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時學
如何對外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只有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才能確定正確的戰(zhàn)略、策略、政策和辦法,以創(chuàng)新精神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
回顧過去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大勢,積極順應人民期待,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開啟了中國道路的新實踐新境界,也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廣泛認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fā)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從“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的視野來看,應把握好以下十個方面。
一是要突出重點。治國理政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涵蓋面廣,內容多。因此,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必須采用多方位立體的視角。換言之,這一視角應該讓有價值的歷史積淀融入于現代城市的發(fā)展之中。同時,既要注重作為一個整體的中國共產黨,也要著眼于構成這一政黨的每一個黨員;既要包含精神文明,也要囊括物質文明;既要講述中國的內政,也要宣傳中國的外交;既要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也要介紹普通中國人的工作和生活。
長期以來,國際上對中國共產黨的攻擊和批評主要集中在人權和選舉這兩個問題上,對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故事的重點應該是如何反擊西方在人權和選舉等問題上的胡言亂語。
貧困是人類社會面臨的難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政府成功地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中國共產黨也向全國人民作出承諾,在2020年以前徹底消滅貧困。這一題目也應該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故事的重要內容。
二是要恪守實事求是、公正客觀的原則。眾所周知,雖然中國在發(fā)展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面臨的問題同樣很多,有些問題甚至很嚴重。因此,在講述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時,既要大大方方地講成績,也要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地談問題。只談成就、不談問題,顯然不能客觀而真實地講好故事。
事實上,作為擁有近14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國家的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在推動政治發(fā)展、追求經濟增長和維系社會穩(wěn)定的過程中遇到多種多樣的問題是難免的。講出這些問題,不是在自己臉上抹黑,而是向外界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敢于面對現實、敢于解決問題的決心。
三是要努力強化話語力。對外講故事涉及話語權和話語力兩個方面。話語權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都擁有的發(fā)聲的權利,而話語力則是使聽眾認同故事、打動聽眾、感動聽眾的力量。因此,我們在對外講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時,既要積極利用話語權,又要努力強化話語力。兩者缺一不可,而且應該更重視話語力。
提升話語力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增加對內和對外宣傳的誠信度,因為誠信度的高低決定著講故事的效果。虛假宣傳不僅不會達到預期目的,而且還會損害中國的國家形象,降低中國故事的誠信度,從而削弱中國的話語力。
四是要縮小中國特色話語體系與國際話語體系之間的差異性。不同國家有不同政治制度、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和價值觀,話語體系也有差異。因此,在講述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時,必須牢記中外話語體系的差異。如果我們完全用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在國際上講故事,效果可能是“對牛彈琴”,事倍功半。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縮小中國特色話語體系與國際話語體系之間的差異性。一方面,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直氣壯地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就;另一方面,也要使用容易被西方民眾接受的話語,將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故事化,用更多有情節(jié)、有情感、有思想、有溫度的故事,闡釋我們宏大的理論,展示我們豐富的實踐。我們要多采用別人能夠體會、能夠比較,有情懷、簡明易懂的話語表達方式。
五是要使講故事的人能夠獲取足夠多的信息和資料。講故事必須言之有物,使人心服口服。因此,講故事的人既要掌握技巧,又要擁有足夠多的信息和資料。
然而,迄今為止,以學者為代表的講故事者很難從政府部門等官方渠道獲得可公開的信息和資料。例如,海關總署掌握的國際貿易數據不是免費提供的,中國駐外使館和許多國家部委的網站沒有及時更新,全國政協的網站只有中文而無外文,學者無法就某一問題采訪政府有關部門的官員或工作人員,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與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有關的故事只能使用無血無肉、干巴巴的語言。
六是要發(fā)揮澳門“傳聲筒”的角色。在“有色眼鏡”的支配下,有些國家的有些人對中國故事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甚至根本不相信。為應對這一困境,有必要尋找一個“傳聲筒”。
澳門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qū),國際形象良好,經濟實力雄厚。中央政府可以與澳門特區(qū)政府合作,在澳門設立一個面向全球的媒體中心。除電視臺和廣播以外,還應該創(chuàng)辦一家出版社,出版一些面向海外讀者的外文書籍、外文報紙和外文期刊。
七是要重視外國留學生這一日益龐大的聽眾群。近幾年,中國向外國留學生提供獎學金的力度在加大。在中國的很多高校,都有或多或少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
青年是世界的未來。在華留學的青年人在學成回國后,必然會在其祖國的各個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有些人甚至可能會成為政府官員或外交官。因此,對其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高校的留學生管理部門要經常性地為其組織一些有利于了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活動。此外,在文科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要大幅度增加與此相關的內容,并使《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著作成為文科專業(yè)留學生的必讀書。
八是要力求使更多的人能夠講故事。講故事的目的是使外界了解中國共產黨如何治國理政,如何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因此,凡是有助于增進外界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解的所有人,都應該發(fā)揮其聰明才智,調動其積極性。換言之,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不僅僅是媒體、學者或藝術家的責任。在國門外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講故事。
中國企業(yè)已遍布世界各地。因此,中國企業(yè)也應該充分利用身處海外的良機,通過各種方式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當然,為了講好這個故事,中國企業(yè)首先要勇于承擔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否則,它們不僅不能講好故事,而且還會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
數千萬海外華僑華人也能為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作出貢獻。他們中絕大多數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也深知住在國的語言、文化、政治、風土人情和法律。因此,在講述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時,他們的作用不容低估。
九是要支持中國學者走進外國大學的課堂。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越來越多的外國大學開設了與中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和社會等領域有關的課程。它們以公開的方式招聘教授,而應聘者主要來自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qū)。這些教授對中國的理解和認知不夠深入,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此外,他們很少使用中國出版的教科書??梢韵胂?,這樣的課程很難培養(yǎng)出對華友好的學生,也不利于中國話語權的提高。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中國學者可積極地向外國大學提出求職申請。此外,還應該將中國出版物更多推廣到外國大學,以盡快改變外國教授在外國的大學用外國教材開設關于中國的課程這一不利于提升中國話語權的狀況。
十是要鼓勵更多的外國媒體在華設立常駐記者站或來華進行短期采訪。在信息化時代,外國媒體(尤其是世界上較為著名的媒體)對國際輿論的影響力很大。它們的言論能左右許多人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和想法。因此,有必要鼓勵更多的國際知名媒體在華設立常駐記者站或來華進行短期采訪。只有使外國記者做到“眼見為實”,才能使其客觀地報道中國,為我們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