世界。扎哈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以自身背景特性以及女性身份去融入老派紳士風格的倫敦社會幾乎是不可能的?!碑敃r的倫敦主流社會更無法接受戴著一條頭巾,地方口音濃重,深色皮膚的扎哈哈迪德,所以她一直處于行業(yè)的邊緣,尤其體現(xiàn)在其被排斥在如高爾夫場等男性主導的各種社交場合之外。扎哈所在的英國社會趨于保守,這是她在其他市場尋求突破的原因之一。
直到1993年,她才接受了人生第一個委托項目,位于德國萊茵河畔魏爾鎮(zhèn)的一座消防站——這注定是個同周遭一切絕不兼容的建筑,它的外形就像一只飛鏢,線條硬朗張揚、彰顯自由,不穩(wěn)定的變化動感和結構的分解勢態(tài)貫穿了建筑的每一個角落。看上去運動感十足,那是因為墻面之間的頂點既有重疊又有抵觸,兩兩聚合使其具有流動性。而入口處的雨棚更是整個建筑的點睛之筆,那個尖銳的角如同一把剪刀,直插云霄——通過營造建筑物與地面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達到一種海市蜃樓的效果,這無疑令人想到馬列維奇的箴言,“我們只有脫離大地,等支撐點消失后才可以感知空間?!倍@句話恰是可以框定扎哈所有作品的序言和結語。
盡管那座消防站至今仍不乏話題感,但它作為建筑實體的出現(xiàn)則終于令扎哈的建筑事務所有了真正的“開張”,她終于不再需要仰賴父親悄悄送來一沓一沓的鈔票維系自己的夢想了。1998年,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當代藝術中心招標設計方案,扎哈再度雀屏中選,這是一個真正讓她揚名立萬的作品,可以說這一次她不僅僅創(chuàng)造了奇異美妙的建筑外觀,更締造出一種全新的反重力建筑體驗。這幢8層高的建筑像一個一層一層搭建在玻璃底座的精巧方盒,不僅被《紐約時報》譽為“田園綠洲”,更被建筑評論界一致稱贊為“美國自冷戰(zhàn)以來最為重要的新型建筑?!?/p>
辛辛那提當代藝術中心于2003年正式落成啟用。2004年凱睫基金會便把普利茲克獎頒給了扎哈,由此她創(chuàng)下了兩項紀錄——該獎項創(chuàng)立25年以來第一位女性獲獎者,還是最年輕的獲獎者。評委之一、里斯大學的建筑學教授卡洛斯吉門內(nèi)茲這樣評價她的貢獻:“她讓建筑成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讓我們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噴薄和流動?!?000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庫哈斯曾這樣問她:“你認為目前你在建筑界的地位如何獲獎對你來說意味著更大的成就還是壓力?”“在過去的許多年中,我一直在為獲得人們的認可而奮斗。從這一刻開始,人們真正接受了我,知道我是個能出活的女人?!痹绱嘶卮?。
毋庸諱言,無論后人如何撰寫21世紀上半葉的建筑史,扎哈部注定將是一位彪炳其間的人物。而提到“城市生命力的噴薄和流動”,大概全球再沒有別的地方,如當下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中國其時的城市化運動更風起云涌了。2003年廣州大劇院項目的勝出,讓中國人第一次知道了這位每每以一襲黑色束腰上衣,黑色緞面修身長褲,黑色Prada涼鞋形象示人的“建筑界的女魔頭”。2014年正式落成的望京SOHO,則是從首都機場進入市區(qū)的第一個引人注目的高層地標建筑,被稱為“首都第一印象建筑”:仰視塔樓時,它們?nèi)缤椒?,之間相互映襯、相互交融;俯視塔樓時,又如同小魚,游來游去,互相嬉戲。在流動性線條的作用下,三座塔樓和諧地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矗立在綠化帶上,就如同連綿起伏的小山丘,體現(xiàn)出十足的動態(tài)感覺——同樣在北京建筑高樓,庫哈斯的央視新臺址如包裹著盔甲般鋒利堅硬,而哈迪德的望京SOHO則有更多柔軟的曲線,墻體往外掀開露出里面的骨架,如同夏娃的肋骨。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個世紀初,扎哈哈迪德的事務所僅僅是倫敦一所藉由學校校舍而改造成的辦公室,里面僅有一個小房間,三兩個助手,收支也極之不穩(wěn)定。一晃數(shù)年間,她的事務所已被擴張到擁有了這座辦公大樓的大多數(shù)房間,成為當今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成功的建筑事務所之一。與此相應,扎哈開始在國際上接到了許多訂單,在開羅、喀布爾、Abu Dhabi、臺北、廣州、上海、北京,甚至在她的出生地巴格達都有開發(fā)商和政府代表排隊等著她。粗略統(tǒng)計她的設計大約已有950件,分布在全球44個國家。她的設計成果之多和步伐之迅速也讓所有人贊嘆不止。在建筑領域取得的成就極大地提高了扎哈在世人眼中的名氣,導致了她身價激增,就在幾年前,一家英國家具企業(yè)策劃案因為有了她的設計參與,僅一個桌子模型在紐約就被拍到了29.6萬美元。而這個具有著流線型藍色硅膠桌面的“水桌”,也是一棟時尚先進的扎啥式建筑大廈的迷你縮小版。
扎哈哈迪德除了是一位享譽全球的建筑家,事實上,她是一位實踐過非常多設計門類的多才多藝的設計師,涵蓋多個種類,例如:首飾、鞋品、手袋、游艇、家具等。她也曾和很多品牌有過跨界合作,流線型的造型讓人一眼就能認出其特有的設計格調(diào)。這種造型是扎哈的建筑形式美的一種拓寬性的表達,而她將自己的風格融入這些設計品中,非但沒有讓人覺得突兀,反而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設計美感。比如她設計的施華洛世奇的首飾、Fendi peekaboo手袋能讓你輕易聯(lián)想到上海凌空SOHO,同北京望京SOHO的樣式;路易威登leone包流線的形態(tài)則與她2012年設計的阿塞拜疆蓋達爾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的流動的空間設計非常相似;與Blohm+Voss合作設計的游艇采取了全新的概念,上部的外骨骼結構是一個交織的支撐網(wǎng)絡,其厚度變化,賦予游艇外觀的自然美學,形成天然海洋結構的有機結構造型。同時,這艘船連帶扎哈與巴西鞋類品牌梅麗莎合作的新款鞋履一樣,除了線條流暢優(yōu)美,流線型鏤空元素也一樣令人聯(lián)想到篇首提及的,剛剛落成開業(yè)的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外露的建筑骨骼無疑加強了設計的活力。
2015年2月,扎哈哈迪德獲得了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簡稱RIBA)頒發(fā)的最高榮譽金質(zhì)獎章,這是RIBA第一次將此殊榮授予一位女性。扎啥作為一位女性建筑師,她令人瞠目結舌的建筑作品超越了建筑傳統(tǒng),沖破固有的秩序,也為她抹去了建筑師前面“女性”的修辭,讓她躋身于以男性為主導的世界頂尖建筑設計師之流。她的作品為人們帶來極具沖擊力的視覺感受,創(chuàng)造出一種嶄新的建筑美學。須知建筑為人類提供遮風避雨、安定生活的空間,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說他們這個行當還應該提供便利和快樂。明星建筑物則更加不同,它大大放大了一個空間對于社會的意義,其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話題。而今人已逝,情未了。她留下的不僅僅是一件件設計作品,更是那份值得當今女性建筑師關注的,如何去展現(xiàn)自身的個性,創(chuàng)造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筑的思考。
Q=《北京青年》周刊
A=Viviana Muscettola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副總監(jiān))0摩珀斯酒店采用自由形態(tài)外骨骼結構,令人想起扎哈生前多個跨界作品。能不能具體介紹下這個項目的設計和建造理念?
A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從不重復世界別處過往的設計,毫無疑問,自由形態(tài)外骨骼結構概念是項目的最大亮點之一,這個概念最初亦是有扎哈哈迪德女士所提出的。之所以選擇外骨骼結構是出于對內(nèi)部空間最優(yōu)化的考慮——讓建筑內(nèi)部有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對我們來講,要把外骨骼結構與我們的設計美學緊密相連,內(nèi)部建筑結構也需要與外骨骼造型有機結合。當然全球還有其它外骨骼結構建筑,但復雜性及獨特的自由形態(tài)都不如摩珀斯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