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美清,李 青,韓鵬遠,趙 毅,張鎖峰,李云霞,常明昌
(1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試驗研究中心,太原030031;2山西農業(yè)大學食用菌中心,山西太谷030801)
海鮮菇(Hupsizigus marmoreus),又名玉蕈、斑玉蕈、鴻喜菇、真姬菇、蟹味菇等[1-2],屬于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白蘑科、玉蕈屬,因其具有蟹香味而得名,是近年來風靡食用菌市場的珍稀菇種之一[3-5]。它不僅外形優(yōu)美,質地脆嫩,味道鮮美,口感細膩,而且營養(yǎng)豐富[6-7],長期食用有降血壓、降膽固醇、抗癌等輔助功效,被譽為“菇中之王”,在日本更享有“聞則松茸,食則玉蕈”之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8-9]。
海鮮菇的栽培始于日本,而中國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引種栽培并研究的[10]。海鮮菇最初采用塑料袋分散栽培,在自然條件下培養(yǎng)出菇,但是這種方式不能實現(xiàn)周年栽培,而且生產出的海鮮菇品質較差,產量不穩(wěn)定,不具有國際競爭力[11]。近年來,隨著各種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馴化和栽培成功,海鮮菇的工廠化栽培也逐漸發(fā)展起來,栽培技術逐漸成熟,規(guī)模也日益擴大,逐步形成了規(guī)模化生產的格局[12-13]。海鮮菇工廠化栽培是利用現(xiàn)代工業(yè)設施,通過人工控制其不同生長階段的環(huán)境條件,進行規(guī)?;耘啵哂猩a周期短、子實體產量高、品質好等特點[14-15],因此篩選菌絲生長快、生長周期短的菌種是海鮮菇工廠化栽培的首要研究內容。
本試驗通過對11種不同來源的海鮮菇進行菌絲生長情況對比研究,以期為海鮮菇的工廠化生產栽培種進一步優(yōu)化培養(yǎng)條件提供更科學的方法和依據。
試驗于2017年在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試驗研究中心實驗室內進行。
1.2.1 供試菌株 供試海鮮菇菌株編號、名稱及來源地情況見表1。
1.2.2 培養(yǎng)基配方 母種培養(yǎng)基配方(PDA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10 g,蛋白胨4 g,硫酸鎂1 g,磷酸二氫鉀2 g,瓊脂粉20 g,去離子水1000 mL,pH自然。
表1 海鮮菇品種
原種培養(yǎng)基配方:麥粒
母種的培養(yǎng):每個品種接10支試管,放入25℃的恒溫箱中培養(yǎng),觀察并記錄每個菌株母種菌絲的顏色、長勢、滿管時間、疏密度、平均生長速率等情況。
原種的培養(yǎng):在母種培養(yǎng)的基礎上,每個品種接10瓶原種,放在25℃恒溫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觀察記錄每個品種長滿菌種瓶的時間及菌絲形態(tài)。
1.4.1 菌絲長勢評分標準 菌絲長勢評分標準為:5分:菌絲長勢濃密,均勻;4分:菌絲長勢濃密,較均勻;3分:菌絲長勢較濃密,較均勻;2分:菌絲長勢較稀疏,較均勻;1分:菌絲長勢稀疏,不均勻。
1.4.2 菌絲生長指數[16-17]菌絲生長指數的計算見公式(1)。
式中:N表示菌落長勢評分;V表示菌絲生長速率(cm/d)。
2016年,胸外科組建醫(yī)護麻一體的ERAS管理小組,對現(xiàn)狀進行調查。經調查,嚴重制約患者術后快速康復的主要因素為,術前:患者評估與宣教不到位,呼吸道管理不規(guī)范,營養(yǎng)與禁食不統(tǒng)一,預防鎮(zhèn)痛不到位;術中:麻醉理念陳舊,手術方式創(chuàng)傷大,術中保暖不到位,術中鎮(zhèn)痛不規(guī)范;術后:中重度疼痛發(fā)生率高,早期下床活動延遲。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Mintab 15統(tǒng)計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系統(tǒng)處理與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種的海鮮菇其母種和原種的菌絲生長情況并不相同,從顏色來看,母種和原種的菌絲均為白色,從菌絲密度和均勻度來看,母種7號、原種5號菌絲生長最好,菌絲濃密、均勻,長勢評分最好,為5分;其次為母種1號、5號、6號、10號和原種3號、7號、11號,菌絲濃密、較均勻,長勢評分為4分;而母種3號和原種8號菌絲生長較差,菌絲稀疏、不均勻,長勢評分只有1分;其他幾種母種和原種菌絲生長情況則一般,菌絲較濃密、較均勻。
綜合母種和原種的菌絲生長情況可以看出,7號和5號母種和原種的菌絲生長較好,長勢評分也較高,達到了4分以上,而8號母種和原種的菌絲生長較差,長勢評分也較差,只有1~2分,2號、4號、6號和9號菌種的母種和原種菌絲生長情況相當。但是,并非所有菌種的母種和原種菌絲生長情況都是相似的,如1號和10號母種菌絲生長情況比原種好,而3號和11號則是原種菌絲生長情況比母種好。
如表3所示,不同品種的海鮮菇其母種菌絲均在3天內萌發(fā),而原種菌絲2天內即可萌發(fā),不同菌種其母種和原種菌絲生長速率表現(xiàn)各不相同,母種7號、原種5號和7號菌種滿管時間最短,分別只要19天和14天,生長速率分別為0.60 cm/d和0.36 cm/d,極顯著高于其他菌種;母種8號和原種8號菌種滿管時間最長,達到了30天和19天,比菌絲生長最快的一組菌種推遲了11天和5天滿管,生長速率則慢了0.26 cm/d和0.12 cm/d。
綜合母種和原種的菌絲生長速率來看,5號和7號菌種的母種、原種菌絲生長速率較快,而8號菌種的母種、原種菌絲生長速率較慢。2號、4號、6號、9號、11號母種和原種菌絲生長速率相當,但是,并非所有菌種的母種、原種菌絲生長速率都是同步的,如1號和10號菌種的母種菌絲生長速率比原種快,而3號菌種的原種菌絲生長速率比母種快。
綜合表2、表3可以看出,菌絲生長速率最快的母種7號、原種5號菌種,其菌絲長勢也是最好的,菌絲生長速率最慢的母種3號、原種8號菌種,其菌絲長勢也是最差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菌種菌絲生長速率和菌絲長勢都是一致的,如母種11號菌種菌絲生長速率較快,達到0.49 cm/d,但是長勢評分卻只有2分。
表2 不同海鮮菇品種菌絲生長情況
表3 不同海鮮菇品種菌絲生長速率
如圖1所示,11種海鮮菇母種、原種菌絲生長指數各不相同,表現(xiàn)為母種7號、原種5號最大,分別為3.00和1.82,其次為母種1號、5號、6號、10號均在1.90~2.00之間,原種7號、11號、3號均在1.00~1.50之間,再次為母種9號、2號、4號、11號均在1.00~1.5之間,原種1號、2號、4號、6號、9號、10號均在0.50~1.00之間,而母種3號、原種8號菌種的菌絲生長指數最小,分別只有0.30和0.24。
圖1 不同海鮮菇品種菌絲生長指數情況
試驗結果表明,5號(‘真姬菇一號’)和7號(‘蟹味菇’)這2個品種的海鮮菇母種和原種菌絲生長都較好,其菌絲濃密、均勻,長勢評分都較高,平均生長速率也都較快,極顯著高于其他菌種,菌絲生長指數也較大。因此,從菌絲生長特性方面考慮,5號(‘真姬菇一號’)和7號(‘蟹味菇’)可考慮作為海鮮菇栽培時的優(yōu)良菌種。
菌絲的生長特性與食用菌的產量有很好的相關性,菌絲生長旺盛是食用菌獲得高產的基礎,是篩選優(yōu)良菌株的重要指標之一,生產上一般選擇菌絲潔白濃密、生長勢強、生長速度快的菌種[18-19]。本試驗11種海鮮菇中,5號(‘真姬菇一號’)和7號(‘蟹味菇’)兩種海鮮菇母種和原種的菌絲生長特性都比其他菌株要好,因此可以考慮在生產上選用5號(‘真姬菇一號’)和7號(‘蟹味菇’)作為海鮮菇的栽培菌種。
雖然菌絲生長特性的強弱可以衡量一個菌株的好壞,但是還應該考慮出菇期的長短、子實體的產量、農藝性狀和生物學效率等因素,因此,本試驗還需要對栽培種進行出菇期的長短、產量的多少、農藝性狀和商品性狀的好壞等特性進行研究,以此來篩選優(yōu)良菌株,為海鮮菇的工廠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據[20-21]。
試驗中,7號和5號菌株母種和原種的菌絲生長情況和菌絲生長速率是一致的,但是并非11種菌種的母種和原種菌絲生長情況都一致;試驗中母種7號、原種5號的菌絲生長速率最快,同時長勢評分也最高,但是并非所有的菌種菌絲生長速率和菌絲長勢都是一致的。菌絲生長速度的快慢與菌絲生長勢的強弱并沒有直接的關系,這與楊成香的研究結果一致[22]。
目前中國海鮮菇菌種市場比較混亂,菌種管理工作尚不健全,菌種來源渠道較多,菌種編號、命名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格,導致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這不僅損害了育種者和菇農的利益,而且加速了海鮮菇生產菌種的退化程度[23-24]。本試驗選取的11種不同來源的海鮮菇品種,雖然菌絲生長特性有所差異,但是7號和8號、3號和9號、1號和11號的菌種名卻相同,這些品種是否是同一品種,是否具有一定的親緣關系,還需要通過拮抗試驗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