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鴻
配方:干葡萄250克,紅曲10克,糯米50克。
制法:按常法釀酒。將糯米蒸熟,候冷,入曲與葡萄干,水10千克,攪拌令勻,入甕蓋覆。保溫,候熟即成。
功用:養(yǎng)胃陰,健脾胃。
主治:胃陰不足,納食不佳,肌膚粗糙,容顏無華。
用法:口服,不拘時(shí)候,隨量溫飲,勿醉。
附記:引自《古今圖書集成》。堅(jiān)持服用,其效始著。
配方:枸杞根、生地黃各10千克,秋麻子仁300克,香豆豉200克,糯米50千克,酒曲10千克。
制法:將枸杞根加水煮,取汁,煮淋麻子仁。豆豉,三物汁總和取6000毫升,地黃細(xì)切和米蒸熟。地黃取一半,漬米一半及曲和釀飯。候飯如人體溫,以藥汁和一處,拌勻,入翁密封,經(jīng)14日壓取,封固,復(fù)經(jīng)7日。初一度一釀,用麻子仁200克,多即令人頭痛。
功用:滋陰堅(jiān)筋骨,填骨髓,消積瘀,利耳目,長(zhǎng)肌肉,利大小便。
主治:臟邪氣,消渴,風(fēng)濕,下胸脅氣,頭風(fēng),五勞七傷,去胃中宿食,衄血,吐血,風(fēng)癥,傷寒瘴疬毒氣,煩躁滿悶,虛勞喘咳,腳氣腫痹等癥悉主之。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外臺(tái)秘要》。忌食生冷、炸食、雞、魚、面、蒜、白酒,戒房事等。
配方:天門冬15千克,糯米11千克,酒曲5千克。
制法:將天門冬(去心)搗碎,以水220升,煎至減半,糯米浸,瀝干,蒸飯,候溫,入酒曲(壓碎)和藥汁拌勻,入甕密封,保溫,如常法釀酒。酒熟,壓去糟,收貯備用。
功用:清肺降火,滋腎潤(rùn)燥。
主治:肺腎陰虧,虛勞潮熱,熱病傷津,燥咳無痰。
用法:口服,每日臨睡前服20~30毫升。
附記:引自《本草綱目》。風(fēng)寒咳嗽,脾胃虛寒和便溏者不宜服用。
配方:生地黃汁1200毫升,杏仁、大麻子各100克,糯米10O克,酒曲150克。
制法:先以生地黃汁漬曲,待發(fā)酵;糯米作飯,冷暖適宜;杏仁、大麻子研末,與米飯拌勻,共分8份。每取1份,投曲汁中和之,候飯消;再取第2份,依法釀制,余此類推。如此,待酒沸定,封泥14日。取清液,備用。
功用:滋陰充悅,益氣明目。
主治:虛贏。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50~10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外臺(tái)秘要》。服之令人充悅、益氣力、輕身明目,久服去病。婦人服之,更佳,無子者,令人有子。
配方:枸杞子120克,當(dāng)歸(酒洗切片)60克,熟地黃9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20分鐘,取出,埋入土中7日以去火毒。取出開封,即可取用。
功用:滋陰活血益腎。
主治:陽(yáng)萎不育。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不可多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惠直堂經(jīng)驗(yàn)方》。
配方:枸杞子50克,甘菊花10克,麥門冬30克,杜仲15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4味搗碎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養(yǎng)肝明目,補(bǔ)腎益精。
主治:腰背疼痛,足膝酸軟,頭暈?zāi)垦?,?yáng)痿遺精,肺燥咳嗽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大熟地60克。枸杞子30克,檀香1克,白酒750毫升。
制法:將前3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搖1次,浸泡14日后即可取用。
功用:養(yǎng)精血,補(bǔ)肝腎。
主治:病后體虛,精血不足,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陽(yáng)痿,須發(fā)早白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凡脾虛氣滯、痰多便溏者忌服。
配方:女貞子、旱蓮草各30克,熟地黃、桑椹子各20克,白酒500毫升;黃酒1000毫升。
制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紗布袋裝,扎口,置容器中,加入白酒、黃酒混合后密封浸泡上7日后取出藥袋,壓榨取液,將榨取液和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即得。
功用:滋養(yǎng)肝腎,益血培元。
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眩暈,失眠,須發(fā)早白。也可用于神經(jīng)衰弱,血脂過高。
用法:口服,每次服20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中國(guó)藥物大全》。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