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先博
【摘 要】 目的:探討化療對腫瘤病人機體免疫狀態(tài)的影響,在實施化療取得療效的同時,保護和重建腫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方法:查閱文獻,有學者將52例中晚期消化道腫瘤病人隨機分為全身化療組合局部化療組,比較化療前后病人的NK、IL-2、IFN-γ活性的變化并與正常人進行比較[1]。結果:顯示腫瘤病人化療前的NK、IL-2、IFN-γ的活性顯著低于正常人,且化療前后,相應免疫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結論:規(guī)范化療并做好化療前后注意事項,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療效果將大大改善。
【關鍵詞】 腫瘤;化療;機體免疫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235-01
當前,惡性腫瘤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隨著人們對腫瘤生物學特性認識的不斷加深大部分腫瘤已被公認為全身性疾病而非單一的病癥,其治療也早已進入合理的有計劃的綜合治療時期,化療在腫瘤的綜合治療中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化療的毒副作用,特別是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已是眾所周知。
1 腫瘤病人機體免疫狀況
1.1 惡性腫瘤本身對機體免疫的影響 惡性腫瘤病人的免疫系統(tǒng)本身即存在著發(fā)育不全、功能減退或紊亂的情況。大量事實證明,腫瘤病人的免疫功能處于嚴重的抑制狀態(tài),這主要是由于腫瘤的存在所造成,腫瘤負荷越重,機體免疫狀況越差。張方信[1]等曾將52例中晚期消化道腫瘤病人隨機分為全身化療組合局部化療組,比較化療前后病人的NK、IL-2、IFN-γ活性的變化并與正常人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腫瘤病人化療前的NK、IL-2、IFN-γ的活性顯著低于正常人;1981年Siegel提出了紅細胞免疫系統(tǒng)的概念,認為紅細胞不僅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還參與機體的免疫調控,我國學者曾對24例肺癌患者的紅細胞與淋巴細胞協(xié)同圍攻癌細胞情況做了實驗,與健康人進行比較,發(fā)現肺癌病人的紅核細胞免疫功能,顯著低于正常人[2]。
1.2 化療對腫瘤病人免疫狀況的影響 化療對病人免疫狀況的損害是肯定的,然而大量臨床實踐及研究表明,化療對惡性腫瘤好轉率、治愈率的提高,對病人生活質量的改善及生存期的延長等有著重要的意義,甚至部分惡性腫瘤通過化療直接可以治愈,比如常見的淋巴瘤、血液病、一些生殖系統(tǒng)腫瘤等。然而多數化療藥物尚未解決選擇性的問題,其在殺傷或抑制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機體內生長繁殖旺盛的細胞也產生了毒害作用,這突出表現在骨髓的造血細胞遭受損害,及骨髓抑制,這一作用以周期非特異性藥物更為明顯。眾所周知,血液的各種細胞成分包括紅細胞、粒細胞、T細胞、B細胞、K細胞及NK細胞等均來源于骨髓干細胞的分化增殖,骨髓抑制導致上述諸多參與肌體免疫的細胞數量減少,質量下降,進而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的減退。在化療的新近期,嚴重的胃腸道反應等導致病人飲食減少,營養(yǎng)缺乏,各種參與機體免疫的活性物質如各種Ig、淋巴因子、IL-2、IFN、補體系統(tǒng)等由于原料缺乏而合成減少,進一步加重了機體免疫屏障的破壞,各種感染接踵而至。強烈的化療對人體T細胞的抑制是長期的,因此,接受過多程化療(特別是以烷化劑為主的化療方案)的病人,將來有發(fā)生第二種腫瘤的可能。多重化療后而腫瘤最終廣泛播散的病人,其免疫力的低下,認為除化療因素外,可能存在著腫瘤本身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變破壞。
2 腫瘤負荷與機體免疫
規(guī)范合理的化療可有效緩解惡性腫瘤患者的腫瘤負荷,使腫瘤腫瘤本身取得療效。前述張方信等將52例中晚期消化道腫瘤病人隨機分為全身化療組合局部化療組,比較化療前后病人的NK、IL-2、IFN-γ活性的變化,還得出如下結果:全身化療組化療后除IFN-γ的活性降低外,其余指標無明顯變化;局部化療組化療后不僅NK、IL-2及IFN-γ活性增強,且NK及IFN-γ的活性明顯高于全身化療組。表明化療對腫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響與給藥途徑有關,而大量有效的殺傷腫瘤細胞,在減輕機體腫瘤負荷的同時,能否使機體免疫功能得以重建,值得進一步探討。
3 免疫治療與化療
BRM的療效在許多腫瘤的治療中已充分肯定,IL-2、IFN及各種克隆刺激因子等對腫瘤細胞具有直接殺傷的活性,同時也是免疫活性物質,在某些腫瘤的化療中配以適當的BRM治療將有利于療效的提高及機體免疫功能的改善。文獻記載[3],化療前后給以適當的免疫刺激劑,如BCG、左旋咪唑、短小棒狀桿菌等,可減輕抗腫瘤藥物對機體免疫的抑制作用免疫刺激劑給藥的時機不同,對機體免疫產生的影響也不同,如MEL、ADM、MMC等在免疫刺激之前給藥,則表現出很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如能在免疫刺激之后給藥,則產生的免疫抑制作用較??;而5-FU、6-MP及長春堿類藥物等(多屬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在免疫刺激后的1~2日內給藥,對免疫的抑制作用最強圍在刺激之前給藥則影響較小。在化療實踐中酌情應用免疫刺激劑,可在有效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減輕對機體本已脆弱的免疫功的能進一步損害。
4 化療間歇期的扶正治療
初期化療導致的機體免疫功能損害,大都可在化療間歇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復,而接受過多周期大劑量聯(lián)合化療的晚期腫瘤患者,其體內的各種免疫細胞及免疫活性物質數量減少,活性低下,集體整個免疫系統(tǒng)接近崩潰,如此時只考慮化療對腫瘤的治療作用而勉強給藥,則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將進一步遭受打擊而使病情向更壞的方向發(fā)展。此種情況應先給予積極的支持即扶正治療,再設法重建免疫的前提下,酌情適量的給予化療往往能收到一定的效果。有人曾給晚期胃癌患者長期服用扶正抗癌沖劑(黃芪、生米仁、白萸等)[4],并對服藥病人治療前后的OKT 4+、OKT 4+/OKT 8+及NK細胞活性進行對比,發(fā)現用藥后均有明顯提高。大劑量聯(lián)合化療間歇期應同時給予良好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可靜脈給予做夠的熱量、多種維生素等、新鮮血漿、白蛋白、少量多次的新鮮全血輸入等,鼓勵進食一些滋補類食品,使病人機體狀況、免疫功能盡快改善,確保規(guī)范完成整個化療,提升療效。
腫瘤—宿主免疫—抗癌藥物之間存在著極其復雜的關系,而宿主本身免疫功能的失調、失衡、失控也是極其復雜的,探討腫瘤治療特別是內科治療對機體免疫的影響,探討如何重建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對提高治療效果及改善預后有著現實的意義??上驳氖请S著化療藥物更新?lián)Q代升級,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已經大大減少,腫瘤化療和靶向藥物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越來越好,規(guī)范化療并做好化療前后注意事項,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療效果將大大改善。
參考文獻
[1] 張方信等 局部化療對腫瘤病人自然殺傷細胞—白細胞介素2—γ干擾素系統(tǒng)的影響,《腫瘤》1994.06.336.
[2] 張賀龍、唐敏章 肺癌患者紅細胞與淋巴細胞協(xié)同抗腫瘤免疫作用,《中國腫瘤臨床》1994.12.898.
[3] 李振,《惡性腫瘤的化學治療與免疫治療》,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4] 吳賢益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晚期胃癌前后免疫功能研究,《腫瘤》,1994.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