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我有幸得到《十年尋夢——培僑小學的故事》,這是一本裝幀精美的書。據(jù)初相識的中國香港培僑小學(以下簡稱“培小”)連文嘗校長介紹,這本書是培小在10周年校慶時所編。想來,距今已過去了一些時日。就是這本舊書,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培僑小學的劉佳俊老師在體育科中有策略地推行差異教學,并結(jié)合同伴互評、自主學習及個人學習檔案,是一個成功的突破,并為他帶來“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殊榮;
凝聚了英文科組全體教師心血,經(jīng)過了多年多級多次觀課、反復討論與修改的“過程寫作”教學法,以科組5位老師的名義(包括歐陽月玲、MissTIGHE、楊奕芳、陸泳賢、黃浩文)參與教育局的評選,成功獲選為2009~2010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英文科)。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是誰設立的?是終身獎項還是幾年一評?獲獎教師如何產(chǎn)生?當然,我還關心由誰來頒獎。
很快,這些問題在隨后的閱讀中都尋找到了答案。該獎項由中國香港教育局設立,用以表彰和獎勵一線教師不斷推行創(chuàng)新,在綜合、多元和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下,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他們在認知、語言和美感各方面均衡發(fā)展。每個獎項申報人不得超過5人。至于頒獎人,雖然書中沒有提及,但我看到照片了,教師們正從當時的中國香港行政長官手中接過獎牌。對于一名普通教師來說,自己的工作能夠得到政府的認可,能夠獲得行政長官的頒獎,這是何等的殊榮呀!我能想象出獲獎教師們的心情。
從“提名人應為校長、候選人的同事、同儕或資深教育工作者”這一提名規(guī)定“富啟發(fā)性及能與同事分享,提升教育素質(zhì)”這一評審準則,“啟發(fā)其他同事一起改善學與教”這一評審范疇中,我們不難看出該獎項的評選初衷:它表揚的并非是卓越典范,而是切實有效的教學實踐,強調(diào)追求卓越及培養(yǎng)協(xié)作的文化。帶著欣賞的目光來到學校,懷著悅納的心情走進課堂,我們的教師怎能不為之感動與奮發(fā)?
綜藝匯演要全級同學“一個不少”地上陣,卻是存在不少問題。……在展示成果的綜藝晚會上,不管是有天賦的平庸的、高的矮的、肥的瘦的都一樣不拘于外表形象,盡管表現(xiàn)亦難免有參差,但每位同學的認真、投入與自信,有條不紊地流暢上演2小時,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每到暑假前夕,如何安排暑期作業(yè)呢?……老師討論的結(jié)果是:“只要有興趣,什么都可以研究!”于是乎,依據(jù)個人興趣與選擇的“暑期專題研習”就這樣誕生了。
“閱讀推廣”“綜藝匯演”“校運會”“暑期專題研習”,是培小每一位學生都必須經(jīng)歷的四大學習主題。相比較而言,最讓我震撼的是“綜藝匯演”和“校運會”,這樣的活動何等宏大又何等煩瑣,但是以“人人學習,互相關懷”為愿景的培小人,以新的意念帶來了新的智慧。
因為教師們把每一個學生都放在了自己的心上,所以開學之初班主任會主動通過電話,逐一與全班學生的家長聯(lián)絡;體育教師會帶領全校同學連續(xù)8周,每周做10小時自選的運動項目;數(shù)學教師會參考澳洲教育家的教學方法,在暑假前連續(xù)5天組織一年級至三年級各班開展“數(shù)學游蹤”活動;中文教師會在學生的“心窗”結(jié)集出版時,僅在錯字或病句旁標上記號,再在文末寫上備注將病句修正,這樣,既保持文章的原貌,又讓學生了解語句的不善之處。全校教師積極投入“合作學習”的研究,變學習差異這項消極因素為學習上互相促進的資源,實現(xiàn)了“強的愿教,弱的愿學”的良性循環(huán)。
讓每一個兒童經(jīng)歷所有學習的全過程,把每一個學生放在心上,早已被中國香港小學教育界廣泛認同,并認真執(zhí)行了。
與以往我所看到的大多校慶回憶錄相同的是,整本書圖文并茂;不同的是,我難覓校長的蹤影。全書共有照片265張,僅在35張照片中有連校長的身影,占總數(shù)的13.21%。這35張照片中的校長又在干什么呢?我又對此進行了分類(如下表所示):
類 別 具體內(nèi)容 照片數(shù) 所占比例特意合影4 11.43%全校老師合影與校董合影與“培僑教育機構”轄下另兩所學校校長合影合影類 頒獎合影與“讀書人尋寶夜”獲獎家庭合影與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的5位老師合影讀書人與校長共進午餐成功父母學堂畢業(yè)典禮5 14.29%演出類 綜藝課程成功匯演晚會現(xiàn)場“讀書人尋寶夜”扮演“智者” 8 22.86%活動類“故事廣播”示范演講全校老師共同朗讀愿景畢業(yè)生謝師宴給孩子即將畢業(yè)的優(yōu)秀家長義工頒獎給教師過生日讀書給學生聽接待來訪嘉賓聽課12 34.29%交流類 小會議室內(nèi)與教師交流發(fā)言 4 11.43%個人類 教師個人照片 2 5.71%
從上表中不難看出,57.15%的校長照片是在活動、演出時,和大家在一起時抓拍的。整本書中出現(xiàn)的兩張個人照片皆為工作照。
教師第一、學生第一,“一切以師生的提高為依歸”,早已成為中國香港小學校長的思維方式。“只要你想做,就可以去做。校長會盡量支持,只在旁邊做一些提示;亦容許有錯,以身教做到‘有勉勵,沒責罵’。”正是因為校長尊重教師,教師才會對學生沒責罵、沒訓斥,學生們才會把學校當成一個充滿溫情的“家”;正是因為校長大膽“放權”,教師才能不斷精進,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諸多教學方法,提升兒童的學習力;正是因為校長在處理學生糾紛時始終扮演“中介人”的角色,一直以中性的語言協(xié)助雙方對話,教師們才會不放棄、不拋棄任何一個學生,學生才會由衷地說:“即使犯了錯誤,老師也不會責怪你,只是擔心你,老師只想我們好……”正是因為校長把師生的發(fā)展放在首位,才會不辭辛勞地開展“學校周年音樂會”“學校大使計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才會設置多彩多姿的校本課程。
教育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yè),從中國香港小學教育界人士的言談舉止中,我被其閃耀的人性光輝而深深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