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陶
【摘 要】目的:觀察比較引導式教育對小兒腦癱康復患者運動功能及智力發(fā)育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份一年期間收治的88例小兒腦癱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4例),分別接受引導式教育和常規(guī)方法教育,比較效果。結果:兩組患兒治療前運動功能和智力發(fā)育情況無顯著差異,采用引導式教育的觀察組小兒腦癱患者智力評分和運動功能評分明顯更具有優(yōu)越性,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對于小兒腦癱康復患者采用引導式教育方式可以使患兒的康復效果得到鞏固,改善患兒的智力發(fā)育結果以及運動功能,具備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關鍵詞】小兒腦癱康復患者;引導式教育;運動功能;智力發(fā)育;影響
【中圖分類號】R2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1
小兒腦癱主要是由于非進行性腦損傷所導致的小兒出現(xiàn)各種姿勢異常以及運動功能障礙現(xiàn)象[1]。小兒腦癱也是在嬰幼兒階段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jīng)障礙疾病,腦部是主要的病變部位,會累及到患兒的四肢。小兒腦癱患兒大多伴隨有癲癇、精神障礙、智力缺陷等癥狀,不僅會對小兒的智力發(fā)育產(chǎn)生影響,也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生活。在現(xiàn)有的醫(yī)療水平下,臨床治療小兒腦癱的難度比較大。小兒腦癱是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需要精心的治療和護理才能使康復治療效果得到保障。本次將結合我院收治的小兒腦癱康復患者,分析引導式教育的具體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所納入的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所收治的88例小兒腦癱康復患者,按照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共44例,27例男,17例女;年齡介于0.5歲至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0.3)歲;6例痙攣型,20例混合型,18例手足徐動型。對照組患者例數(shù)為44例,28例男,16例女;年齡介于0.6歲至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0.1)歲;7例痙攣型,22例混合型,15例手足徐動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小兒腦癱康復患者所接受的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醫(yī)護人員應當告知家屬和患兒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也需要得到家屬的同意。(2)嚴格遵照醫(yī)囑使用藥物,進行康復理療和運動等。(3)病房應當保持干凈整齊,醫(yī)護人員要和患兒構建起良好的關系,全程堅持無菌操作。(4)對患兒的臨床癥狀反應要密切關注,并且對已有的康復治療方案進行實時的調整。
對照組小兒腦癱康復患者接受引導式教育護理措施:主要如下:(1)患兒自身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比較低,所以要求醫(yī)護人員掌握專門的溝通技巧,比如可以采用肢體動作或者手勢等對患兒進行引導,如果患兒表現(xiàn)比較好可以采用微笑、擁抱和豎大拇指的方法進行表揚。(2)對于患兒家屬應當由醫(yī)護人員進行負面情緒引導,最大限度得到家屬的配合,充分利用家屬對于患兒情感上的支持來使健康教育的有效率得到提升。(3)醫(yī)護人員應當向家屬解釋清楚患兒疾病的產(chǎn)生原因,發(fā)展趨勢和危害性等,重點講述一些康復治療方法和效果,讓家屬能夠積極參與到小兒康復治療過程中。
1.3 評判指標 本次針對引導式教育對小兒腦癱康復患者的影響研究,分別對運動功能和智力情況進行調查。采用GMF評分評價患兒的運動功能,包含仰臥、翻身、左立以及跑跳、行走和站立、手膝關節(jié)等,分為五個不同的等級。智力情況采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進行量化評定,為百分制,分數(shù)越高表明恢復情況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選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19.0,對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用t來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采用%來表示,用來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GMF運動評分變化情況 表1為兩組患者分別接受不同的教育護理方式干預后運動功能變化情況,從表中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治療后GMF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智力情況評價 表2為分別采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進行評價,兩組小兒腦癱康復智力評分量表具體比較結果如下所示:
3 討論
引導式教育主要是醫(yī)護人員以患兒自身的溝通能力為基礎,制定的一種具備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旨在借助于循序漸進的模式來實現(xiàn)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引導式教育變得更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會考慮到患者自身的獨特特點和實際的健康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引導式教育的成果也更為顯著[2]。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過程中開展引導式教育需要分別從患兒和家長兩個角度出發(fā),分別開展教育措施。這樣可以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對患兒康復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次研究目的就是觀察比較引導式教育對小兒腦癱康復患者運動功能及智力發(fā)育的影響。在具體研究分析的過程中將采用引導式教育干治療前運動功能評分和智力評分均無顯著差異,但治療后患者智力評分和運動功能評分均變得更具有優(yōu)越性,由此發(fā)現(xiàn)采用引導式教育方式干預小兒腦癱康復患者治療可以鞏固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腦癱康復患者采用引導式教育方式可以使患兒的康復效果得到鞏固,改善患兒的智力發(fā)育結果以及運動功能,具備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曾慶煌,曾仁和,連文昌,吳美水,王桂芝,吳世芳.引導式教育對小兒腦癱康復的治療效果及對生活能力和智力恢復的影響[J/OL].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1-2.
祁艷霞,牟善芳.引導式教育在腦卒中患者康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2015,30(05):3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