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宋代書家黃庭堅云:“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于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弊x帖,即在臨帖之前或臨帖之余,詳觀和揣摩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取勢、章法布局和格調(diào)神韻等,將它們觀之入眼、銘記于心,然后進行臨習?!蹲x帖》一課,我聚焦“什么是讀帖”“怎么去讀帖”兩個主問題,引導學生知“讀帖”、學“讀帖”、悟“讀帖”。
其一,追尋書法味——聚合“扶”與“放”。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書法學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從教學內(nèi)容看,“讀帖”這一類貫穿學書始終的書法專用術語不再難懂;從教學策略看,“以一帶整”“歸類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從教學方式看,需踐行扶放結合。本堂課,著力指引學生領會一項學書理念——“讀帖”,掌握一串讀帖方法——“布白相等”“爭讓相宜”,激發(fā)一種讀帖智能——從兒童的視角發(fā)現(xiàn)書法的規(guī)律,讓課堂充滿書法的味道。
其二,追尋兒童味——融合“學”與“思”?!墩撜Z·述而》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本堂課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基于“兒童深度”,讓學生在書法課上真正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讀帖、習得方法。教者基于“兒童深度”化整為零,真正立足兒童立場、依托兒童視角,學、思結合,讓學生習得“拿得走”“留得下”的學書方法,讓課堂充滿兒童的味道。
其三,追尋翻轉味——整合“主”與“次”。英國作家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還是各有一個蘋果;但你有一種思維我有一種思維,我們彼此交流就有了兩種思維,甚至更多。”課堂之上,嘗試實現(xiàn)師生的角色“翻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力,成為思考、創(chuàng)造的主角,讓課堂充滿翻轉的味道。
【教學目標】
1.明晰“讀帖”的含義及過程。
2.通過“讀帖”,掌握運用“布白相等”“爭讓相宜”的方法臨習字帖;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隱藏在書法(楷書)中的規(guī)律。
3.領悟楷書的點畫用筆及結體取勢特點,感悟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
【教學過程】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古文字,猜猜看念什么?(出示字卡:五體“讀”字)
師:這個字就是“讀”(毛筆板書:讀),你平時都會讀些什么內(nèi)容?(生答)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讀帖”(毛筆板書:帖),想一想,什么是“讀帖”?(相機釋義:讀帖,就是在拿到字帖之后,先不急于臨寫,而要仔細觀察字帖,做到胸有成竹)
師:這里的“讀”就是觀察、思考,觀察、思考字的點畫和結構特點。
【設計意圖:以出示教師書寫的五體“讀”字切入課題,一方面快速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期待,一方面“短、平、快”地展現(xiàn)書法字體演變過程,進而順理成章地導入課題、質(zhì)疑課題、了解課題,讓學生“知讀帖”?!?/p>
師:我們一起來讀“同”字,想一想怎樣寫好這個字?
預設1:讀筆畫。(第一筆“豎”是垂露豎,定位很重要;“橫折鉤”是主筆,書寫要挺拔;中間的“口”豎向筆畫傾斜、內(nèi)收……)
預設2:讀結構。(整個字形比較方正,像個長方形……)
師:你們真會觀察,老師都想動筆書寫了。(教師示錯,隨即指名學生示范)
師:說說這樣書寫的原因。(示范學生交流:字中的“橫”與“口”應當寫在中間偏上的位置)
小結:通過讀帖我們發(fā)現(xiàn),“同”字中的空白大小相等。
師:繼續(xù)挑戰(zhàn)這個“道”字,(粉筆板書:道)請你想一想怎樣才能寫好它?
預設:多處空白相等。
指名學生書寫:引導發(fā)現(xiàn)橫、豎向空白相等(如圖1),教師示范。
(圖1)
小結:在書法中,合理布置字中的空白叫“布白”。(毛筆板書:布白)
【設計意圖:漢字書法一大特點就是勻稱,即“布白相等”。通過觀察“同”“道”兩個典型字例,讓學生在讀帖中發(fā)現(xiàn)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規(guī)律——橫向空白、豎向空白相等。字例選擇上由易到難,字例學習中由扶到放,設計教師示錯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特點。】
師:有了“布白法”,一連串的字我們都能寫得得心應手了。一起來看“清”(粉筆板書:清),請你想一想怎樣才能寫好它?(預設:幾處空白大小相等)我們還應該注意什么?(預設:左右穿插或爭讓相宜)
小結:通過讀帖,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字的部件的“爭讓”。(師雙手穿插手勢引導)(毛筆板書:爭讓)
師:“皆”字部件迷路了,誰來幫它把“白”找回來?(指名學生粉筆單勾“白”)說說這樣安排的原因。(示范學生交流:白字放在比的下方居中,這樣非常平衡,同時上下呼應,就能做到“爭讓相宜”)
師:同學們,通過讀帖,我們發(fā)現(xiàn)了隱藏在漢字書法中的奧秘——布白、爭讓,接下來拿出紙筆,練習這四個字。(“同、道、清、皆”每字書寫一遍)
作品書寫:在這四個字中選一個,寫在小團扇上。
學生書寫,教師巡回輔導,展示、評價學生小團扇作品。
【設計意圖:精心選擇字例“清”,促發(fā)兒童進一步觀察、思考字中部件結構的規(guī)律,除了右邊部件“青”的布白相等,左右部件之間排布協(xié)調(diào),有爭有讓;教師雙勾板書“皆”字上部,指名請學生單勾補充下部“白”,既能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讓學生在參與中二度夯實對漢字結構“爭讓”特點的認知。在充分感知、聚焦?jié)h字結構規(guī)律之后,讓學生充分實踐書寫、展示作品,將“讀帖”根植學生心間,讓學生真正學會“讀帖”。】
師:中國漢字,囊括萬殊(投影出示字例:學、貴、承、超、樂、妙)。我們的“布白法”“爭讓法”在這些字中就不一定適用了。接下來,讓我們合作探究,通過讀帖,來發(fā)現(xiàn)書法中隱藏的奧秘?。ê献魈骄浚?/p>
交流匯報。(預設:壓線法、主筆法、對稱法、圖形法、拼貼法、呼應法、四點法、階梯法……)
作品創(chuàng)作。
師:下面,就請大家根據(jù)自己的讀帖方法,完成一幅成語集字團扇——“學貴有疑”“志同道合”(二選一書寫)。
展示、交流、評價,贈送作品。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空間,在“知讀帖”“學讀帖”的基礎之上,教師大膽放手,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書法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讀帖、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隱藏在漢字中的書法規(guī)律——不同漢字有不同書寫規(guī)律,同一個字也有不同書寫方法,并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命名——壓線法、主筆法、對稱法、圖形法、拼貼法、呼應法、四點法、階梯法……讓課堂充溢書法的味道、兒童的味道,讓學生“悟讀帖”?!?/p>
【教學反思】
“涵養(yǎng)基本素質(zhì),提升課堂品質(zhì)”的展評主題,讓書法課堂返璞歸真?!蹲x帖》一課根植“三味”——書法味、兒童味、翻轉味,著力聚焦“三真”——讓教師的素養(yǎng)真正發(fā)力、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fā)生、讓課堂的品質(zhì)真正提升。
拂去“人工智能”元素的堆砌,還原書法課堂本身的樣貌,教師的“真功夫”顯得尤為重要。課前,自主書寫五體“讀”讓學生耳目一新;課中,毛筆板書課題、粉筆雙勾例字等讓學生舉一反三;課后,巡回輔導讓學生精準勘誤……課堂之上,全力“施展”教者的書法基本功,讓課堂充滿書法的味道,讓教師聚焦于“真教”。
教與學的關系是課堂最基本、最核心的關系,書法教學亦然如此。聚焦“真學”,即做到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向深度學習、積極學習、獨立學習,最終實現(xiàn)自主學習。本課的“悟讀帖”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空間,在“知讀帖”“學讀帖”的基礎之上大膽放手,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書法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讀帖、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隱藏在漢字中的書法規(guī)律,最終,壓線法、主筆法、對稱法、圖形法、拼貼法、呼應法、四點法、階梯法等應運而生。
真教師、真學生成“真課堂”——課前夯實一個點——知“讀帖”之意。通過出示古文字、質(zhì)疑與咀嚼課題,讓學生明確“讀帖”的含義,在充分的交流中將“讀帖”這一知識點(技能點)夯實。課中延展一條線——學“讀帖”之法。依托多元示范或示錯,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書法的結字規(guī)律,在交流與思考中掌握、運用“布白之法”“爭讓之法”。課后輻射一個圓——悟“讀帖”之理。充分放手,真正給學生讀帖的空間,讓學生在充分的合作與探究基礎之上,“讀”出自己獨特的方法,感悟“書法有法”的字法、章法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