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義
我打兒小就住在豐臺鎮(zhèn),距著名的盧溝橋景區(qū)只有8里地。上世紀70年代初,我們中學的學農(nóng)基地就設在離盧溝橋南側不遠的河床上…
盡管我與盧溝橋的交往很深,但我卻從來沒有像游客那樣數(shù)過這里的石獅子。因為“盧溝橋的獅子數(shù)不清”這句歇后語早已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兒。不過,上世紀90年代的一件事兒,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記得那是一個初夏的季節(jié),第一次到北京來游玩的四叔,對坐落在我家不遠的盧溝橋特感興趣。聽父親講,他以前學過石匠,就喜歡刻些小動物之類的東西。在四叔的要求下,正在家中收聽歌曲《北京的橋》的我便在一天上午和他騎車來到了盧溝橋畔??吹綐蛏系氖{子,四叔的眼睛一亮。他向我建議道:“咱倆就數(shù)數(shù)橋兩側的石獅子吧!”望著四叔那異樣的眼神和那如孩子一般燦爛的笑臉,您說,我又如何能拒絕他呢?
數(shù)獅子的“戰(zhàn)斗”打響了。四叔把隨身攜帶的一條白毛巾拽下來,在石獅子的身上擦拭著,我間他這是為啥?他笑著告訴我:“經(jīng)過幾百年風霜雪雨的侵蝕,獅子身上的許多紋路都不清晰了,特別是大獅子與小獅子之間的線條更加模糊,最好用濕布擦擦,才可分辨出來……”四叔的一番話,不僅解了我心中的一個“謎團”,而且還搭進了我?guī)У膬善克?不過,只要四叔高興,我們這一趟就沒有自來。
盧溝橋的獅子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真是很難數(shù)清楚,可是四叔的情趣卻很濃。他把大獅子背上、嘴里、腳下等各個部位的小獅子都細心地擦拭、找到,從橋一側的西面走到東,又從另一側的東面走到西,連我們帶的中午飯都忘記吃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也不知道用了多長時間,但最終的結果卻令人滿意:橋上的石獅子一共數(shù)了497只。不管結果與文物專家統(tǒng)計的數(shù)字有無差距,反正我們盡力了。湊巧的是,在我們去盧溝橋數(shù)獅子的第二天,忘了在北京的哪份報紙上,我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上世紀80年代初,盧溝橋文物保護單位對該橋上的石獅子又進行了一次測定,結果是498只;其中:1989年,被雷雨擊毀一座石欄桿,石獅子也被擊掉?,F(xiàn)在應存石獅497只……如果照此說法看,那天,我們在盧溝橋數(shù)獅子的數(shù)字還真同文物專家測定的結果相當一致。
“盧溝橋的獅子數(shù)得清?!边@是做過石匠的四叔臨走時跟我說過的一句話。我想,他說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想告訴我:“只要我們專注于某一項工作,就沒有翻不過的山,走不過的‘坎……”
現(xiàn)在,我的四叔已過世快20年了。每當聽到《北京的橋》這首歌,我就想起當年與四叔一起去盧溝橋數(shù)石獅的那件事和臨別時他對我說過的那句話……